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75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装置本体,所述除臭装置本体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前段预洗段及后段生物滤池段,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设置有生物滤床及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生物滤床设置有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填料层设置有酸碱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后端生物滤池段出风口通过风管连接有离心风机和排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生物滤池段设置的第一喷淋系统及酸碱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能有效监测其生物填料层状态,适时对其进行喷淋及通风处理,有效解决了除臭系统生物填料层板结、压实、破碎情况的频发,从而减少人工维护及检修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除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气,这些臭气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从而破坏生态平衡。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臭气的治理工作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治理臭气的技术有很多,例如冷凝法、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吸收液吸收法及生物法等。相比之下,生物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易于管理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除臭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目标污染物得以分解从而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从而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但是,现有的生物除臭装置通常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填料层板结、压实、破碎等情况,须及时处理、补充或更换填料。这极大增加了人力成本。鉴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迫切希望寻求一种更为稳定不需要经常进行人工维护的除臭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以增强生物填料层性能的稳定性,以解决生物填料层板结、压实、破碎的情况,从而减少人工维护及检修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所述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装置本体,所述除臭装置本体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前段预洗段及与所述前段预洗段相连通的后段生物滤池段,其中,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设置有生物滤床及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生物滤床设置有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填料层设置有酸碱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出风口通过风管连接有离心风机和排风管。进一步地,所述前段预洗段设置有外水箱及与所述外水箱相连通的第二喷淋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床内设置有若干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填料层内设置有竹炭生物滤料,所述竹炭生物滤料采用级配排列方式布置,并且,所述竹炭生物滤料上设置有微生物除臭菌。进一步地,所述除臭装置本体为双层结构,其内部结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厚度不低于10毫米;外部结构采用方钢材料,所述方钢材料外设置有模块式玻璃钢。进一步地,所述前段预洗段设置有水量调节器,并且,所述前段预洗段进风口处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设置有检测口。进一步地,所述外水箱设置有酸碱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段设置有排污口。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生物除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生物除臭装置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除臭装置本体;2、进风口;3、前段预洗段;4、后段生物滤池段;5、生物滤床;6、风管;7、离心风机;8、排风管;9、外水箱;10、第一喷淋系统;11、检测口;12、生物填料层;13、第二喷淋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考虑到现有生物除臭装置的生物填料层板结、压实、破碎等情况较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公开的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装置本体1,所述除臭装置本体1包括设置有进风口2的前段预洗段3及与所述前段预洗段3相连通的后段生物滤池段4,其中,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设置有生物滤床5及第一喷淋系统10,所述生物滤床5设置有生物填料层12,所述生物填料层12设置有酸碱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出风口通过风管6连接有离心风机7和排风管8。工作时,恶臭气体从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前段预洗段3中进行预处理。在所述前段预洗段3进风口2处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对恶臭气体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反馈其温湿度数据,然后设置在所述前段预洗段3的水量调节器会根据恶臭气体的温湿度实时调节预处理工艺。具体的,在所述前段预洗段3设置有水量调节器、外水箱9及第二喷淋系统13,所述外水箱9设置有酸碱度传感器,综合上述所得的温湿度传感器数值及所述外水箱9酸碱度传感器反馈值,所述水量调节器会对所述第二喷淋系统13的喷淋频率和喷淋水量进行实时调节,从而对恶臭气体进行有效的去尘增湿和降温等预处理。恶臭气体经过所述前段预洗段3的去尘增湿和降温等预处理工艺后,被送至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进行生物除臭处理。经过去尘增湿和降温等预处理的恶臭气体被送至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后从所述生物滤床5底部由下往上通过所述生物滤床5。所述生物滤床5内设置有所述生物填料层12,所述生物填料层12内设置有竹炭生物滤料,所述竹炭生物滤料上设置有微生物除臭菌。恶臭气体通过所述竹炭生物滤料时其状态会从气相转化至水-微生物混合相。其中,恶臭成分被微生物除臭菌吸收、吸附,恶臭成分从水中转移到微生物除臭菌体内,进入微生物除臭菌体内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除臭菌所分解、利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微生物除臭菌分解、利用恶臭物质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得以分解后转化为无害物质。微生物除臭菌利用恶臭气体中有机物作为其生长繁殖所需的基质,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将大分子或结构复杂的有机物经异化作用最终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同时经同化作用并利用异化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使微生物的生物体得到增长繁殖,为进一步发挥其对有机物的处理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其中,由微生物除臭菌分解产生的气体由所述离心风机7抽进所述排风管8中排进了大气中,产生的水等无机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设置在所述后段生物滤床段的排污口进行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5内设置有若干生物填料层12,所述生物填料层12内设置有竹炭生物滤料,所述竹炭生物滤料采用级配排列方式布置,并且,所述竹炭生物滤料上设置有微生物除臭菌。级配排列方式布置的竹炭生物滤料可以作为微生物除臭菌的载体,为微生物除臭菌提供营养和潮湿的生态环境,并且为恶臭污染物提供吸附表面并且能够保持合适的酸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装置本体(1)包括设置有进风口(2)的前段预洗段(3)及与所述前段预洗段(3)相连通的后段生物滤池段(4),其中,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设置有生物滤床(5)及第一喷淋系统(10),所述生物滤床(5)设置有生物填料层(12),所述生物填料层(12)设置有酸碱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出风口通过风管(6)连接有离心风机(7)和排风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装置本体(1)包括设置有进风口(2)的前段预洗段(3)及与所述前段预洗段(3)相连通的后段生物滤池段(4),其中,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设置有生物滤床(5)及第一喷淋系统(10),所述生物滤床(5)设置有生物填料层(12),所述生物填料层(12)设置有酸碱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后段生物滤池段(4)出风口通过风管(6)连接有离心风机(7)和排风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预洗段(3)设置有外水箱及与所述外水箱(9)相连通的第二喷淋系统(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床(5)内设置有若干生物填料层(12),所述生物填料层(12)内设置有竹炭生物滤料,所述竹炭生物滤料采用级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莱仕达环保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