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33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涉及地效翼船技术领域。所述地效翼船包括:航空发动机和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入风口位于航空发动机后方,出风口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底部。导风通道将航空发动机运转产生的风力部分引导至船底部,在浮航阶段,出风口涌出空气,有助于地效翼船快速进入抬头阶段;抬头阶段,出风口涌出的空气向船尾移动,形成气泡层,减小水阻,有利于地效翼船在短距离内加速进入高速滑行阶段;高速滑行阶段,地效翼船的尾部与水面之间产生强大的摩擦力,出风口涌出的空气增强了气动升力,有助于船尾部快速脱离水面,减少了尾部遭受水阻的时间;综上,所述地效翼船的起飞时间短,阻力小,有效解决了地效翼船起飞阻力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效翼船
,具体涉及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
技术介绍
地效翼船是介于飞机、舰船和气垫船之间的一种新型高速翼船,在距水面或地面较小距离高速航行,可广泛应用于开发海洋资源、海上运输等民用领域和海岛争端处置、远程快速投送等军事领域。地效翼船利用地面效应翼产生升力,在贴近水面的地效区内飞行,其阻力小,升力大,比高空飞机有更大的升阻比,具有载重量大、起降方便、造价便宜、安全性高、水陆两用等特点,不仅可作为管控海疆的有效工具,还可作为海上救生和海洋石油资源开发的优良运输工具。但是,地效翼船起飞的过程中阻力峰值大,船身无法快速抬离水面,导致地效翼船必须装载远超巡航功率的航空发动机来保证起飞顺利,增加了巡航状态的负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解决了地效翼船起飞阻力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所述地效翼船包括:航空发动机和导风通道;所述航空发动机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两侧;所述导风通道设置在地效翼船的外壳内,所述导风通道与航空发动机一一对应,所述导风通道的入风口位于航空发动机后方,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口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底部。优选的,所述入风口设置有入风开关,地效翼船起飞过程中,所述入风开关保持敞开,地效翼船成功起飞一段时间后,所述入风开关关闭,地效翼船进入巡航状态。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出风开关,地效翼船起飞过程中,所述出风开关保持敞开,地效翼船成功起飞一段时间后,所述出风开关关闭,地效翼船进入巡航状态。优选的,所述地效翼船的船底设置有若干翼板,所述翼板对称设置在船底的两侧,所述翼板从船头纵向延伸至船尾。优选的,所述翼板靠近船尾的部分向中心线收拢。优选的,所述地效翼船的船底还设置有滑水板,所述滑水板位于船底的中心线下。优选的,所述滑水板和翼板的底部都设置为深V型。优选的,所述滑水板和翼板的底端都为向下凸出的流线型结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地效翼船包括:航空发动机和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入风口位于航空发动机后方,出风口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底部;地效翼船起飞的过程依次分为:浮航、抬头和高速滑行阶段;导风通道将航空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强劲风力部分引导至地效翼船底部,在浮航阶段,出风口涌出大量空气,有助于地效翼船快速进入抬头阶段;抬头阶段,自出风口涌出的大量空气向船尾移动,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气泡层,减小水阻,有利于地效翼船在短距离内加速进入高速滑行阶段;高速滑行阶段,随着速度的提升,地效翼船的尾部与水面之间产生强大的摩擦力,自出风口涌出的空气增强了气动升力,有助于地效翼船的尾部快速脱离水面,减少了尾部遭受水阻的时间;综上,所述地效翼船的起飞时间短,阻力小,有效解决了地效翼船起飞阻力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效翼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效翼船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解决了地效翼船起飞阻力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效翼船包括:航空发动机和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入风口位于航空发动机后方,出风口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底部;地效翼船起飞的过程依次分为:浮航、抬头和高速滑行阶段;导风通道将航空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强劲风力部分引导至地效翼船底部,在浮航阶段,出风口涌出大量空气,有助于地效翼船快速进入抬头阶段;抬头阶段,自出风口涌出的大量空气向船尾移动,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气泡层,减小水阻,有利于地效翼船在短距离内加速进入高速滑行阶段;高速滑行阶段,随着速度的提升,地效翼船的尾部与水面之间产生强大的摩擦力,自出风口涌出的空气增强了气动升力,有助于地效翼船的尾部快速脱离水面,减少了尾部遭受水阻的时间;综上,所述地效翼船的起飞时间短,阻力小,有效解决了地效翼船起飞阻力大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所述地效翼船包括:航空发动机10和导风通道20;所述航空发动机1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两侧;所述导风通道20设置在地效翼船的外壳内,所述导风通道20与航空发动机10一一对应,所述导风通道20的入风口21位于航空发动机10后方,所述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底部。地效翼船起飞的过程依次分为:浮航、抬头和高速滑行阶段;所述导风通道20将航空发动机10运转产生的强劲风力部分引导至地效翼船底部,在浮航阶段,出风口22涌出大量空气,有助于地效翼船快速进入抬头阶段;抬头阶段,自出风口22涌出的大量空气向船尾移动,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气泡层,减小水阻,有利于地效翼船在短距离内加速进入高速滑行阶段;高速滑行阶段,随着速度的提升,地效翼船的尾部与水面之间产生强大的摩擦力,自出风口22涌出的空气增强了气动升力,有助于地效翼船的尾部快速脱离水面,减少了尾部遭受水阻的时间。综上,所述地效翼船的起飞时间短,阻力小,有效解决了地效翼船起飞阻力大的问题。所述入风口21设置有入风开关,地效翼船起飞过程中,所述入风开关保持敞开,地效翼船成功起飞一段时间后,所述入风开关关闭,地效翼船进入巡航状态。如图2所示,所述出风口22设置有出风开关23,地效翼船起飞过程中,所述出风开关23保持敞开,地效翼船成功起飞一段时间后,所述出风开关23关闭,地效翼船进入巡航状态。所述入风开关和出风开关23均为可控制开口敞开、闭合的挡板,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过多赘述。如图1、图2所示,所述地效翼船的船底设置有若干翼板30,所述翼板30对称设置在船底的两侧,所述翼板30从船头纵向延伸至船尾,减少从出风口22涌出的空气横向逃逸。如图2所示,所述翼板30靠近船尾的部分向中心线收拢,使得从出风口22涌出的空气流动到船尾时,被翼板30限位向中心线聚拢,气压升高,有利于地效翼船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效翼船包括:航空发动机(10)和导风通道(20);所述航空发动机(1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两侧;/n所述导风通道(20)设置在地效翼船的外壳内,所述导风通道(20)与航空发动机(10)一一对应,所述导风通道(20)的入风口(21)位于航空发动机(10)后方,所述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效翼船包括:航空发动机(10)和导风通道(20);所述航空发动机(1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两侧;
所述导风通道(20)设置在地效翼船的外壳内,所述导风通道(20)与航空发动机(10)一一对应,所述导风通道(20)的入风口(21)位于航空发动机(10)后方,所述导风通道(20)的出风口(22)位于地效翼船的船头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21)设置有入风开关,地效翼船起飞过程中,所述入风开关保持敞开,地效翼船成功起飞一段时间后,所述入风开关关闭,地效翼船进入巡航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起飞阻的地效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2)设置有出风开关(23),地效翼船起飞过程中,所述出风开关(23)保持敞开,地效翼船成功起飞一段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顾因钟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