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5242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所述调节方法为:当判断副驾驶后方的老板位有人后,判断当副驾无操作、副驾驶门关闭、副驾驶位无人且副驾驶位的座椅位置未处于向前极限位置时,则执行副驾位置操作,否则退出自适应调节过程;且在执行副驾位置操作过程中及执行完毕后,均同时继续判断副驾是否有操作、副驾车门是否打开以及副驾驶位是否有人;所述调节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和执行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检测副驾驶位和老板位的座椅状态信息、人员乘坐信息及副驾驶位车门状态信息,自动调节副驾驶位座椅前后水平位置调节和座椅靠背前后翻转位置,自适应调节前后排乘坐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前后排乘坐人员的空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自动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智能化控制会为驾乘人员带来较高的驾乘感受,而在汽车的智能化控制方面,车辆座椅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日益成熟,例如,在车辆的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已开始应用“迎宾”功能,即当有人员打开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车门时,对应位置的汽车座椅将自动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以为驾乘人员上车提供便利。在没有设置“迎宾”功能的汽车上,一般也仅仅是设置了供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调节座椅位置的机构,而对于后排位置,尤其是副驾驶位后方的“老板位”的座椅空间位置调节,往往要依赖前排副驾驶位座椅的调节,而在现实生活中,当老板位坐有老人或其他乘员,感觉到后排空间较为狭小,而副驾驶位又没有人时,就需要驾驶位的人员探身到副驾驶位,对座椅进行调节,以释放后排老板位的乘坐空间,但是操作过程极为不便。针对于汽车后排乘坐空间的调节,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的方案是:通过增加操作按键来实现副驾驶位置的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n当判断副驾驶后方的老板位有人后,判断副驾是否有操作、副驾车门是否打开、副驾驶位是否有人以及判断副驾驶位的座椅位置是否处于向前极限位置,当副驾无操作、副驾驶门关闭、副驾驶位无人且副驾驶位的座椅位置未处于向前极限位置时,则执行副驾位置操作,否则退出自适应调节过程;/n在执行副驾位置操作过程中,判断副驾驶位的座椅位置是否到达向前极限位置;/n在未到达前极限位置时,同时继续判断副驾是否有操作、副驾车门是否打开以及副驾驶位是否有人,当副驾无操作、副驾驶位没有人且副驾驶门关闭时,则继续执行副驾位置操作,否则分别执行对应的操作动作;/n在到达前极限位置以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判断副驾驶后方的老板位有人后,判断副驾是否有操作、副驾车门是否打开、副驾驶位是否有人以及判断副驾驶位的座椅位置是否处于向前极限位置,当副驾无操作、副驾驶门关闭、副驾驶位无人且副驾驶位的座椅位置未处于向前极限位置时,则执行副驾位置操作,否则退出自适应调节过程;
在执行副驾位置操作过程中,判断副驾驶位的座椅位置是否到达向前极限位置;
在未到达前极限位置时,同时继续判断副驾是否有操作、副驾车门是否打开以及副驾驶位是否有人,当副驾无操作、副驾驶位没有人且副驾驶门关闭时,则继续执行副驾位置操作,否则分别执行对应的操作动作;
在到达前极限位置以后,同时继续判断副驾是否有操作、副驾车门是否打开以及副驾驶位是否有人,当副驾无操作、副驾驶位没有人且副驾驶门关闭时,则退出自适应调节过程,否则分别执行对应的操作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对应的操作动作包括:
副驾驶位有操作,执行副驾空间调节操作;
副驾驶位有人,执行副驾记忆位置操作或人为对副驾驶位进行调节;
副驾驶门打开,执行受限的副驾迎宾操作,所述受限的副驾迎宾操作是指,控制副驾迎宾操作过程中,缩短副驾驶位座椅后移的距离,为保障副驾后方的老板位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前极限位置是指:副驾驶位座椅相对于后方的老板位座椅处于水平向前的极限位置,且副驾驶位座椅靠背处于翻转向前的极限位置。


4.一种副驾驶座椅自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月强杨兴龙沈铁军周金汪海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