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明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14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包括左加固板,所述左加固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右侧且位于左连接板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连接有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顶部且位于凹槽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凹槽的顶部和底部且固定螺栓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右连接板上且通孔位置处对应开设有通槽,通过设置左加固板,右加固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固定螺栓,解决了目前在地震火灾发生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承重柱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裂缝,导致承重柱强度降低,需要及时的进行加固和补强抢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设备
,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建筑材料的老化或者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建筑结构需要进行加固,柱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重要的传力构件,在结构中起着承载上部荷载及抗侧移作用。目前在地震火灾发生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承重柱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裂缝,导致承重柱强度降低,需要及时的进行加固和补强抢修,因此需要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来改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包括左加固板,所述左加固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右侧且位于左连接板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连接有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顶部且位于凹槽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凹槽的顶部和底部且固定螺栓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右连接板上且通孔位置处对应开设有通槽,所述右连接板的右端且位于左加固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加固板,所述右加固板和左加固板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顶部且位于方槽中心处开设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内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顶端且位于浇筑孔外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方槽靠近固定螺栓一侧且位于方槽中心处开设有出料槽,所述左加固板的左侧和右加固板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左加固板左侧和右加固板右侧均设置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左加固板,右加固板,左连接板以及右连接板均由不锈钢制成。优选的,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以及固定螺栓均设置有多个且右连接板和凹槽,固定螺栓与通孔,固定螺栓与通槽以及密封塞与浇筑孔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形状与固定螺栓的形状相适配且通槽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左加固板的长度与需要加固的承重柱的直径相适配且左加固板与右加固板之间的距离与需要加固的承重柱的直径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出料槽设置有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左加固板,右加固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将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安装到在承重柱上,通过地脚螺栓将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固定在地面上,从而对承重柱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承重柱发生倾斜现象,同时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也会紧紧压住承重柱,避免承重柱上的缝隙扩大,解决了目前在地震火灾发生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承重柱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裂缝,导致承重柱强度降低,需要及时的进行加固和补强抢修的问题。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浇筑孔,通槽,方槽,通过浇筑孔向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中灌入混凝土,混凝土通过通槽进入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与承重柱之间的缝隙,凝固后的混凝土会使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与承重柱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承重柱的强度。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由不锈钢制成的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避免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被空气腐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左加固板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凹槽处正剖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图。图中:1-左加固板、2-左连接板、3-凹槽、4-右连接板、5-固定螺栓、6-通孔、7-通槽、8-右加固板、9-方槽、10-浇筑孔、11-密封塞、12-拉环、13-出料槽、14-安装板、15-地脚螺栓、16-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包括左加固板1,左加固板1,右加固板8,左连接板2以及右连接板4均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具有抗腐蚀性,能够使装置不容易在空气中发生腐蚀,左加固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2,左连接板2的右侧且位于左连接板2中心处开设有凹槽3,凹槽3内连接有右连接板4,左连接板3的顶部且位于凹槽3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5,凹槽3的顶部和底部且固定螺栓5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6,右连接板4上且通孔6位置处对应开设有通槽7,通孔6的形状与固定螺栓5的形状相适配且通槽7的形状与通孔6的形状相适配,右连接板4的右端且位于左加固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加固板8,左加固板1的长度与需要加固的承重柱的直径相适配且左加固板1与右加固板8之间的距离与需要加固的承重柱的直径相适配,右加固板8和左加固板1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方槽9,方槽9的顶部且位于方槽9中心处开设有浇筑孔10,浇筑孔10内连接有密封塞11,左连接板2和右连接板4以及固定螺栓5均设置有多个且右连接板4和凹槽3,固定螺栓5与通孔6,固定螺栓5与通槽7以及密封塞11与浇筑孔10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密封塞11的顶端且位于浇筑孔10外固定连接有拉环12,方槽9靠近固定螺栓5一侧且位于方槽9中心处开设有出料槽13,出料槽13设置有多个,左加固板1的左侧和右加固板8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设置有地脚螺栓15,左加固板1左侧和右加固板8右侧均设置有加强筋16。本技术工作流程:使用时,将左加固板1放置在需要加固的承重柱左侧,将右加固板8防止在需要加固的承重柱的右侧,使右连接板4插入凹槽3中,将固定螺栓5放入通孔6中,将螺母放入固定螺栓5上并旋紧螺母,从而将右加固板8固定在左加固板1上,将地脚螺栓15旋入地面,从而将左加固板1和右加固板8固定在地面上,拉动拉环12,拉环12带动密封塞11脱离浇筑孔10,将混凝土通过浇筑孔10注入方槽9中,方槽9中的混凝土会通过出料槽13流出,流出的混凝土会将左加固板1与承重柱以及右加固板8与承重柱之间的缝隙填满,等混凝土凝固后,左加固板1和右加固板8被固定在承重柱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包括左加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固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2),所述左连接板(2)的右侧且位于左连接板(2)中心处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连接有右连接板(4),所述左连接板(2)的顶部且位于凹槽(3)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凹槽(3)的顶部和底部且固定螺栓(5)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6),所述右连接板(4)上且通孔(6)位置处对应开设有通槽(7),所述右连接板(4)的右端且位于左加固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加固板(8),所述右加固板(8)和左加固板(1)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方槽(9),所述方槽(9)的顶部且位于方槽(9)中心处开设有浇筑孔(10),所述浇筑孔(10)内连接有密封塞(11),所述密封塞(11)的顶端且位于浇筑孔(10)外固定连接有拉环(12),所述方槽(9)靠近固定螺栓(5)一侧且位于方槽(9)中心处开设有出料槽(13),所述左加固板(1)的左侧和右加固板(8)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上设置有地脚螺栓(15),所述左加固板(1)左侧和右加固板(8)右侧均设置有加强筋(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加固框架结构,包括左加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固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2),所述左连接板(2)的右侧且位于左连接板(2)中心处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连接有右连接板(4),所述左连接板(2)的顶部且位于凹槽(3)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凹槽(3)的顶部和底部且固定螺栓(5)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6),所述右连接板(4)上且通孔(6)位置处对应开设有通槽(7),所述右连接板(4)的右端且位于左加固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加固板(8),所述右加固板(8)和左加固板(1)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方槽(9),所述方槽(9)的顶部且位于方槽(9)中心处开设有浇筑孔(10),所述浇筑孔(10)内连接有密封塞(11),所述密封塞(11)的顶端且位于浇筑孔(10)外固定连接有拉环(12),所述方槽(9)靠近固定螺栓(5)一侧且位于方槽(9)中心处开设有出料槽(13),所述左加固板(1)的左侧和右加固板(8)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上设置有地脚螺栓(15),所述左加固板(1)左侧和右加固板(8)右侧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