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装置和生物除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20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和生物除臭系统。该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预洗液储存池、预洗池、生物池、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除臭装置将臭气停留时间与污染物降解时间进行了分离,使生物除臭装置可以处理高浓度废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除臭装置和生物除臭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和生物除臭系统。
技术介绍
生物除臭法为在生物填料上专门培养微生物膜,废气流经生物除臭装置时,在除臭装置中,由于污染物在气、液相之间存在浓度梯度,使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此时生物膜一方面以废气中的污染物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将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恶臭物质分解,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无机物,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净化效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在传统生物除臭装置中,因气体与填料层接触的面积有限,同时由于填料吸附保水能力有限,除臭填料层内水较少,污染物降解速率较低,从而成为了整个污染物降解的瓶颈段。当出现废气浓度较高时,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且不容易处理彻底,不适宜处理高浓度废气,比如:垃圾填埋场、工业废气等,应用范围较窄;并且,停机时除臭装置内微生物较难维持,再次启动需要较长的时间,且需要投加一定的营养液或重新培育微生物群,不适合间歇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和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洗液储存池、预洗池、生物池、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n所述预洗池与所述预洗液储存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n所述预洗池与所述生物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n所述生物池与所述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通;/n所述预洗液储存池用于储存预洗液;/n所述预洗池用于使用所述预洗液对废气进行预洗,以增大废气湿度、去除废气中的粉尘污染物;/n所述生物池用于通过水溶解和微生物吸收降解废气中的污染物;/n所述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用于与所述生物池构成循环,进一步降解生物池废水中的污染物;/n所述第三管道用于将所述生物池废水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洗液储存池、预洗池、生物池、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
所述预洗池与所述预洗液储存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
所述预洗池与所述生物池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所述生物池与所述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通;
所述预洗液储存池用于储存预洗液;
所述预洗池用于使用所述预洗液对废气进行预洗,以增大废气湿度、去除废气中的粉尘污染物;
所述生物池用于通过水溶解和微生物吸收降解废气中的污染物;
所述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用于与所述生物池构成循环,进一步降解生物池废水中的污染物;
所述第三管道用于将所述生物池废水输送至所述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
所述第四管道用于将所述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处理过的所述生物池废水返回所述生物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的顶部设有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第一喷淋系统下方设有除臭填料层,所述除臭填料层附着生长有微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生物培养降解系统通过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喷淋系统的喷淋液入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媛媛胡彦雄盛沛熊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惠斯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