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桁梁浮托架设施工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该浮船平移系统包括浮船本体,浮船本体上设有多个卷扬机,两侧岸边上各设有两个地笼,地笼与卷扬机通过钢丝绳连接,处于既有线外侧的地笼上连接有转向滑轮组,转向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本申请通过不同卷扬机与地笼连接,以及通过第一定滑轮改变钢丝绳路线,可有效避开既有桥墩等障碍物,减少了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同时,钢桁梁在横移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改变钢丝绳的走向,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完成钢桁梁的横移过程,操作便利,缩短了对既有航道占用的时间,增加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
本技术涉及钢桁梁浮托架设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桥梁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跨江河的桥梁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钢桁梁以建筑高度低、样式美观、跨度大等优势在铁路、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大量使用。目前,在沿海城市及内陆河流较多的城市中修建铁路桥、高架桥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大跨度简支钢桁梁跨越通航运河的情况。浮运拖拉法具有施工周期短、经济性好、断航时间短等优点,对于在有通航要求的河流上作业时优势明显,因此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浮运拖拉法需借助浮拖系统,通过浮拖系统的移动带动钢桁梁移动。其中,浮拖系统包括浮运装置和拖拉系统,浮运装置包括浮船和设置在浮船顶部的浮墩支架,浮拖支架与钢桁梁连接。拖拉系统包括设置在浮船上的多个卷扬机,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岸边或既有桥墩上的锚固装置连接,通过卷扬机牵拉钢丝绳带动浮船移动,进而带动钢桁梁移动,完成钢桁梁浮运拖拉过程。但是,由于浮船无法横移或横移过程较为复杂,且在浮拖过程中,浮船容易受到既有线老桥墩或老桥台的影响,进而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上述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包括浮船本体,所述浮船本体上设有多个卷扬机,两侧岸边上各设有两个地笼,相对应的所述地笼与所述卷扬机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新线设计位置的两侧,设置在另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既有线和新线设计位置的外侧,处于既有线外侧的地笼上连接有转向滑轮组,所述转向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处于该侧的所述地笼与所述既有线的垂线上,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轮朝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的一侧,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浮船本体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终点位置相对应。可选的,所述转向滑轮组还包括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轮与同侧设置的所述地笼之间。可选的,所述浮船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浮体,所述第二浮体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供液体充入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之间通过多根垫梁连接,所述垫梁的顶部设有用于与钢桁梁连接的托梁支架,所述卷扬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浮体顶部的第一卷扬机以及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浮体顶部的第二卷扬机,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浮体的第一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浮体的第二端。可选的,所述第一浮体与所述第二浮体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浮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浮体的体积。可选的,所述托梁支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垫梁顶部的托架立柱,各个所述托架立柱的顶部通过多根平衡梁连接,所述平衡梁的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钢桁梁的垫板。可选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托架立柱之间均设有水平撑杆和斜向撑杆。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放置垫板的安装槽。可选的,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浮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不同卷扬机与地笼连接,以及通过第一定滑轮改变钢丝绳路线,可有效避开既有桥墩等障碍物,减少了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同时,钢桁梁在横移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改变钢丝绳的走向,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完成钢桁梁的横移过程,操作便利,缩短了对既有航道占用的时间,增加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浮船本体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浮船本体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浮船平移系统纵移过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浮船平移系统纵移过程中避开桥墩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浮船平移系统横移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浮体;2、第二浮体;3、垫梁;4、托架立柱;5、平衡梁;6、安装板;7、水平撑杆;8、斜向撑杆;9、浮箱;10、第一定滑轮;11、第二定滑轮;12第三定滑轮;13、注水孔;14、抽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包括浮船本体,浮船本体上设有多个卷扬机,两侧岸边上各设有两个地笼,相对应的地笼与卷扬机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其中,浮船本体上至少设置有四个卷扬机,确保每个钢丝笼均能对应一个卷扬机。该处的相对应是指钢桁梁在行进过程中,可通过四个地笼与其中四个卷扬机连接后,保证浮船本体的平衡,且钢桁梁运动过程中,钢丝绳不会刮碰到既有线。浮船本体上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新线设计位置的两侧,其中,两个地笼应均设置在浮船本体的外侧,进而使得该处的两个地笼与卷扬机之间的钢丝绳能够拉伸,用于保证浮船本体的平衡。设置在另一侧即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终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既有线和新线设计位置的外侧,同理,该处的两个地笼也应设置在浮船本体的外侧。处于既有线外侧的地笼上连接有转向滑轮组,转向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10和第二定滑轮11,第一定滑轮10设置在处于该侧的地笼与既有线的垂线上,可通过绕过第一定滑轮10改变钢丝绳走向,第二定滑轮11设置在第一定滑轮10朝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的一侧,且第二定滑轮11与浮船本体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终点位置相对应。进一步优化地,转向滑轮组还包括第三定滑轮12,第三定滑轮12设置在第一定滑轮10与同侧设置的地笼之间,其中,第三定滑轮12可用于钢丝绳的转向以及用于钢丝绳的绷紧。本申请通过不同卷扬机与地笼连接,以及通过第一定滑轮10改变钢丝绳路线,可有效避开既有桥墩等障碍物,减少了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同时,钢桁梁在横移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定滑轮10和第二定滑轮11改变钢丝绳的走向,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完成钢桁梁的横移过程,操作便利,缩短了对既有航道占用的时间,增加施工效率。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浮船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浮体1和第二浮体2,第一浮体1的第一端伸出第二浮体2的第一端,第二浮体2的第二端伸出第一浮体1的第二端,使得第一浮体1和第二浮体2组成“Z”字形。其中,第一浮体1的第一端所处的方向和第二浮体2的第一端所处的方向相同。第一浮体1和第二浮体2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供液体充入的容纳腔。为了便于描述,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船本体,所述浮船本体上设有多个卷扬机,两侧岸边上各设有两个地笼,相对应的所述地笼与所述卷扬机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新线设计位置的两侧,设置在另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既有线和新线设计位置的外侧,处于既有线外侧的地笼上连接有转向滑轮组,所述转向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处于该侧的所述地笼与所述既有线的垂线上,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轮朝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的一侧,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浮船本体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终点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船本体,所述浮船本体上设有多个卷扬机,两侧岸边上各设有两个地笼,相对应的所述地笼与所述卷扬机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新线设计位置的两侧,设置在另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既有线和新线设计位置的外侧,处于既有线外侧的地笼上连接有转向滑轮组,所述转向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处于该侧的所述地笼与所述既有线的垂线上,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轮朝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的一侧,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浮船本体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终点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滑轮组还包括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轮与同侧设置的所述地笼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浮体,所述第二浮体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供液体充入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之间通过多根垫梁连接,所述垫梁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