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46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微持针器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包括上夹,上夹左侧的下端镶嵌有软磁铁,所述上夹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夹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下端的外表面套设连接有下夹,所述上夹和下夹左侧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合凸起,所述上夹和下夹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不规则防滑杆,新型通过设置软磁铁,使得上夹能够将缝针吸附在软磁铁的表面,从而减小了装置夹不住缝针的可能性,通过设置卡合凸起,使得上夹和下夹对于缝针的卡合会更加紧密,降低了缝针意外掉落的可能性,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
本技术涉及显微持针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
技术介绍
显微持针器是供显微手术时夹持缝针或剪线用的一种显微外科用钳。显微持针器用于持针、拔针、缝合、打结缝线等。使用时以握笔式持钳,拇指置于弹簧片上,将持针器钳口的前端夹住缝针钳线端到针尖距离约缝针1/3到1/2的区域内。现有的显微持针器在使用时,医生可能因为长时间的手术导致手部肌肉酸重无力,从而无法握紧显微持针器夹住缝针,使得缝针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在缝合过程中,缝合线自然下垂,这样会干扰医生进行缝合操作,有可能使得医生在进行缝合操作时候发生意外,尤其是在眼科手术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具备能够将缝针吸附在夹头,缝合线不会干扰到医生正常手术操作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显微持针器缝针容易滑落、缝合线会干扰医生正常手术操作的问题。本技术的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包括上夹,上夹左侧的下端镶嵌有软磁铁,所述上夹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夹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下端的外表面套设连接有下夹,所述上夹和下夹左侧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合凸起,所述上夹和下夹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不规则防滑杆,所述上夹的不规则防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尾夹,所述下夹的不规则防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尾夹,通过设置软磁铁,使得上夹能够将缝针吸附在软磁铁的表面,从而减小了装置夹不住缝针的可能性,通过设置卡合凸起,使得上夹和下夹对于缝针的卡合会更加紧密,降低了缝针意外掉落的可能性,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通过设置不规则防滑杆,增大了手与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医生使用装置时手滑握不住装置的可能性,减小了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本技术的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其中两个不规则防滑杆互相靠近一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下尾夹下表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下尾夹右侧表面的中央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高度与下尾夹的高度相等,通过设置弹簧片,确保装置在夹住缝针之后便于打开将缝针放下或换取另外的缝针,降低了手术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操作效率,通过设置卡环,将缝合线穿过卡环,使得缝合线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对医生的正常手术操作造成干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确保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本技术的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其中上尾夹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凸型凹槽,所述凸型凹槽的右侧表面与上尾夹的右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凸型凹槽的右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下两端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杆,通过设置转动连接杆,使得固定块以及与固定块相连接的结构能够以转动连接杆为轴心自由转动。本技术的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其中两个转动连接杆均贯穿上尾夹并均与上尾夹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连接杆互相远离一端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卡圈,通过设置卡圈,使得转动连接杆在转动时会在正常范围内左右偏移,不会从上尾夹中脱落出去导致固定块无法转动,从而确保了装置能够正常使用。本技术的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其中固定块右侧表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卡轴,所述卡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通过设置卡轴和卡块,使得装置在需要收起时能够将上尾夹和下尾夹连接在一起,减小了装置在收纳时需要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对装置收纳整理。本技术的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其中卡块的宽度等于凸型凹槽左侧的宽度,所述卡轴的直径小于凸型凹槽右侧的宽度,所述凸型凹槽右侧的宽度等于条形凹槽的宽度,通过设置卡块的宽度与凸型凹槽左侧的宽度相等以及卡轴的直径小于凸型凹槽右侧的宽度,使得卡轴和卡块在不需要时能够隐藏到凸型凹槽中,通过设置凸型凹槽右侧的宽度与条形凹槽的宽度相等,使得卡轴和卡块在卡合上尾夹与下尾夹时,卡轴能够卡合进条形凹槽内,保证了卡合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软磁铁,使得上夹能够将缝针吸附在软磁铁的表面,从而减小了装置夹不住缝针的可能性,通过设置卡合凸起,使得上夹和下夹对于缝针的卡合会更加紧密,降低了缝针意外掉落的可能性,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通过设置不规则防滑杆,增大了手与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医生使用装置时手滑握不住装置的可能性,减小了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通过设置弹簧片,确保装置在夹住缝针之后便于打开将缝针放下或换取另外的缝针,降低了手术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操作效率,通过设置卡环,将缝合线穿过卡环,使得缝合线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对医生的正常手术操作造成干扰,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确保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连接杆,使得固定块以及与固定块相连接的结构能够以转动连接杆为轴心自由转动,通过设置卡圈,使得转动连接杆在转动时会在正常范围内左右偏移,不会从上尾夹中脱落出去导致固定块无法转动,从而确保了装置能够正常使用,通过设置卡轴和卡块,使得装置在需要收起时能够将上尾夹和下尾夹连接在一起,减小了装置在收纳时需要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对装置收纳整理,通过设置卡块的宽度与凸型凹槽左侧的宽度相等以及卡轴的直径小于凸型凹槽右侧的宽度,使得卡轴和卡块在不需要时能够隐藏到凸型凹槽中,通过设置凸型凹槽右侧的宽度与条形凹槽的宽度相等,使得卡轴和卡块在卡合上尾夹与下尾夹时,卡轴能够卡合进条形凹槽内,保证了卡合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尾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尾夹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软磁铁;2、上夹;3、连接轴;4、不规则防滑杆;5、卡轴;6、卡块;7、卡圈;8、上尾夹;9、下尾夹;10、卡环;11、弹簧片;12、下夹;13、卡合凸起;14、凸型凹槽;15、转动连接杆;16、条形凹槽;17、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包括上夹(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2)左侧的下端镶嵌有软磁铁(1),所述上夹(2)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夹(2)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下端的外表面套设连接有下夹(12),所述上夹(2)和下夹(12)左侧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合凸起(13),所述上夹(2)和下夹(1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不规则防滑杆(4),所述上夹(2)的不规则防滑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尾夹(8),所述下夹(12)的不规则防滑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尾夹(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包括上夹(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2)左侧的下端镶嵌有软磁铁(1),所述上夹(2)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夹(2)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下端的外表面套设连接有下夹(12),所述上夹(2)和下夹(12)左侧互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合凸起(13),所述上夹(2)和下夹(1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不规则防滑杆(4),所述上夹(2)的不规则防滑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尾夹(8),所述下夹(12)的不规则防滑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尾夹(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持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不规则防滑杆(4)互相靠近一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弹簧片(11),所述弹簧片(11)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下尾夹(9)下表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卡环(10),所述下尾夹(9)右侧表面的中央开设有条形凹槽(16),所述条形凹槽(16)的高度与下尾夹(9)的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迎孟晓红屈娅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