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436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在用户侧集水器和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的管道间旁通连接有软化水箱和补水泵,由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水损失,因此软化水箱和补水泵可以为系统及时补充水质合格的水及保持系统压力稳定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提高地源热泵热能利用率;将地源侧水循环泵与空调侧水循环泵设置为不同规格,由于不同规格的循环水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为备用,因此,可以实现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采用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时,可以不设备用泵。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优点,既较好地避免了垂直失调,又显著地节省了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
本申请涉及地源热泵能量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的供暖和空调已经成为普遍的要求。作为中国传统供热的燃煤锅炉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还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在一些城市中燃煤锅炉在被逐步淘汰,而燃油、燃气锅炉则运行费用很高。地源热泵就是一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较大优势的解决供热和空调的替代方式。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夏季时,将用户侧的热量输送到土壤中;冬季时,将土壤中的热量输入到用户侧。目前,如无补水定压系统以及流量调节装置,系统易产生压力不稳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地源热泵热能利用率低和电能消耗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缺少补水定压系统以及流量调节装置造成的因系统压力不稳定产生的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问题、能耗大问题及地源热泵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室外地埋换热管、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用户侧分水器和用户侧集水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系统还包括空调侧水循环泵,所述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用户侧集水器之间的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上旁通连接有软化水箱以及补水泵,用于为所述系统补充水质合格的水同时保持所述系统压力稳定,确保系统正常工作;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靠近所述用户侧集水器的一侧;所述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控制阀门信号相连,用于根据设定指令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控制阀门的开关,以调节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以及空调侧水循环泵的工作状态,以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与空调侧水循环泵设置为不同规格,用于实现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可选的,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和地源热泵机组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用户侧分水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室外地埋换热管和地源热泵机组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和用户侧分水器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室外地埋换热管和用户侧分水器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用户侧分水器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用户侧集水器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根据设定指令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关,以调节所述室外地埋换热管、地源侧水循环泵和地源热泵机组的工作状态,以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可选的,所述系统至少包括两台地源侧水循环泵和两台空调侧循环水泵。可选的,所述用户侧集水器与所述用户侧分水器旁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在用户侧集水器和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的管道间旁通连接有软化水箱和补水泵,由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水损失,因此软化水箱和补水泵可以为系统及时补充水质合格的水及保持系统压力稳定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提高地源热泵热能利用率;将地源侧水循环泵与空调侧水循环泵设置为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循环水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为备用,因此,可以实现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采用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时,可以不设备用泵。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优点,既较好地避免了垂直失调,又显著地节省了电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结构模块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第三管道,10-第四管道,11-第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结构模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室外地埋换热管、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用户侧分水器和用户侧集水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系统还包括空调侧水循环泵,所述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用户侧集水器之间的第一管道7上,所述第一管道7上旁通连接有软化水箱以及补水泵,用于为所述系统补充水质合格的水同时保持所述系统压力稳定,确保系统正常工作;所述第一管道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所述第一阀门1设置在靠近所述用户侧集水器的一侧;所述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阀门1和控制阀门信号相连,用于根据设定指令调节所述第一阀门1和控制阀门的开关,以调节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以及空调侧水循环泵的工作状态,以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与空调侧水循环泵设置为不同规格,用于实现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在用户侧集水器和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的管道间旁通连接有软化水箱和补水泵,由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水损失,因此软化水箱和补水泵可以为系统及时补充水质合格的水及保持系统压力稳定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提高地源热泵热能利用率;将地源侧水循环泵与空调侧水循环泵设置为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循环水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为备用,因此,可以实现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采用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时,可以不设备用泵。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优点,既较好地避免了垂直失调,又显著地节省了电能。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和地源热泵机组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2,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用户侧分水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所述室外地埋换热管和地源热泵机组通过第二管道8连接,所述第二管道8上设置有第四阀门4,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和用户侧分水器通过第三管道9连接,所述第三管道9上设置有第五阀门5,所述室外地埋换热管和用户侧分水器通过第四管道10连接,所述第四管道10上设置有第六阀门6,所述用户侧分水器通过第五管道11与所述用户侧集水器连接;所述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用户侧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室外地埋换热管、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用户侧分水器和用户侧集水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n所述系统还包括空调侧水循环泵,所述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用户侧集水器之间的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上旁通连接有软化水箱以及补水泵,用于为所述系统补充水质合格的水同时保持所述系统压力稳定,确保系统正常工作;/n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靠近所述用户侧集水器的一侧;/n所述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控制阀门信号相连,用于根据设定指令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控制阀门的开关,以调节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以及空调侧水循环泵的工作状态,以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n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与空调侧水循环泵设置为不同规格,用于实现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室外地埋换热管、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用户侧分水器和用户侧集水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所述系统还包括空调侧水循环泵,所述空调侧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用户侧集水器之间的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上旁通连接有软化水箱以及补水泵,用于为所述系统补充水质合格的水同时保持所述系统压力稳定,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靠近所述用户侧集水器的一侧;
所述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控制阀门信号相连,用于根据设定指令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控制阀门的开关,以调节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以及空调侧水循环泵的工作状态,以实现不同工况的切换;
所述地源侧水循环泵与空调侧水循环泵设置为不同规格,用于实现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能量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张鹏飞刘晓亮王昱凯李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