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87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0
一种加热棒,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发热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设置成对所述发热管的温度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发热管的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维持或停止所述发热管加热。该加热棒在离开水面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断电,也解决了电容感应式离水断电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加热棒产品,有些没有离水干烧保护功能,产品离水后干烧容易引发火灾。而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具有离水断电功能产品采用的方案是电容式水位检测。这类的方案产品优点是,产品离开水面,产品感应部位电容发生变化,机体瞬间就能断电,但是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当机体长期放在水中,机体表面不可避免的附着藻类,一旦机体离水感应区域附着了水藻就会导致机体离水感应区电容不发生变化,离水断不了电,可能引发火灾。还有部分产品采用的是温度开关的方案,就是在产品内部放置一个温度开关,当机体带水中工作时温度开关偏低,当机体在空中干烧时温度开关感受温度超过温度阈值(为了保证机体水中工作的温度这个阈值不能设计的太低)后温度开关断开,机体停止加热,这样的设计缺点就是反应慢,等机体离开水面开始干烧,温度开关感受到温度超标往往需要2-3分钟,这时机体外壳就已经烧毁有着火引发火灾的风险。温度开关式离水断电反应慢,感应式离水断电不稳定,对此,普遍使用的电容式离水断电只能在产品添加注意卡提醒客户定期清洗维护机体。而现有温度开关式离水断电也是添加注意卡提醒客户尽可能不要把机体拿出水面干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棒,离开水面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断电,也解决了电容感应式离水断电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棒,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发热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设置成对所述发热管的温度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发热管的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维持或停止所述发热管加热。所述感温探头以贴近所述发热管的方式设置。所述感温探头与所述发热管相接触或与所述发热管之间存在间隔距离。所述感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发热管的侧面。所述感温探头为柱状的感温探头或片状的感温探头。所述柱状的感温探头与所述发热管相互垂直或相互平行或相互形成介于垂直与平行之间的任意角度。所述柱状的感温探头为圆柱形的感温管,所述感温管外部套有感温管套,所述感温管通过所述感温管套进行固定。所述感温管套为橡胶件。所述发热管为U形管或直管。所述U形管的前端分别由两个具有通孔的硅胶件套住固定,所述U形管的后端由管卡结构固定。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棒,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发热管,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设置成对所述发热管的温度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发热管的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维持或停止所述发热管加热。通过使用感温探头对发热管的温度探测来控制其工作,从而在加热棒离开水面很短时间内(6秒左右)就可以断电,也解决了电容感应式离水断电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可适用于水族鱼缸池塘加热或其他液体加热用途,相比现有的带离水断功能的加热棒,本技术有如下显著优点:1.本技术解决了电容式离水断电不稳定的问题,也解决了温度开关式离水断电反应时间长的问题,能稳定迅速的反应。2.本技术装配简单,利于操作,且实现成本低于电容式及温度开关式离水断功能的加热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加热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棒中的感温探头装配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的加热棒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加热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种实施例的加热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耦合或连通作用。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棒,包括外壳4和设置在所述外壳4内的发热管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4内的感温探头1,所述感温探头1设置成对所述发热管2的温度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发热管2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在电路板5上实现),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维持或停止所述发热管2加热。当加热棒的感温探头1探测到的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电路控制机体停止加热棒加热,并可设置报警装置,发出声音警报或显示警示代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棒,通过使用感温探头1对发热管2的温度探测来控制其工作,从而在加热棒离开水面很短时间内(6秒左右)就可以断电,也解决了电容感应式离水断电不稳定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探头1以贴近所述发热管2的方式设置。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加热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棒中的感温探头1装配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的加热棒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加热棒的外壳4包括上壳41和下壳42,外壳4内设有发热管2、电路板5以及感温探头1,外壳4内的电路器件通过电线6连接外部电源。感温探头1本身可带金属外壳或玻璃外壳。优选地,将感温探头1和橡胶件配合加装到发热管2侧面。感温探头1的顶部和发热管2尽可能贴近。其工作原理是:机体在水中工作时,发热管2表面温度不会超过100℃,但是一旦拿到空气中,发热管2表面温度很快就会升高到500-600℃,利用加热管在水中加热和空中加热的表面温差设计,这种设计因为感温探头1和发热管2的贴近,一旦探头感测到热量异常,程序就会停止加热,反应时间很快,一般6秒左右就能及时感应到并停止加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探头1与所述发热管2相接触。当然,所述感温探头1与所述发热管2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隔距离,只要能实现快速探温即可。参阅图1至图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探头1设置在所述发热管2的侧面。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探头1既可以为柱状如圆柱形的感温探头1(感温管),也可以是片状(饼状)的感温探头1。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大体圆柱状的感温探头1与所述发热管2相互垂直(包括大致垂直的情况)。感温探头1的头端为圆端,与发热管2接触,另外一端连接到线路。参阅图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长条柱状的感温探头1与所述发热管2相互平行(包括大致平行的情况)。此外,所述柱状的感温探头1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棒,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设置成对所述发热管的温度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发热管的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维持或停止所述发热管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棒,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设置成对所述发热管的温度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发热管的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维持或停止所述发热管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头以贴近所述发热管的方式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头与所述发热管相接触或与所述发热管之间存在间隔距离。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发热管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头为柱状的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连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伊诺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