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及自动上纱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32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及自动上纱系统,包括设置在架体上用于输送物料载体的第一输送带及反向的第二输送带、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方的第一导槽、设置在第二输送带上方的第二导槽,还包括连通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的第三导槽,第三导槽附近设有第一检测装置,第三导槽附近设有使物料载体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之间切换的第一驱动装置。自动上纱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双道输送装置,且一个或多个双道输送装置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分别首尾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不同状态的物料载体均及时地被放置在正确位置上且整个过程无卡阻和阻滞,即便是物料载体或者物料有错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上纱系统可以自动纠正错误位置,无需人工干涉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及自动上纱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及自动上纱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纱线生产一般包含下工序:(1)纺纱阶段:一般为环锭纺纱,产生筒管纱,筒管纱包括筒管以及卷绕于筒管上的纱线;(2)卷绕工序:纱线被从筒管上退绕,清除其疵点并再卷绕成卷装,卷装纱包含更多数量的纱线。将筒管纱上的纱线退绕并经由络筒机卷绕成卷装纱前,需要将筒管纱放置于络筒机上的退绕工位处,通常经由输送装置将筒管纱输送至络筒机处,然后通过人工抓取或机械手抓取筒管纱至络筒机的退绕机构处进行纱线退绕。现有技术中筒管纱通常是插接在上部空芯的底座上,由输送装置输送底座前行,底座上套接有筒管纱从而底座运载筒管纱前行,如公布的申请号是2018110136862的申请中描述的筒管纱输送装置,输送带循环转动,在端部时将空的底座掉头输送到反向运行的输送带上继续套接筒管纱,套接了筒管纱的底座继续输送并掉头到另一侧的输送带上从而使筒管纱被络筒机抓取,实现了底座的循环利用。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络筒机在抓取筒管纱时,偶尔会存在纱线打滑导致络筒机抓取筒管纱失败,但是下方的输送带是循环不断运输状态中,导致被运送到另一侧的底座上依然有筒管纱,而另一侧的底座上主要是用来套接筒管纱,而底座上依然有筒管纱会导致套接失败从而打断整个自动化的抓取套接流程,大大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和人工补救参与度。(2)由于(1)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现有技术中将输送筒管纱的导槽做成了分叉的形状,但是在分叉单元由一条通道分成两条通道时常常没有设置引导机构导致筒管纱被卡阻在岔口处,导槽无论如何光滑也都因导槽的弯曲形状相对于筒管纱来说增加了不可预知的摩擦阻力。(3)输送带过长,只有到达顶部或端部时带筒管纱的底座才能够被掉头到另一侧,大大增加了等待时间,不利于筒管纱的抓取和套接,也不利于整个自动化流程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及自动上纱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包括架体,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物料载体的第一输送带,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槽架,在所述第一导槽架上形成供物料载体沿第一输送带输送方向移动的第一导槽;本专利技术的双道输送装置还包括与第一输送带输送路径相反的第二输送带,在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设置有第二导槽架,在所述第二导槽架上形成供物料载体沿第二输送带输送方向移动的第二导槽。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第三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之间形成相连通的第三导槽,在所述架体上第三导槽附近设有用于检测物料载体上是否载有物料的第一检测装置,在所述架体上第三导槽附近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使物料载体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之间切换。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物料载体可以是背景所描述的用于放置筒管纱的底座,物料可以是筒管纱,当然本专利技术也可以用于其他用途而不局限于输送带座筒管纱和空的底座。其中物料载体尽可能是下大上小的柱状体且上部活动地卡接在导槽内,当然物料载体也可以设置成其他方便滑移的形状。本专利技术中,第三导槽可以设置多只,第三导槽不仅仅可以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中间位置还可以设置在其他需要的位置,同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检测装置也与第三导槽的数量和位置相匹配。物料载体被第一输送带输送到第三导槽附近处,第三导槽附近第一驱动装置之前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物料载体上是否有物料的第一检测装置,经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确认是空的物料载体则第一驱动装置将空的物料载体从第一输送带经由第三导槽推移至第二输送带上的第二导槽内,空的物料载体在反向的第二导槽内继续前行,直到空的物料载体上被套接了物料。套接了物料的物料载体在第二导槽内前行直到到达第三导槽附近处,经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发现物料载体上套接了物料,第一驱动装置将套接了物料的物料载体经由第三导槽推移至第一导槽内,套接了物料的物料载体被反向运行的第一输送带带动并在第一导槽内前行,如此循环往复。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之前是沿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移动方向为标准,第一驱动装置的动作方向正对物料载体从第二导槽或第一导槽内移出经由第三导槽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是无杆气缸,第一检测装置是光电传感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检测装置的位置在前便于检测物料载体上是否带物料,并告知使第一驱动装置动作。本专利技术无杆气缸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槽包括若干导槽单元,每一所述导槽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双通道部和单通道部,在所述双通道部的一侧通道上设有用于检测物料载体上是否运载物料的第二检测装置,且所述第二导槽是直线性形状的导槽。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检测装置是设置在双通道部的外侧通道上,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双通道部的内侧通道处。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物料载体上是否有物料,若判断有物料则由外部抓手等设备将物料抓取走如用机械手将物料抓取走仅留下物料载体继续前行。本专利技术中,由单通道部向双通道部分岔的岔口处的部分是一段弯曲的曲线,为了使物料载体优先进入双通道部的外侧通道内,该曲线向内弯曲使得运行着的物料载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朝双通道部的外侧行进。当然只要实现了不同通道的互不影响的运行并交汇成一条通道,采用该种交叉循环方式的导槽单元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导槽单元包括三通道部和单通道部等。作为优选,在所述单通道部向双通道部连通的入口处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部分地位于双通道部内,所述转动件在接触到移动着的物料载体时接触转动。所述转动件与移动着的物料接触并接触转动,该接触转动引导了物料载体的移动。此处的转动件可以是微型轴承或者轴肩螺丝加套筒等,转动件的轴心与第一导槽的上平面垂直或者说转动件的轴心与物料载体的轴心同向。转动件部分地位于双通道部的岔口内也即转动件的一部分凸出双通道部的岔口入口,采用此种设计可以使物料载体先与转动件接触并经由转动件转动而引导物料载体行走,防止了物料载体被卡阻或被划伤等。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导槽的侧边的下方还设置有下曲线板,所述下曲线板的侧面是光滑曲面,所述下曲线板侧面的光滑曲面接触到移动着的物料载体并引导物料载体移动。此处的下曲线板先与物料载体接触,而此时物料载体并未触碰到第一导槽双侧的卡边,下曲线板侧面的光滑曲面引导物料载体移动,避免了物料载体被卡阻。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导槽架和第二导槽架的上表面和左右侧面上开有多个观察口;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均用成段的铝合金型材制作。多个观察口有利于观察物料载体的位置和状态,同时因为第一导槽内均是装载物料的物料载体,因物料是筒管纱,筒管纱上有线头,线头在运行过程中总会掉落或缠绕一部分到第一导槽架或第二导槽架内,多个观察口可以使得气枪在冲洗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和第一导槽架第二导槽架时方便气流流通经过从而将线头或者其他杂物吹掉,对于气枪不容易冲洗掉的杂物,多个观察口方便人手工夹取。本专利技术中的铝合金型材方便批量制作且因为用相同模具制作,在安装时方便各自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的对齐。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是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双通道部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包括架体,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物料载体(1)的第一输送带(2),在所述第一输送带(2)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槽架(2a),在所述第一导槽架(2a)上形成供物料载体(1)沿第一输送带(2)输送方向移动的第一导槽(2e);还包括与第一输送带(2)输送路径相反的第二输送带(3),在所述第二输送带(3)上方设置有第二导槽架(3a),在所述第二导槽架(3a)上形成供物料载体(1)沿第二输送带(3)输送方向移动的第二导槽(3e),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导槽(2e)和第二导槽(3e)之间形成相连通的第三导槽(4e),在所述架体上第三导槽(4e)附近设有用于检测物料载体(1)上是否载有物料(18)的第一检测装置(5),在所述架体上第三导槽(4e)附近设有第一驱动装置(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可使物料载体(1)在第一导槽(2e)和第二导槽(3e)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道输送装置,包括架体,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物料载体(1)的第一输送带(2),在所述第一输送带(2)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槽架(2a),在所述第一导槽架(2a)上形成供物料载体(1)沿第一输送带(2)输送方向移动的第一导槽(2e);还包括与第一输送带(2)输送路径相反的第二输送带(3),在所述第二输送带(3)上方设置有第二导槽架(3a),在所述第二导槽架(3a)上形成供物料载体(1)沿第二输送带(3)输送方向移动的第二导槽(3e),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槽(2e)和第二导槽(3e)之间形成相连通的第三导槽(4e),在所述架体上第三导槽(4e)附近设有用于检测物料载体(1)上是否载有物料(18)的第一检测装置(5),在所述架体上第三导槽(4e)附近设有第一驱动装置(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可使物料载体(1)在第一导槽(2e)和第二导槽(3e)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2e)包括若干导槽单元,每一所述导槽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双通道部(2ea)和单通道部(2eb),在所述双通道部(2ea)的一侧通道上设有用于检测物料载体(1)上是否运载物料(18)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导槽(3e)是直线性形状的导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通道部(2eb)向双通道部(2ea)连通的入口处设置有转动件(8),所述转动件(8)部分地位于双通道部(2ea)内,所述转动件(8)在接触到移动着的物料载体(1)时接触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槽(2e)的侧边的下方还设置有下曲线板(9),所述下曲线板(9)的侧面是光滑曲面,所述下曲线板(9)侧面的光滑曲面接触到移动着的物料载体(1)并引导物料载体(1)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槽架(2a)和第二导槽架(3a)的上表面和左右侧面上开有多个观察口(1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道输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春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锐冠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