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支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21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支架模具,包括:芯模;在缠绕状态时与芯模相连的芯轴;套设在芯模外侧的内模;内模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容纳卫星支架制造原料的容纳槽;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内模轴向一端的上封头;上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内模的外围;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内模轴向另一端的下封头;下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内模的外围;在固化状态时压紧在内模外周面的外模;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芯模轴向一端的上压环;上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内模的外围;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芯模轴向另一端的下压环;下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内模的外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能够制造无蒙皮的骨架式卫星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星支架模具
本申请涉及卫星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卫星支架模具。
技术介绍
火箭是一种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能够将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等设备送入太空并进入预设的运行轨道。以运送人造卫星的火箭为例,火箭的舱体内设置有卫星支架,用于固定人造卫星。通常,卫星支架采用金属制成,其重量较大,降低了火箭的运载能力。随着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碳纤维材料在火箭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卫星支架重量较轻,且强度较高,能够对人造卫星提供较稳定的承载力。在制造过程中,通常是根据卫星支架的形状采用相应的模具,将碳纤维材料缠绕在模具的外表面,然后经过固化成形得到卫星支架。目前,常见的模具大多适用于对蒙皮的卫星支架,而对于无蒙皮的骨架式卫星支架,其适用的模具极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卫星支架模具,用于制造无蒙皮的骨架式卫星支架。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支架模具,包括:芯模;芯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与所述芯模相连以向所述芯模传递转矩;内模,套设在所述芯模的外周面;所述内模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容纳卫星支架制造原料的容纳槽;上封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所述内模的轴向一端;所述上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下封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所述内模的轴向另一端;所述下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外模,用于在固化状态时套设在所述内模的外周面,与所述内模之间保持在压紧的状态;上压环,用于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所述芯模的轴向一端;所述上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下压环,用于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所述芯模的轴向另一端;所述下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芯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与芯模相连,以向芯模传递转矩;采用内模套设在芯模的外周面,内模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容纳卫星支架制造原料的容纳槽;采用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内模的轴向两端,且上封头和下封头各自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均延伸至内模的外周面,以使卫星支架制造原料只能位于内模外周面未被上封头或下封头遮挡的区域中。待缠绕完毕后,采用外模套设在内模的外周面并与内模之间保持在压紧的状态,采用上压环和下压环分别连接在芯模的轴向两端,上压环和下压环各自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内模的外周面。上述方案所提供的模具能够用于制造无蒙皮的骨架式卫星支架,且采用上封头和下封头对内模的外周面进行遮挡,以使卫星支架制造原料能够在内模的外周面连续缠绕,能加快缠绕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处于缠绕状态的剖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处于固化状态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处于固化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芯轴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芯模的立体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芯模的剖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芯模的俯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法兰的剖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法兰的俯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挡圈的剖视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挡圈的仰视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连接键的剖视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连接键的俯视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法兰的剖视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法兰的俯视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挡圈的剖视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挡圈的俯视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连接键的剖视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连接键的俯视图;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内模的立体图;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内模的剖视图;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内模的俯视图;图24为图23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封头的立体图;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封头的剖视图;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封头的仰视图;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封头的立体图;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封头的剖视图;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封头的俯视图;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压环的剖视图;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上压环的仰视图;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压环的剖视图;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下压环的俯视图;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外模的立体图;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外模的剖视图;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外模的俯视图;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中箍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9为图38所示箍带的右视图;图40为图38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图41为图1中C区域的放大视图;图42为图1中D区域的放大视图;图43为图1中E区域的放大视图;图44为图1中F区域的放大视图;图45为图2中G区域的放大视图;图46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支架模具所形成的卫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芯模;11-芯模中心孔;12-环形凸缘;13-第一芯模螺纹孔;14-第二芯模螺纹孔;15-第三芯模螺纹孔;16-芯模定位孔;2-芯轴;21-第一芯轴螺纹孔;22-芯轴键槽;23-第二芯轴螺纹孔;24-第三芯轴螺纹孔;25-堵头;3-内模;31-内模中心孔;32-瓣模块;33-容纳槽;331-环形槽;332-正向螺旋槽;333-反向螺旋槽;34-内模螺纹孔;35-内模定位孔;36-凸出部;37-弧面区域;41-上封头;411-上封头中心孔;412-上封头连接部;413-上封头罩体部;414-上封头加强筋;415-上封头连接孔;42-下封头;421-下封头中心孔;422-下封头连接部;423-下封头罩体部;424-下封头加强筋;425-下封头连接孔;5-外模;51-外模中心孔;52-箍带平面;61-上压环;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芯模;/n芯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与所述芯模相连以向所述芯模传递转矩;/n内模,套设在所述芯模的外周面;所述内模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容纳卫星支架制造原料的容纳槽;/n上封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所述内模的轴向一端;所述上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n下封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所述内模的轴向另一端;所述下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n外模,用于在固化状态时套设在所述内模的外周面,与所述内模之间保持在压紧的状态;/n上压环,用于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所述芯模的轴向一端;所述上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n下压环,用于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所述芯模的轴向另一端;所述下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模;
芯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与所述芯模相连以向所述芯模传递转矩;
内模,套设在所述芯模的外周面;所述内模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容纳卫星支架制造原料的容纳槽;
上封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所述内模的轴向一端;所述上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
下封头,用于在缠绕状态时设置在所述内模的轴向另一端;所述下封头朝向内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
外模,用于在固化状态时套设在所述内模的外周面,与所述内模之间保持在压紧的状态;
上压环,用于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所述芯模的轴向一端;所述上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
下压环,用于在固化状态时连接在所述芯模的轴向另一端;所述下压环朝向芯模的端部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内模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包括多个瓣模块,多个瓣模块拼接成与所述芯模形状相同的结构,包覆在所述芯模的外周面并与所述芯模相连;所述瓣模块的外周面设有槽段,各槽段拼接形成所述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
与所述内模同轴的多个环形槽;
沿锥形螺旋线形式排布的多个正向螺旋槽;
沿锥形螺旋线形式排布的多个反向螺旋槽;相邻的反向螺旋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正向螺旋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的两端各设置有凸出部;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用于在缠绕状态时延伸至对应端凸出部的外围;所述上压环和下压环分别用于在固化状态时延伸至对应端凸出部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祖典提亚峰王宁陈增奎牛飞方泽平王宇锐王晓鹏范新中张东龚旻杨东生张瑾瑜罗波姚庆睿杜锦文孙文文李炳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