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035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持针器,包括上持针器和下持针器,上筒体与下筒体滑动连接,下筒体上端伸入上筒体内,上持针器本体与上筒体通过上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第二销轴伸入第一通孔内连接,下持针器本体与下筒体通过下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的第三销轴伸入第二通孔内连接,上筒体的筒壁上设有贯穿整个筒壁的梯形缺口,下筒体的外径位于梯形缺口的上底和下底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指使下筒体下端沿梯形缺口向外掰直到下筒体卡在梯形缺口从而固定上筒体与下筒体相对移动,当上筒体与下筒体固定后即限制了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移动从而支撑夹持好的针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持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针器。
技术介绍
持针器(ScanlanNeedleHolders),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广泛应用于外科和显微外科手术,现有技术中的持针器如果夹持好针持后都不方便放松手,一放手就夹持不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持针器方便支撑夹持好的针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持针器,包括上持针器和下持针器,所述上持针器包括上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上柄环和下夹持部,所述下持针器包括下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下柄环和上夹持部,所述上持针器本体和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交叉通过第一销轴连接,上筒体与下筒体滑动连接,所述下筒体上端伸入所述上筒体内,所述上筒体上端与下筒体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上筒体通过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第二销轴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连接,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下筒体通过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的第三销轴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连接,所述上筒体的筒壁上设有贯穿整个所述筒壁的梯形缺口,所述梯形缺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二销轴垂直,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三销轴平行设置,所述下筒体的外径位于所述梯形缺口的上底和下底之间,所述筒壁上相对壁上设有轴向的滑槽,所述下筒体的外壁上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凸起。进一步,所述下筒体上沿轴向设有贯穿整个壁的伸缩缝。进一步,所述第一销轴端部绕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下持针器本体,当所述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恰好接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不同手指分别穿过所述上柄环和下柄环然后操作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下持针器本体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从而使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相对靠拢或远离来夹持或放下针持,由于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均分别通过所述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连接在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上和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上以及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滑动连接,所以当所述上持针器和下持针器互相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时所述下筒体从所述上筒体中拉出或者伸入,当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之间夹持针持时,通过手指使所述下筒体下端沿所述梯形缺口向外掰直到所述下筒体卡在所述梯形缺口从而固定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相对移动,当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固定后即限制了所述上夹持部和所述下夹持部移动从而支撑夹持好的针持。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持针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筒体与下筒体滑动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筒体与下筒体连接断面图。图4为本技术上持针器本体和下持针器本体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持针器,包括上持针器1和下持针器2,所述上持针器1包括上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上柄环3和下夹持部6,所述下持针器2包括下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下柄环4和上夹持部5,所述上柄环3和所述下柄环4方便穿过手指,所述上持针器本体和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交叉通过第一销轴7连接,上筒体8与下筒体9滑动连接,所述下筒体9上端伸入所述上筒体8内,所述上筒体8沿轴向的内径依次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第一内径位于所述上筒体8上部,第二内径位于所述上筒体8中部及下部,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所述下筒体9的外径,所述第一内径为逐渐增大的内径,所述第一内径的最大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内径,所述第一内径最小内径位于最上端,当所述上加持部5与所述下夹持部6接触时所述下筒体9伸入所述第一内径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内径的内径恰好等于所述第二内径的内径,所述上筒体8上端与下筒体9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上筒体8通过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第二销轴11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0内连接,所述第二销轴11外径等于所述第一通孔10内径,所述第二销轴11端部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0内径,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限制所述上筒体8从所述第二销轴11滑落,所述第一通孔10位于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侧面和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下筒体9通过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的第三销轴12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连接,所述第三销轴12外径等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径,所述第三销轴12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径,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块限制所述下筒体9从所述第三销轴滑落,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侧面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上筒体8的筒壁13上设有贯穿整个所述筒壁13的梯形缺口14,所述梯形缺口14的朝向与所述第二销轴11垂直,所述第二销轴11与所述第三销轴12平行设置,所述下筒体9的外径位于所述梯形缺口14的上底和下底之间,所述筒壁13上相对壁上设有轴向的滑槽16,所述滑槽16两端不从所述上筒体8上端和下端伸出,所述下筒体9的外壁上与所述滑槽16滑动连接的凸起15。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下筒体9上沿轴向设有贯穿整个壁的伸缩缝17,通过所述伸缩缝17方便把所述下筒体9安装进所述上筒体8内。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销轴7端部绕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销轴7和所述下持针器本体,当所述弹簧18自然状态时所述上夹持部5与所述下夹持部6恰好接触,通过所述弹簧18减少手的持力,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第三通孔19,所述第一销轴9外径等于所述第三通孔19内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持针器(1)和下持针器(2),所述上持针器(1)包括上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上柄环(3)和下夹持部(6),所述下持针器(2)包括下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下柄环(4)和上夹持部(5),所述上持针器本体和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交叉通过第一销轴(7)连接,上筒体(8)与下筒体(9)滑动连接,所述下筒体(9)上端伸入所述上筒体(8)内,所述上筒体(8)上端与下筒体(9)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上筒体(8)通过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第二销轴(11)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0)内连接,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下筒体(9)通过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的第三销轴(12)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连接,所述上筒体(8)的筒壁(13)上设有贯穿整个所述筒壁(13)的梯形缺口(14),所述梯形缺口(14)的朝向与所述第二销轴(11)垂直,所述第二销轴(11)与所述第三销轴(12)平行设置,所述下筒体(9)的外径位于所述梯形缺口(14)的上底和下底之间,所述筒壁(13)上相对壁上设有轴向的滑槽(16),所述下筒体(9)的外壁上与所述滑槽(16)滑动连接的凸起(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持针器(1)和下持针器(2),所述上持针器(1)包括上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上柄环(3)和下夹持部(6),所述下持针器(2)包括下持针器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两端的下柄环(4)和上夹持部(5),所述上持针器本体和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交叉通过第一销轴(7)连接,上筒体(8)与下筒体(9)滑动连接,所述下筒体(9)上端伸入所述上筒体(8)内,所述上筒体(8)上端与下筒体(9)下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上筒体(8)通过所述上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第二销轴(11)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0)内连接,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与所述下筒体(9)通过所述下持针器本体上设有的第三销轴(12)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连接,所述上筒体(8)的筒壁(13)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楠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