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63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它包括网纱和其上的感光胶,网纱上还设有若干条没有感光胶的条形区域,设为印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纱正中间为矩形的第一编织区域,中央编织区域的四边连接有矩形的第二编织区域,第一编织区域的四个顶点外侧编织有与第二编织区域连接的第三编织区域,所述的第一编织区域由细线径的主编织线编织组成,第二编织区域由主编织线和粗线径的副编织线混合编织组成,第三编织区域由粗线径的副编织线编织组成,三种编织区域的编织目数大小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电池网版,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片在生产中需要在正面印刷电路,而印刷电路需要用到网版。一般印刷电路的原理为:将网版水平固定在硅片正上方,相互之间设有一小段间距,然后再网版上浇上浆料,然后用胶刮涂刮。网版由铝框、网布、感光胶、菲林等主要原材料组成,铝框根据印刷设备以及图形大小来确定;菲林作为介质起转移图形的作用,网布确定网版的目数/线径、纱厚;感光胶管控膜厚。现有的网版基本适用于156mm的硅片,而对电池板的功率要求越来越高,硅片的尺寸也越来越大。现有的网版会出现使用张力不均匀而导致印刷图形失真、重掺杂区域套印不吻合、印刷质量差、网版使用寿命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均匀编织的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张力不均匀而导致印刷图形失真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包括网纱和其上的感光胶,网纱上还设有若干条没有感光胶的条形区域,设为印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纱正中间为矩形的第一编织区域,第一编织区域的四边连接有矩形的第二编织区域,第一编织区域的四个顶点外侧编织有与第二编织区域连接的第三编织区域,所述的第一编织区域由细线径的主编织线编织组成,第二编织区域由主编织线和粗线径的副编织线混合编织组成,第三编织区域由粗线径的副编织线编织组成,三种编织区域的编织目数大小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编织目数为1cm2内网孔的个数。本技术的张力控制为18~22N,主编织线和副编织线一般均为不锈钢钢丝,主编织线细、副编织线粗,同时三种编织区域的编织目数大小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编织目数和编织线粗细共同决定网纱的开口率,即印刷浆料的可通过孔隙的占比,编织目数越高和编织线越细,开口率越高,浆料通过性越强。因此实际使用中,第一编织区域为实际印刷区域,该区域的印刷质量最好。网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被胶刮涂刮,因此网版上的网纱会产生弹性形变,网纱之间的间隙会增大,且越靠近边缘区域的网纱间隙增幅的越大。作为优选,由于三块区域的形变幅度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所以印刷线线宽设有d1、d2和d3,分别对应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和第三编织区域内的线宽,其中d1<d2<d3,d1、d2和d3的线宽为逐渐过渡,这样可以保证各区域的实际印刷线宽宽度趋于相同。作为优选,由于三块区域的形变幅度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感光胶的厚度为渐变设置,各区域感光胶厚度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这样可以使得印刷过程中各区域的感光胶厚度趋于相同。该网版可应用的硅片尺寸为180~220mm。所述的d1为22~25um,d3为24~27um,d2介于两者之间。所述第一编织区域的感光胶厚度为10~12um,第三编织区域的感光胶厚度为12~14um,第二编织区域的感光胶厚度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细线径和粗线径的编织线混合编织,将网纱分成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提高网面的各区域印刷质量一致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网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第一编织区域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见图1、图2和图3,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包括网纱和其上的感光胶1,网纱上还设有若干印刷线11,网纱正中间为正方形的第一编织区域2,第一编织区域2的四边连接有矩形的第二编织区域3,第一编织区域2的四个顶点外侧编织有与第二编织区域3连接的第三编织区域4,第一编织区域2由细线径的主编织线5编织组成,第二编织区域3由主编织线5和粗线径的副编织线6混合编织组成,第三编织区域4由粗线径的副编织线6编织组成,三种编织区域的编织目数大小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2>第二编织区域3>第三编织区域4,编织目数为1cm2内网孔的个数,主编织线与副编织线的线径搭配可为:11um和13um、11um和14um、13um和14um、13um和16um,第一编织区域的目数可为430~480,第三编织区域的目数可为360~430。本技术的张力控制为18~22N,主编织线和副编织线一般均为不锈钢钢丝,主编织线细、副编织线粗,同时三种编织区域的编织目数大小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编织目数和编织线粗细共同决定网纱的开口率,即印刷浆料的可通过孔隙的占比,编织目数越高和编织线越细,开口率越高,浆料通过性越强。因此实际使用中,第一编织区域为实际印刷区域,该区域的印刷质量最好。网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被胶刮涂刮,因此网版上的网纱会产生弹性形变,网纱之间的间隙会增大,且越靠近边缘区域的网纱间隙增幅的越大。由于三块区域的形变幅度为第一编织区域<第二编织区域<第三编织区域,所以印刷线11线宽设有d1、d2和d3,分别对应第一编织区域2、第二编织区域3和第三编织区域4内的线宽,其中d1=22um、d2=23um、d3=24um。感光胶1的厚度为渐变设置,第一编织区域2的感光胶1厚度为10um,第三编织区域4的感光胶1厚度为12um,第二编织区域4的感光胶厚度为11um。本技术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包括网纱和其上的感光胶(1),网纱上还设有若干印刷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纱正中间为矩形的第一编织区域(2),第一编织区域(2)的四边连接有矩形的第二编织区域(3),第一编织区域(2)的四个顶点外侧编织有与第二编织区域(3)连接的第三编织区域(4),所述的第一编织区域(2)由细线径的主编织线(5)编织组成,第二编织区域(3)由主编织线(5)和粗线径的副编织线(6)混合编织组成,第三编织区域(4)由粗线径的副编织线(6)编织组成,三种编织区域的编织目数大小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2)>第二编织区域(3)>第三编织区域(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包括网纱和其上的感光胶(1),网纱上还设有若干印刷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纱正中间为矩形的第一编织区域(2),第一编织区域(2)的四边连接有矩形的第二编织区域(3),第一编织区域(2)的四个顶点外侧编织有与第二编织区域(3)连接的第三编织区域(4),所述的第一编织区域(2)由细线径的主编织线(5)编织组成,第二编织区域(3)由主编织线(5)和粗线径的副编织线(6)混合编织组成,第三编织区域(4)由粗线径的副编织线(6)编织组成,三种编织区域的编织目数大小关系为第一编织区域(2)>第二编织区域(3)>第三编织区域(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硅片的正极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线(11)线宽设有d1、d2和d3,分别对应第一编织区域(2)、第二编织区域(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强林纲正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