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贵华专利>正文

一氧化碳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61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氧化碳传感器,它包括过滤器、上电极片、传感器芯片、下电极片、液体室、外壳、上电极引脚和下电极引脚,传感器芯片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接触,上电极片上开设有透气孔,过滤器、上电极片、传感器芯片和下电极片由上至下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液体室设在外壳的底部,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上电极引脚的一端与上电极片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的底部,下电极引脚的一端与下电极片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零件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外壳内部,装配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能有效保护外壳内部的零件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输出电流较大,感应性能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特别涉及一氧化碳传感器
技术介绍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剧毒的气体,它能破坏人体的供氧能力,当其在人体血液中聚集并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人产生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等中毒症状,严重的可造成神经损伤变成植物人或死亡,因而设计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有着重大意义。现有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包括有液体室和固定在液体室上的过滤器、上电极片、涂敷有催化剂的传感器芯片、下电极片,传感器芯片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接触,上电极片上开设有与传感器芯片对应的透气孔,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分别在一侧引出有电极弹片,当传感器芯片感应到一氧化碳时,就会产生电流,通过测量两个电极弹片的电流就能检测一氧化碳的浓度,但是这种一氧化碳传感器没有外壳将各零件保护起来,结构设计不合理,装配过程复杂,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输出电流较小,感应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外壳将各零件保护起来、装配简单的一氧化碳传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氧化碳传感器,它包括有过滤器、上电极片、涂敷有催化剂的传感器芯片、下电极片、液体室,传感器芯片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接触,上电极片上开设有与传感器芯片对应的透气孔,它还包括有外壳、上电极引脚和下电极引脚,过滤器、上电极片、传感器芯片和下电极片由上至下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液体室设在外壳的底部,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过滤器对应的进气孔,上电极引脚的一端与上电极片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的底部,下电极引脚的一端与下电极片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的底部,液体室连通有通向传感器芯片的通道。所述传感器芯片与上电极片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传感器芯片、密封圈与上电极片之间紧密接触配合。所述过滤器为活性碳纤维。所述下电极片卡设在外壳内部,下电极片与外壳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上电极片固定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的顶部卡设有上盖,进气孔开设在上盖上。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包括有过滤器、上电极片、涂敷有催化剂的传感器芯片、下电极片、液体室,传感器芯片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接触,上电极片上开设有与传感器芯片对应的透气孔,它还包括有外壳、上电极引脚和下电极引脚,过滤器、上电极片、传感器芯片和下电极片由上至下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液体室设在外壳的底部,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过滤器对应的进气孔,上电极引脚的一端与上电极片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的底部,下电极引脚的一端与下电极片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的底部,液体室连通有通向传感器芯片的通道,本技术的各零件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外壳内部,装配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能有效保护外壳内部的零件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输出电流较大,感应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隐去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4,一氧化碳传感器,它包括有过滤器2、上电极片3、涂敷有催化剂的传感器芯片4、下电极片5、液体室6,传感器芯片4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膜组件,包括有一层质子交换膜和两片涂敷有一定载量的金属催化剂的碳纸,其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将两片碳纸分别压贴在质子交换膜的两面而成,其功能是在两个电极产生化学反应,并能让正离子通过,而气体不能通过。传感器芯片4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电极片3和下电极片5紧密接触,上电极片3上开设有与传感器芯片4对应的透气孔31,它还包括有外壳1、上电极引脚7和下电极引脚8,-->过滤器2、上电极片3、传感器芯片4和下电极片5由上至下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外壳1的底部为空腔结构,其空腔为液体室6,液体室6与外壳1为一体结构,加工方便。外壳1的顶部卡设有上盖10,上盖10上开设有与过滤器2对应的进气孔11,上电极引脚7的一端与上电极片3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1的底部,下电极引脚8的一端与下电极片5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1的底部,上电极引脚7和下电极引脚8为电流输出端,方便装配与测量。液体室6连通有通向传感器芯片4的通道12,液体室6通过通道12为传感器芯片4提供电化学反应所需的水。下电极片5卡设在外壳1内部,下电极片5与外壳1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13密封,上电极片3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1内部,安装方便。传感器芯片4与上电极片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传感器芯片4、密封圈9与上电极片3之间通过螺丝锁紧而紧密接触配合,并达到密封效果。其中过滤器2为活性碳纤维,活性碳纤维能有效过滤刺激性气味,避免传感器受到刺激性气味的干扰。本技术的各零件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外壳1内部,装配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能有效保护外壳1内部的零件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输出电流较大,感应性能好。本技术的设计是一种电化学泵的组合,可视为一个微型一氧化碳-氧气燃料电池,上电极片3即催化电极直接结合在传感器芯片4表面上,从外壳1顶部进入的一氧化碳在传感器芯片4上端面-->起电化学反应而氧化产生正离子,在传感器芯片4上产生的正离子在内部被转化,越过传感器芯片4到达下电极片5,构成了类似于电池的工作过程,如果将外部两个引脚连接到电路上,电子就通过外部回路形成电流,通过这个电流就能检测一氧化碳的浓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氧化碳传感器,它包括有过滤器(2)、上电极片(3)、涂敷有催化剂的传感器芯片(4)、下电极片(5)、液体室(6),传感器芯片(4)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电极片(3)和下电极片(5)接触,上电极片(3)上开设有与传感器芯片(4)对应的透气孔(3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外壳(1)、上电极引脚(7)和下电极引脚(8),过滤器(2)、上电极片(3)、传感器芯片(4)和下电极片(5)由上至下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液体室(6)设在外壳(1)的底部,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与过滤器(2)对应的进气孔(11),上电极引脚(7)的一端与上电极片(3)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1)的底部,下电极引脚(8)的一端与下电极片(5)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1)的底部,液体室(6)连通有通向传感器芯片(4)的通道(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氧化碳传感器,它包括有过滤器(2)、上电极片(3)、涂敷有催化剂的传感器芯片(4)、下电极片(5)、液体室(6),传感器芯片(4)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电极片(3)和下电极片(5)接触,上电极片(3)上开设有与传感器芯片(4)对应的透气孔(3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外壳(1)、上电极引脚(7)和下电极引脚(8),过滤器(2)、上电极片(3)、传感器芯片(4)和下电极片(5)由上至下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液体室(6)设在外壳(1)的底部,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与过滤器(2)对应的进气孔(11),上电极引脚(7)的一端与上电极片(3)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1)的底部,下电极引脚(8)的一端与下电极片(5)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1)的底部,液体室(6)连通有通向传感器芯片(4)的通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贵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贵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