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及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81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夹具,其包括承载部、定位基准部、夹持定位部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定位基准部设于承载部;夹持定位部活动连接于承载部,并与定位基准部正对;夹持定位驱动部的驱动端与夹持定位部连接,其驱动夹持定位部以定位基准部为基准对承载部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传送装置。本申请通过承载部、定位基准部、夹持定位部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的配合,使得产品在固定时能够被准确定位在确定的位置,进而确保了产品的传送停留时的位置准确,便于其他装置对产品进行准确的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及传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夹具及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产品在传送转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夹具对产品进行固定,以确保产品能够的传送到指定位置并停留,进而便其他装置对产品进行相应的作业。现有技术中,应用在传送装置上的夹具往往只是简单对产品进行夹持固定,无法确保产品固定时的位置准确性,进而使得产品的传送停留时出现位置偏差,导致其他装置无法准确对产品进行相应的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具及传送装置。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夹具,其包括承载部、定位基准部、夹持定位部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定位基准部设于承载部;夹持定位部活动连接于承载部,并与定位基准部正对;夹持定位驱动部的驱动端与夹持定位部连接,其驱动夹持定位部以定位基准部为基准对承载部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定位。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承载调节部;承载调节部设于承载部的承载位,其用于调节产品承载于承载部的位置。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升降部;升降部与承载部连接,其用于承载部的升降。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夹持定位驱动部包括拉伸件以及夹持复位件;拉伸件以及夹持复位件分别与夹持定位部连接,拉伸件用于夹持定位部拉伸,夹持复位件用于拉伸后的夹持定位部的复位。一种传送装置包括:上述的夹具;以及传输组件;夹具设于传输组件,传输组件用于夹具的传送。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开夹组件;开夹组件设于传输组件的传送路径上,其用于对经过的夹具进行开夹。r>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顶升组件;顶升组件设于传输组件的传送路径上,其用于对经过的夹具进行顶升。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于传输组件的传送路径上,其用于对经过的夹具进行定位。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开夹组件包括开夹驱动件以及开夹件;开夹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开夹件连接,其驱动开夹件对夹具进行开夹。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件以及顶升件;顶升驱动件的输出端与顶升件连接,其驱动顶升件对夹具进行顶升。本申请通过承载部、定位基准部、夹持定位部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的配合,使得产品在固定时能够被准确定位在确定的位置,进而确保了产品的传送停留时的位置准确,便于其他装置对产品进行准确的作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一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夹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传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开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中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夹具;11、承载部;12、定位基准部;121、定位基准位;13、夹持定位部;131、夹持位;14、夹持定位驱动部;141、拉伸件;1411、拉伸支撑板;1412、拉伸导杆;1413、拉伸板;142、夹持复位件;15、承载调节部;151、检测口;16、升降部;161、抬升件;162、抬升复位件;163、抬升导向件;1631、抬升导杆;1632、抬升导套;17、安装板;171、缺口;2、传输组件;3、开夹组件;31、开夹驱动件;311、第一开夹驱动器;312、第二开夹驱动器;32、开夹件;33、开夹支撑架;34、开夹滑板;4、顶升组件;41、顶升驱动件;42、顶升件;43、顶升支撑架;5、定位组件;51、定位支撑架;52、定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施例一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夹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夹具包括承载部11、定位基准部12、夹持定位部13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14。定位基准部12设于承载部11,夹持定位部13活动连接于承载部11,并与定位基准部12正对。夹持定位驱动部14的驱动端与夹持定位部13连接,其驱动夹持定位部13以定位基准部12为基准对承载部11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定位。通过承载部11、定位基准部12、夹持定位部13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14的配合,使得产品在固定时能够被准确定位在确定的位置,进而确保了产品的传送停留时的位置准确,便于其他装置对产品进行准确的作业。复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夹具还包括承载调节部15。承载调节部15设于承载部11的承载位,其用于调节产品承载于承载部11的位置。通过承载调节部15的设置,以便于夹具对不同规格尺寸的产品进行承载及定位夹持固定。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夹具还包括升降部16。升降部16与承载部11连接,其用于承载部11的升降。通过升降部16的设置以便于抬升承载部11,进而抬升产品至所需位置,以供其他装置对产品进行作业,例如,对产品的上端面进行压平作业,激光焊接作业等。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夹具还包括安装板17。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17为矩形的板状。优选的,安装板17的一端开设有缺口171。承载部11铺设于安装板17上。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1为矩形板状,其铺设于安装板17的表面,并与缺口171相邻。承载调节部15设于承载部11上,本实施例中的承载调节部15为块状,其通过螺钉固定在承载部11的上表面。产品被承载于承载调节部15上,例如,电池。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承载调节部15,例如,高度、宽度以及长度不同的承载调节部15,可以对应适配对不同规格尺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11)、定位基准部(12)、夹持定位部(13)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14);所述定位基准部(12)设于所述承载部(11);所述夹持定位部(13)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1),并与所述定位基准部(12)正对;所述夹持定位驱动部(14)的驱动端与所述夹持定位部(13)连接,其驱动所述夹持定位部(13)以所述定位基准部(12)为基准对所述承载部(11)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11)、定位基准部(12)、夹持定位部(13)以及夹持定位驱动部(14);所述定位基准部(12)设于所述承载部(11);所述夹持定位部(13)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1),并与所述定位基准部(12)正对;所述夹持定位驱动部(14)的驱动端与所述夹持定位部(13)连接,其驱动所述夹持定位部(13)以所述定位基准部(12)为基准对所述承载部(11)承载的产品进行夹持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承载调节部(15);所述承载调节部(15)设于所述承载部(11)的承载位,其用于调节所述产品承载于所述承载部(11)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升降部(16);所述升降部(16)与所述承载部(11)连接,其用于所述承载部(11)的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定位驱动部(14)包括拉伸件(141)以及夹持复位件(142);所述拉伸件(141)以及夹持复位件(142)分别与所述夹持定位部(13)连接,所述拉伸件(141)用于所述夹持定位部(13)拉伸,所述夹持复位件(142)用于拉伸后的所述夹持定位部(13)的复位。


5.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薛文付张昕周俊杰蔡嘉文徐益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