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141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包括上支板、下支板、一号支撑组件、二号支撑组件、三号支撑组件和混凝土支座,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设置有一号支撑组件、二号支撑组件和三号支撑组件,一号支撑组件、二号支撑组件和三号支撑组件均包括上支杆和下支杆,上支杆与下支杆活动连接,上支杆通过焊接固定于上支板的外表面,下支杆通过焊接固定于下支板的上表面,上支板与古建筑墙体通过若干个一号膨胀螺丝固定连接,下支板与混凝土支座通过若干个二号膨胀螺丝固定连接,混凝土支座浇筑于地下,本装置设于古建筑四面墙体外侧,便于对古建筑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本技术属于古建筑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也难以恢复和接续。目前,古建筑一般未设有专门用于古建筑抗震加固的装置,导致一些古建筑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倒塌,就再也难以恢复和接续,通过现有的金属杆架对古建筑进行圈挡,加固抗震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用于古建筑保护的抗震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具有加固性好和抗震性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包括上支板、下支板、一号支撑组件、二号支撑组件、三号支撑组件和混凝土支座,上支板与下支板之间设置有一号支撑组件、二号支撑组件和三号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板(2)、下支板(3)、一号支撑组件(4)、二号支撑组件(5)、三号支撑组件(6)和混凝土支座(9),上支板(2)与下支板(3)之间设置有一号支撑组件(4)、二号支撑组件(5)和三号支撑组件(6),一号支撑组件(4)、二号支撑组件(5)和三号支撑组件(6)均包括上支杆(7)和下支杆(8),上支杆(7)与下支杆(8)活动连接,上支杆(7)通过焊接固定于上支板(2)的外表面,下支杆(8)通过焊接固定于下支板(3)的上表面,上支板(2)与古建筑墙体(1)通过若干个一号膨胀螺丝(11)固定连接,下支板(3)与混凝土支座(9)通过若干个二号膨胀螺丝(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板(2)、下支板(3)、一号支撑组件(4)、二号支撑组件(5)、三号支撑组件(6)和混凝土支座(9),上支板(2)与下支板(3)之间设置有一号支撑组件(4)、二号支撑组件(5)和三号支撑组件(6),一号支撑组件(4)、二号支撑组件(5)和三号支撑组件(6)均包括上支杆(7)和下支杆(8),上支杆(7)与下支杆(8)活动连接,上支杆(7)通过焊接固定于上支板(2)的外表面,下支杆(8)通过焊接固定于下支板(3)的上表面,上支板(2)与古建筑墙体(1)通过若干个一号膨胀螺丝(11)固定连接,下支板(3)与混凝土支座(9)通过若干个二号膨胀螺丝(13)固定连接,混凝土支座(9)浇筑于地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杆(7)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弹杆(14),下支杆(8)的上端开设有弹腔(15),弹杆(14)与弹腔(15)均为方形结构且相互嵌合,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