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05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具体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基土和设置在基土内部的井孔,所述井孔的内侧安装有井壁组件,所述井壁组件的内侧安装有井管,且井壁组件由杂填土、粉质黏土、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组成,所述杂填土设置有井管的顶部外侧,且杂填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粉质黏土,所述粉质黏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中密卵石层,所述中密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密实卵石层,所述密实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中风化泥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降水井的抗冲击强度,不易塌方,且制作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防渗水性能,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
本技术属于基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不断的向地下延伸,含水层的地下水回涌入基坑,造成涌水、拥沙或突涌等事故,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往往对基坑进行降水操作,即在基坑内布置多个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无砂井管作为降水井井壁材料,通过井壁外侧与土体间填充的透水性滤料对水体进行过滤。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761999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降水井结构,包括井孔和设置于所述井孔内的内壁组件,所述内壁组件与所述井孔之间的单边间隙为120~180mm,所述间隙内回填有沙砾滤料,所述沙砾滤料的粒径为2~5mm,其与地面之间采用至少1.5m厚的粘土封堵,所述内壁组件由内而外依次包括钢筋笼、钢丝网和双层尼龙网,所述尼龙网通过钢丝绑扎固定于所述钢丝网外侧,所述尼龙网的规格为30~50目,该降水井结构,装置的抗冲击强度增加,能够防止抽水管摆动对内壁的破坏,避免淤泥阻塞降水井和抽水泵的情况,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但是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时,其结构强度不佳,易出现塌方,且制作成本较高,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结构强度不佳,易出现塌方,且制作成本较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包括基土和设置在基土内部的井孔,所述井孔的内侧安装有井壁组件,所述井壁组件的内侧安装有井管,且井壁组件由杂填土、粉质黏土、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组成,所述杂填土设置有井管的顶部外侧,且杂填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粉质黏土,所述粉质黏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中密卵石层,所述中密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密实卵石层,所述密实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中风化泥岩,所述井管的内侧壁设置有滤水孔,所述滤水孔的内侧设置有粗滤网,所述粗滤网的内侧设置有细滤网。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井管由多个管体拼接而成,连接处由管节连接钢板圈连接固定。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井管的外部位于中密卵石层和密实卵石层的内侧位置处缠绕连接有无纺布。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管节连接钢板圈与井管的管壁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地下水位线设置在粉质黏土的底部内侧。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粗滤网的孔径大于细滤网的孔径。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粗滤网和细滤网的两端与井管的两端部边缘处均通过钢筋焊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的降水井结构,井孔的内侧安装有井壁组件,井壁组件的内侧安装有井管,井管由多个管体拼接而成,连接处由管节连接钢板圈连接固定,便于控制降水井内部井管的长度,即井管的安装深度,管井壁组件由杂填土、粉质黏土、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组成,通过本结构设计,提高了降水井的抗冲击强度,不易塌方,且制作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防渗水性能,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井管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土、2井孔、3井壁组件、4杂填土、5粉质黏土、6中密卵石层、7密实卵石层、8中风化泥岩、9井管、10管节连接钢板圈、11滤水孔、12粗滤网、13细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包括基土1和设置在基土1内部的井孔2,所述井孔2的内侧安装有井壁组件3,所述井壁组件3的内侧安装有井管9,且井壁组件3由杂填土4、粉质黏土5、中密卵石层6、密实卵石层7和中风化泥岩8组成,所述杂填土4设置有井管9的顶部外侧,且杂填土4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粉质黏土5,所述粉质黏土5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中密卵石层6,所述中密卵石层6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设置有密实卵石层7,所述密实卵石层7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设置有中风化泥岩8,所述井管9的内侧壁设置有滤水孔11,所述滤水孔11的内侧设置有粗滤网12,所述粗滤网12的内侧设置有细滤网13。进一步的,所述井管9由多个管体拼接而成,连接处由管节连接钢板圈10连接固定,便于控制降水井内部井管9的长度,即井管9的安装深度;进一步的,所述井管9的外部位于中密卵石层6和密实卵石层7的内侧位置处缠绕连接有无纺布,方便更好的控制含砂率;进一步的,所述管节连接钢板圈10与井管9的管壁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便于提高管节连接钢板圈10与井管9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水位线设置在粉质黏土5的底部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粗滤网12的孔径大于细滤网13的孔径,便于提高过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粗滤网12和细滤网13的两端与井管9的两端部边缘处均通过钢筋焊接固定,便于粗滤网12和细滤网13的安装固定;实施方式具体为:本技术设置的降水井结构,井孔2的内侧安装有井壁组件3,井壁组件3的内侧安装有井管9,井管9由多个管体拼接而成,连接处由管节连接钢板圈10连接固定,便于控制降水井内部井管9的长度,即井管9的安装深度,管节连接钢板圈10与井管9的管壁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便于提高管节连接钢板圈10与井管9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井壁组件3由杂填土4、粉质黏土5、中密卵石层6、密实卵石层7和中风化泥岩8组成,杂填土4设置有井管9的顶部外侧,且杂填土4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粉质黏土5,粉质黏土5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中密卵石层6,中密卵石层6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设置有密实卵石层7,密实卵石层7的下方位于井管9的外部设置有中风化泥岩8,井管9的外部位于中密卵石层6和密实卵石层7的内侧位置处缠绕连接有无纺布,方便更好的控制含砂率,井管9的内侧壁设置有滤水孔11,滤水孔11的内侧设置有粗滤网12,粗滤网12的内侧设置有细滤网13,粗滤网12和细滤网13的两端与井管9的两端部边缘处均通过钢筋焊接固定,便于粗滤网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土和设置在基土内部的井孔,所述井孔的内侧安装有井壁组件,所述井壁组件的内侧安装有井管,且井壁组件由杂填土、粉质黏土、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组成,所述杂填土设置有井管的顶部外侧,且杂填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粉质黏土,所述粉质黏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中密卵石层,所述中密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密实卵石层,所述密实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中风化泥岩,所述井管的内侧壁设置有滤水孔,所述滤水孔的内侧设置有粗滤网,所述粗滤网的内侧设置有细滤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土和设置在基土内部的井孔,所述井孔的内侧安装有井壁组件,所述井壁组件的内侧安装有井管,且井壁组件由杂填土、粉质黏土、中密卵石层、密实卵石层和中风化泥岩组成,所述杂填土设置有井管的顶部外侧,且杂填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粉质黏土,所述粉质黏土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中密卵石层,所述中密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密实卵石层,所述密实卵石层的下方位于井管的外部设置有中风化泥岩,所述井管的内侧壁设置有滤水孔,所述滤水孔的内侧设置有粗滤网,所述粗滤网的内侧设置有细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由多个管体拼接而成,连接处由管节连接钢板圈连接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康勇陆海燕周继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成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