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适用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包括:机架;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传动组件,第一驱动件设于机架上,传动组件设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移动结构包括连接于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的轮组件,以及两分别套设于轮组件上的履带,两履带分别设于机架相对两侧的履带;夹持结构活动设于机架上并可夹取或松开外部产品;容纳结构设于夹持结构旁侧,并用于容纳夹持结构夹持的外部产品;其中,第一驱动件及夹持结构可分别与外部遥控器形成通讯连接。整体结构简单平稳,运动时十分稳定,避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时倾倒的现象。且外部遥控器可控制夹持结构夹持外部产品以放入容纳结构中,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断在追求智能便利的产品,机器人随之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较为常见的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可进行频繁的往复运动,常常应用在货物的运输及竞技游戏的运输工作中。然而,目前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较差,在频繁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倾倒的现象,导致影响后续的运输工作,且移动机器人整体结构十分复杂,难以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运动稳定性差且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包括:机架;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移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的轮组件,以及两分别套设于所述轮组件上的履带,两所述履带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两侧;夹持结构,活动设于所述机架上并可夹取或松开外部产品;容纳结构,设于所述夹持结构旁侧,并用于容纳所述夹持结构夹持的外部产品;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夹持结构可分别与外部遥控器形成通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传动连接;传动轴,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且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履带上的所述轮组件,并可带动两所述轮组件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为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进一步地,所述轮组件包括动力轮及张紧轮,所述动力轮与所述履带啮合连接并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张紧轮转动设于所述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履带内侧间隔设有多个诱导轮,多个所述诱导轮设于所述动力轮及所述张紧轮之间,所述诱导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履带包括环形的金属链条及设于所述金属链条外侧的外壳,所述动力轮啮合于所述金属链条内侧,所述张紧轮的轴向两端与所述外壳内侧相抵紧。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架体及设于所述架体相对两侧的固定架,所述夹持结构及所述容纳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动力轮、所述张紧轮以及诱导轮均设于所述固定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活动臂,活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执手,设于所述活动臂上并可夹取或松开外部产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活动臂活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板沿边缘间隔设有多个支撑部。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纳结构下方以检测所述容纳结构的重量。本技术提供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机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履带,履带上设有轮组件,机架上的第一驱动件可驱动传动组件以实现轮组件的转动,从而带动履带拖动以实现机架运动,且整体结构简单平稳,运动时十分稳定,避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时倾倒的现象。另外,驱动结构与夹持结构均可与外部遥控器形成通讯连接,外部遥控器可控制夹持结构夹持外部产品以放入容纳结构中,并控制驱动结构来驱动机架运动,从而实现对该外部产品的夹取和运输操作,操作十分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驱动结构配合移动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机架配合移动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夹持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机架;11-架体;12-固定架;2-驱动结构;21-第一驱动件;22-传动组件;221-第一传动部件;222-第二传动部件;223-传动轴;224-支撑座;3-移动结构;31-履带;311-金属链条;312-外壳;32-轮组件;321-动力轮;322-张紧轮;323-诱导轮;4-夹持结构;41-第一固定座;411-第一支撑板;4111-支撑部;412-第二支撑板;42-活动臂;43-执手;431-第五驱动件;432-齿轮;433-夹持臂;44-第二驱动件;45-第二固定座;46-第三驱动件;47-第四驱动件;5-容纳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时机器人包括机架1、驱动结构2、移动结构3、夹持结构4以及容纳结构5,其中,驱动结构2及夹持结构4可分别与外部遥控器形成通讯连接,外部控制器可分别控制驱动结构2来驱动机架1移动,并可控制夹持结构4来夹取或松开外部产品。具体地,驱动结构2包括第一驱动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n移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的轮组件,以及两分别套设于所述轮组件上的履带,两所述履带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两侧;/n夹持结构,活动设于所述机架上并可夹取或松开外部产品;/n容纳结构,设于所述夹持结构旁侧,并用于容纳所述夹持结构夹持的外部产品;/n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夹持结构可分别与外部遥控器形成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
移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的轮组件,以及两分别套设于所述轮组件上的履带,两所述履带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相对两侧;
夹持结构,活动设于所述机架上并可夹取或松开外部产品;
容纳结构,设于所述夹持结构旁侧,并用于容纳所述夹持结构夹持的外部产品;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夹持结构可分别与外部遥控器形成通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
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传动轴,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且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履带上的所述轮组件,并可带动两所述轮组件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为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可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件包括动力轮及张紧轮,所述动力轮与所述履带啮合连接并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张紧轮转动设于所述机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忠,何涛,王炫盛,高波,范莹,李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