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277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无人机装置包含机体和多个设于机体上并呈对称分布的旋翼臂,各所述旋翼臂在远离机体的一端设有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安装在旋翼臂顶部的无刷电机、连杆、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及固定座,所述无刷电机的转子通过连接座和第一螺旋桨及固定座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依次穿过无刷电机的定子、连接座、第一螺旋桨及固定座的底座且一端和第二螺旋桨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梯形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梯形底座沿着旋翼臂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连杆沿着定子轴线方向升降从而带动第二螺旋桨在第一螺旋桨上滑动,从而实现无人机整体螺旋桨的形变解决了无人机水下运行时能效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提高,大大扩大了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其市场需求也不断提升。而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对海洋物种、海洋资源以及海洋经济予以极高的重视,随之应运而生各类水下运载器,人们对无人机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空中作用,更多目光投在于无人机的水下运作。现有的无人机大多是在空中飞行,少部分可以在水下运行,处于水下运行无人机的螺旋桨仍是采用适合空中飞行的细长型的桨叶,导致了无人机在水下运行时能效低大大限制了无人机水下运作的工作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利用旋翼组件实现无人机的螺旋桨在空中及水中不同形态的变化,从而解决了无人机在水下运行时能效低的问题;同时采用浮力开关保证天线表面处于水面上方,从而解决了无人机在水下运行时信号不好的问题;最后通过可引爆的充气剂气囊将无人机弹出水面,解决了无人机过度下沉或者是无人机底部遇到淤泥而无法行动的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包含机体和多个设于机体上并呈对称分布的旋翼臂,各所述旋翼臂在远离机体的一端设有旋翼组件,所述旋翼组件包括安装在旋翼臂顶部的无刷电机、连杆、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及固定座,所述无刷电机的转子通过连接座和第一螺旋桨及固定座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依次穿过无刷电机的定子、连接座、第一螺旋桨及固定座的底座且一端和第二螺旋桨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梯形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梯形底座滑动设于旋翼臂内;所述第二螺旋桨包含两片细长桨叶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和固定座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所述连接组件两端分别和细长桨叶铰接,所述细长桨叶滑动连接于第一螺旋桨;所述梯形底座一侧和旋翼臂远离机体的一端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另一侧通过钢丝和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钢丝和第一电机设于旋翼臂内;所述梯形底座沿着旋翼臂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连杆沿着定子轴线方向升降从而带动第二螺旋桨在第一螺旋桨上滑动,从而实现无人机整体螺旋桨的形变;所述机体内安装有主控模块、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机体顶部设有天线,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无刷电机及第一电机连接;所述机体、旋翼臂、旋翼组件及天线均采用防水材料制备。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底座设有弧形滑轨,所述弧形滑轨两端均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杆通过滚子滑动连接于弧形轨道,所述滚子和连杆的一端过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天线通过缆线和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缆线绕转在绞盘上,所述绞盘设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天线的侧边设有浮力开关,所述主控模块分别和第二电机及浮力开关连接,所述浮力开关采用防水材料制备。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还设有水压传感器,所述主控模块与水压传感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底部对称设有一对起落架,各所述起落架及机体上设置可拆卸的充气剂气囊,所述主控模块与点火器连接,所述点火器设于充气剂气囊内,所述起落架及充气剂气囊均用采用防水材料制备。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还设有GPS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GPS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还设有六轴陀螺仪,所述主控模块与六轴陀螺仪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还搭载外接设备,所述外接设备包括距离探测器,所述距离探测器设于机体底部且采用防水材料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控制方法,包括空中模式和水中模式,所述空中模式,其具体包括:采用控制端向主控模块发送飞行命令或者实时通过距离探测器测量机体和水面的距离,当距离等于或者大于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机释放钢丝,梯形底座向旋翼臂远离机体的一端移动,连杆沿着梯形底座的弧形滑轨在定子轴线方向向下运动并停止在弧形滑轨下端的限位槽,此时第二螺旋桨沿着第一螺旋桨向外滑动形成细长型的螺旋桨叶片,并保持当前状态继续飞行;所述水中模式,其具体包括:入水模式:采用控制端向主控模块发送潜水命令或者实时通过距离探测器测量机体和水面的距离,当距离等于或者小于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机收回钢丝,梯形底座向旋翼臂靠近机体的一端移动,连杆沿着梯形底座的弧形滑轨在定子轴线方向向上运动并停止在弧形滑轨上端的限位槽,此时第二螺旋桨沿着第一螺旋桨向内滑动形成粗短型的螺旋桨叶片,同时控制第二电机释放缆线让天线离开机体;天线水位调节模式:S10:主控模块根据浮力开关实时判断当前天线处于浅水位还是深水位;S21:若天线处于深水位,主控模块控制第二电机释放缆线,直至主控模块判定天线处于浅水位后保持当前状态;S22:若天线处于浅水位,主控模块控制第二电机在设定时间内收回缆线后判断当前天线是否处于深水位;若天线处于深水位,执行S21;若天线处于浅水位,执行S22;燃爆监控模式:实时通过水压传感器测量当前水压值,并发送至主控模块判断当前水压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水压阈值,若是,则主控模块打开点火器引爆充气剂气囊(5)进行充气;反之,则保持当前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旋翼组件实现无人机的螺旋桨在空中及水中不同形态的变化,在空中飞行时螺旋桨成细长形态,水下运行时螺旋桨成粗短形态,从而解决了无人机在水下运行时能效低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利用浮力开关实时检测天线的水位并通过第二电机实时调控缆线的长度,保证天线表面处于水面上方同时缆绳不缠绕无人机装置,从而解决了无人机在水下运行时信号不好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利用可引爆的充气剂气囊将无人机弹出水面,解决了无人机过度下沉或者是无人机底部遇到淤泥而无法行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旋翼组件和梯形底座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无人机处于空中飞行时螺旋桨细长形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无人机处于水下运行时螺旋桨粗短形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座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滚子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梯形底座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调控天线水位的原理图;附图标识:机体1、天线11、距离探测器12、浮力开关13、浮力球131、触点132、缆线14、绞盘15、第二电机16、旋翼组件2、无刷电机21、转子211、定子212、连杆22、第一螺旋桨23、第二螺旋桨24、细长桨叶241、连接组件242、固定座25、第一弹性元件26、连接座27、旋翼臂3、梯形底座31、弧形滑轨311、限位槽312、滚子313、起落架4、充气剂气囊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机体(1)和多个设于机体(1)上并呈对称分布的旋翼臂(3),各所述旋翼臂(3)在远离机体(1)的一端设有旋翼组件(2),所述旋翼组件(2)包括安装在旋翼臂(3)顶部的无刷电机(21)、连杆(22)、第一螺旋桨(23)、第二螺旋桨(24)及固定座(25),所述无刷电机(21)的转子(211)通过连接座(27)和第一螺旋桨(23)及固定座(25)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2)依次穿过无刷电机(21)的定子(212)、连接座(27)、第一螺旋桨(23)及固定座(25)的底座且一端和第二螺旋桨(24)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梯形底座(31)滑动连接,所述梯形底座(31)滑动设于旋翼臂(3)内;/n所述第二螺旋桨(24)包含两片细长桨叶(241)及连接组件(242),所述连接组件(242)和连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242)和固定座(25)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26),所述连接组件(242)两端分别和细长桨叶(241)铰接,所述细长桨叶(241)滑动连接于第一螺旋桨(23);所述梯形底座(31)一侧和旋翼臂(3)远离机体(1)的一端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另一侧通过钢丝和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钢丝和第一电机设于旋翼臂(3)内;所述梯形底座(31)沿着旋翼臂(3)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连杆(22)沿着定子(212)轴线方向升降从而带动第二螺旋桨(24)在第一螺旋桨(23)上滑动,从而实现无人机整体螺旋桨的形变;/n所述机体内安装有主控模块、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机体(1)顶部设有天线(11),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无刷电机(21)及第一电机连接;/n所述机体(1)、旋翼臂(3)、旋翼组件(2)及天线(11)均采用防水材料制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机体(1)和多个设于机体(1)上并呈对称分布的旋翼臂(3),各所述旋翼臂(3)在远离机体(1)的一端设有旋翼组件(2),所述旋翼组件(2)包括安装在旋翼臂(3)顶部的无刷电机(21)、连杆(22)、第一螺旋桨(23)、第二螺旋桨(24)及固定座(25),所述无刷电机(21)的转子(211)通过连接座(27)和第一螺旋桨(23)及固定座(25)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2)依次穿过无刷电机(21)的定子(212)、连接座(27)、第一螺旋桨(23)及固定座(25)的底座且一端和第二螺旋桨(24)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梯形底座(31)滑动连接,所述梯形底座(31)滑动设于旋翼臂(3)内;
所述第二螺旋桨(24)包含两片细长桨叶(241)及连接组件(242),所述连接组件(242)和连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242)和固定座(25)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26),所述连接组件(242)两端分别和细长桨叶(241)铰接,所述细长桨叶(241)滑动连接于第一螺旋桨(23);所述梯形底座(31)一侧和旋翼臂(3)远离机体(1)的一端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另一侧通过钢丝和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钢丝和第一电机设于旋翼臂(3)内;所述梯形底座(31)沿着旋翼臂(3)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连杆(22)沿着定子(212)轴线方向升降从而带动第二螺旋桨(24)在第一螺旋桨(23)上滑动,从而实现无人机整体螺旋桨的形变;
所述机体内安装有主控模块、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机体(1)顶部设有天线(11),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无刷电机(21)及第一电机连接;
所述机体(1)、旋翼臂(3)、旋翼组件(2)及天线(11)均采用防水材料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底座(31)设有弧形滑轨(311),所述弧形滑轨(311)两端均设有限位槽(312),所述连杆(22)通过滚子(313)滑动连接于弧形轨道(311),所述滚子(313)和连杆(22)的一端过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11)通过缆线(14)和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缆线(14)绕转在绞盘(15)上,所述绞盘(15)设于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所述天线(11)的侧边设有浮力开关(13),所述主控模块分别和第二电机(16)及浮力开关(13)连接,所述浮力开关(13)采用防水材料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潜两用的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还设有水压传感器,所述主控模块与水压传感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潜两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衍沈亚楠崔博李晓源杨有松吴曦曦伍鑫锐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