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390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包括进液筒、进液管、出液筒、出水管、出油管、排污管和水箱;水箱内设有容置腔,出液筒的低位端通过出水口与容置腔连通,出水管的进液端伸入出液筒内,进液筒的低位端通过进水口与容置腔连通,进液筒内设有进液机构;锥部下底端周缘与进液筒的内壁固定连接,锥部的上底端与筒部的下底端连通,锥部上设有油孔,进液管贯穿筒部的周壁,出油管的进液端位于进液机构与进液筒之间。采用沉淀的方式净化废水,避免频繁更换滤网,通过进液筒来蓄积废水表面飘浮的油,并在进液筒内设置进液机构初步过滤浮油中含有的杂质,便于后续处理和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
本技术属于车床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车床在作业时,需要用水和油对机件、刀具进行清洗、润滑和冷却,出于保护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通常将车床中排出的油水经过净化后循环使用。现有的循环系统都是将废水中飘浮的油直接分离丢弃,用滤网对废水进行过滤,由于废水中杂质较多,滤网使用寿命较短,需要频繁地更换滤网,使用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采用沉淀的方式净化废水,避免频繁更换滤网,同时对油进行蓄积和过滤,便于重复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包括进液筒、进液管、出液筒、出水管、出油管、排污管和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容置腔,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靠近所述水箱的周缘;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液筒和所述出液筒均为两端开口的柱体结构,所述进液筒和所述出液筒均竖直设置,所述出液筒的低位端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进液端伸入所述出液筒内,所述进液筒的低位端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液筒内设有进液机构;所述进液机构包括锥部和筒部,所述锥部下底端周缘与所述进液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锥部的上底端与所述筒部的下底端连通,所述锥部上设有油孔,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筒部的周壁,所述出油管的进液端位于所述进液机构与所述进液筒之间。<br>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杆,多根所述支撑杆的低位端齐平。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底部的横截面为V形。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内固定设有减速器,从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容置腔的溶液穿过所述减速器经所述出水口排出,所述减速器用于降低所述容置腔内水流的流速。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包括外框架、限位杆和多个转筒,所述外框架的周缘与所述水箱的内壁贴合,多根所述限位杆沿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限位片,所述转筒套设于所述限位杆并位于所述限位片之间,所述转筒的外周壁设有叶片。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速器沿水流方向并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精滤设备,从所述出液筒中流出的水流经所述精滤设备后流入机床的进水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沉淀的方式除去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杂质,出水管中水流所含杂质较少,即使在出水管上设置精滤设备,也不用频繁更换滤网,降低使用成本和工作量;(2)在水箱的进水口处设置进液筒,通过进液筒来蓄积废水表面飘浮的油,并在进液筒内设置进液机构,通过进液机构初步过滤浮油中含有的杂质,便于后续处理和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进液机构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速器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筒的俯视图;附图中:1-水箱,11-容置腔,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支撑杆,2-进液筒,3-进液管,4-出液筒,5-出水管,6-排污管,7-进液机构,71-筒部,72-锥部,73-油孔,8-减速器,81-外框架,82-限位杆,83-转筒,84-叶片,85-限位片,9-精滤设备,91-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进液筒2、进液管3、出液筒4、出水管5、出油管91、排污管6和水箱1;水箱1内设有容置腔11,水箱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均与容置腔11连通,进水口12与出水口13相对设置,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均靠近水箱1的周缘。排污管6与容置腔11的底部连通,水箱1内蓄积的杂质沉淀周期性从排污管6中排出,排污管6进液筒2和出液筒4均为两端开口的柱体结构,进液筒2和出液筒4均竖直设置,出液筒4的低位端通过出水口13与容置腔11连通,出水管5的进液端伸入出液筒4内,进液筒2的低位端通过进水口12与容置腔11连通,进液筒2内设有进液机构7。请参考图1和图2,进液机构7包括锥部72和筒部71,锥部72下底端周缘与进液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锥部72的上底端与筒部71的下底端连通,锥部72上设有油孔73,进液管3贯穿筒部71的周壁,出油管91的进液端位于进液机构7与进液筒2之间。设备运行时,溶液通过水泵(图中未画出)提供动力来在系统内流动,水箱1、进液筒2和出液筒4构成连通器,进液筒2和出液筒4内的液面保持在进液筒2顶端之下、进液机构7底端之上。油水从进液管2进入筒部71,水和较重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穿过进水口12进入容置腔11内,杂质在容置腔11内进一步沉淀到水箱1的底部,水流穿过水箱1从出液筒4进入出水管5。对于一些对水质要求高的设备加工,出水管5上设有精滤设备9,从出液筒4中流出的水流经精滤设备9后流入机床的进水端,上述精滤设备9可以根据需要采购市场上现有的设备安装实现。浮油进入后飘浮在进液筒2内,密度较小的杂质飘浮在油上并位于筒部71内,从筒部71的顶部伸入打捞设备可以很方便地将轻质杂质捞出。随着清水从出液筒4中被抽出,浮油在进液筒2内蓄积,当浮油蓄积到一定量后会穿过油孔73进入进液机构7与进液筒2之间,浮油继续积累到一定量后从出油管91抽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排出水箱1内的杂质沉淀,水箱1底部的横截面为V形,水箱1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杆14,多根支撑杆14的低位端齐平。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水箱1内固定设有多个减速器8,多个减速器8沿水流方向并排设置。从进水口12流入容置腔11的溶液穿过减速器8经出水口13排出,减速器8用于降低容置腔11内水流的流速。具体地,减速器8包括外框架81、限位杆82和多个转筒83,外框架81的周缘与水箱1的内壁贴合,多根限位杆82沿外框架81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与外框架81固定连接,限位杆82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限位片85,转筒83套设于限位杆82并位于限位片85之间,转筒83的外周壁设有叶片84(如图4所示)。水流穿过减速器8时推动叶片84带动转筒83转动,水流的动能通过转筒83与限位杆82之间摩擦被消耗,从而降低水流的流速和紊乱程度,促进杂质在容置腔11中沉淀,进一步降低出水管5内杂质的含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进液筒、进液管、出液筒、出水管、出油管、排污管和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容置腔,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靠近所述水箱的周缘;/n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液筒和所述出液筒均为两端开口的柱体结构,所述进液筒和所述出液筒均竖直设置,所述出液筒的低位端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进液端伸入所述出液筒内,所述进液筒的低位端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液筒内设有进液机构;/n所述进液机构包括锥部和筒部,所述锥部下底端周缘与所述进液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锥部的上底端与所述筒部的下底端连通,所述锥部上设有油孔,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筒部的周壁,所述出油管的进液端位于所述进液机构与所述进液筒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进液筒、进液管、出液筒、出水管、出油管、排污管和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容置腔,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靠近所述水箱的周缘;
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液筒和所述出液筒均为两端开口的柱体结构,所述进液筒和所述出液筒均竖直设置,所述出液筒的低位端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进液端伸入所述出液筒内,所述进液筒的低位端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液筒内设有进液机构;
所述进液机构包括锥部和筒部,所述锥部下底端周缘与所述进液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锥部的上底端与所述筒部的下底端连通,所述锥部上设有油孔,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筒部的周壁,所述出油管的进液端位于所述进液机构与所述进液筒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床的油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杆,多根所述支撑杆的低位端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泗平罗兴帮邹雪鸿李勇戚彦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仕兴鸿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