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290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属于黑斑蛙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培育池,所述培育池内滑动连接有筛分网,所述筛分网将培育池分隔为两个区域。多个所述培养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培养单元的筛分网连接,所述筛分网相对培育池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连接件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养殖中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蝌蚪幼苗的区别投喂,有利于提高蝌蚪幼苗在变态发育中的存活率及后期在稻田中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属于黑斑蛙养殖

技术介绍
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us),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喜群居,栖息于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蝌蚪期为杂食性,体型肥大,体绿色且散有不规则的深色小斑纹,变态成幼蛙后,以节肢动物昆虫纲为主要食物。黑斑蛙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其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肌酸和肌肽等营养成分,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和滋补佳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斑蛙肉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精、养肺滋肾的功效。随着黑斑蛙总体种群数量的下降,人工养殖黑斑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对于蛙类的养殖,主要包括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几个阶段,目前,主要采用分区域养殖的方式,使不同阶段的蛙集中于不同区域,以便于投喂和管理,但易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9527595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石蛙蝌蚪与石蛙幼蛙高效养殖池,该养殖池内划分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培育池(1),所述培育池(1)内滑动连接有筛分网(2),所述筛分网(2)将培育池(1)分隔为两个区域;多个所述培养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分别与多个所述培养单元的筛分网(2)连接,所述筛分网(2)相对培育池(1)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件(3)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培育池(1),所述培育池(1)内滑动连接有筛分网(2),所述筛分网(2)将培育池(1)分隔为两个区域;多个所述培养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分别与多个所述培养单元的筛分网(2)连接,所述筛分网(2)相对培育池(1)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件(3)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主动件和辅助件,所述主动件带动连接件(3)沿辅助件移动,所述辅助件为两个垂直于连接组件延伸方向的圆角矩形框(41),两个所述圆角矩形框(41)分别位于连接件(3)的两端,且所述圆角矩形框(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筛分网(2)的滑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两个链条(42),两个所述链条(42)分别位于两个圆角矩形框(41)内,每个所述链条(42)由四个链轮(43)支撑,所述连接件(3)与链条(42)之间通过链节(4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3)位于链条(42)与圆角矩形框(41)之间,所述链条(42)与圆角矩形框(41)之间的距离与连接件(3)相配合,且至少有一个链轮(43)由驱动源(45)驱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上套设有连接套(31),所述连接套(31)沿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件(3)滑动连接,所述筛分网(2)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玉唐洪张小丽黄小丽陈德芳袁晓梅王恒程东进郭云建李世春王定国苏中海仇美红廖敏吴谦吴艳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