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8505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牦牛饲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在母牦牛产前一个月之前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母牛补硒前犊、母牛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喂初乳,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犊牛出生后随母放牧,母牛不人为挤奶,全部奶水用于犊牛哺乳;母牛补硒期犊、母牛饲养管理,在每天晚上归牧后,补饲玉米面;第二天早上母牛挤完奶后把犊牛,放开犊牛吸吮剩余母乳,每天早上开始人工挤奶;在玉米粉中添加酵母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牦牛奶含硒量高,该鲜奶的有机硒含量为20~30ug/kg;产品硒量高,对于改善我国缺硒地区人民补硒是一种经济方便,直接有效的理想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牦牛饲养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据统计,全世界有5~10亿人面临硒营养缺乏问题,中国是缺硒大国,而青藏高原一带尤为严重,绝大多数都为极度贫硒区。通常来说缺硒是青藏高原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地方性疾病的多发的原因所导致的。通过外源性补硒来预防地方疾病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同时硒也能有效的预防肝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硒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通过各种手段来补硒,满足人们对正常情况下健康的需要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动物硒生物强化是通过给动物补饲硒让其生产富硒产品,人们通过使用富硒产品来补充人体所需的硒元素。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物补硒措施,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同。即通过饲草料补硒给牲畜,人们再通过食用畜产品来给自己补硒。牦牛是放牧家畜,其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也十分的明显,统计结果显示,牦牛有明显的抛物线似的泌乳曲线:牦牛的产奶量在6月中下旬开始升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一直持续到7月中下旬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一段时间,8月10日左右开始慢慢下降,8月底9月初随着高寒牧区牧草的枯黄,产奶量则急速的下降。给奶牛补硒其乳硒含量呈现“S”型增长,开始阶段增长缓慢,随后迅速增长,到后来的阶段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但奶牛属于舍饲的高产奶用专门化品种,也不是放牧家畜,对牦牛方面的参考价值不大。而牦牛属于高海拔饲养放牧的特殊兼用性牛种,有其特殊性。给牦牛补硒选择什么样的硒源,补饲多少,怎么样补,补饲多长时间?有关这些内容现在仍然未见任何报道以及专利等的描述。不仅这样,截止目前就连放牧动物补硒生产富硒产品的方法都没有查阅到相关公开的技术,更没有查阅到给放牧牦牛补硒来生产富硒产品的方法。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目前就连放牧动物补硒来生产富硒产品的方法都没有查阅到,更没有查阅到给放牧牦牛补硒来生产富硒产品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第一,从对牛只第一天开始补硒,补硒多长时间就开始在奶产品中有明显的提高;第二,如何持续的补充硒来满足生产富硒奶产品的需要;第三补硒时长的确定。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解决该问题的意义在于:第一明确了对牛只在初次补硒后多长时间就可以来生产富硒奶产品;第二,通过调整补硒的量来持续的生产富硒奶产品,确保了富硒产品硒的有效含量;第三确定了补硒的时间段,并明确提出了补硒停止的时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所述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包括:在母牦牛产前一个月之前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母牛补硒前犊、母牛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喂初乳,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犊牛出生后随母放牧,母牛不人为挤奶,全部奶水用于犊牛哺乳;母牛补硒期犊、母牛饲养管理,在每天晚上归牧后,补饲玉米面;第二天早上母牛挤完奶后把犊牛,放开犊牛吸吮剩余母乳,每天早上开始人工挤奶;在玉米粉中添加酵母硒。进一步,所述在母牦牛产前一个月之前开始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即白天在草场上放牧,晚上归牧后对其进行补饲,补饲为归牧后补饲玉米面0.25kg,自由舔舐矿物舔砖。进一步,所述母牛补硒前犊、母牛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0.5~1小时吮吸初乳,0~7日以后喂初乳为主,7日龄时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进一步,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犊牛出生后随母放牧,母牛不人为挤奶,全部奶水用于犊牛哺乳;产后的母牛归牧后补饲玉米面,产后一个月开始给母牛和犊牛按常规剂量注射炭疽疫苗、牛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口蹄疫灭活疫苗,每种疫苗注射间隔7d以上。进一步,在产后两个月对母牛和犊牛注射伊维菌素和抗蠕敏进行体内外驱虫,用量分别为0.02mg/kg体重和10mg/kg体重。进一步,在每天晚上归牧后,将母牛与犊牛分开栓系,第二天早上放牧前同时放出。进一步,母牛补硒期犊、母牛饲养管理,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在每天晚上归牧后,补饲玉米面1kg,将母牛与犊牛分开栓系。进一步,第二天早上母牛挤完奶后把犊牛,放开犊牛吸吮剩余母乳,开始训练母牛人工挤奶;每天早上开始人工挤奶。进一步,在玉米粉中添加酵母硒,添加量为2mg/kg,以元素计;开始富硒奶生产。进一步,含酵母硒的玉米粉增加到2kg。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利用青藏高原牦牛放牧特点及其特有的生境以及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实现通过对牦牛的补饲来生产富硒牦牛奶的方法,不仅对缺硒地区的牦牛本身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为高寒牧区的人们生产富硒奶,解决人缺硒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地方病的发生以及增加人们的健康。对传统放牧饿牦牛奶进行了检测,在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标准方法上,未检测硒的含量,而本方法生产的牦牛奶含硒量高,该鲜奶的有机硒含量为20~30ug/kg。该产品硒量高,对于改善我国缺硒地区人民补硒是一种经济方便,直接有效的理想途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在母牦牛产前一个月之前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S102:母牛补硒前犊、母牛饲养管理,犊牛出生0~7日以后喂初乳为主,7日龄时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犊牛出生后随母放牧,母牛不人为挤奶,全部奶水用于犊牛哺乳;S103:母牛补硒期犊、母牛饲养管理,在每天晚上归牧后,补饲玉米面1kg;第二天早上母牛挤完奶后把犊牛,放开犊牛吸吮剩余母乳,每天早上开始人工挤奶;在玉米粉中添加酵母硒,添加量为2mg/kg。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步骤实施,图1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仅仅是一个具体实施例而已。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包括:/n在母牦牛产前一个月之前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n母牛补硒前犊、母牛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喂初乳,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犊牛出生后随母放牧,母牛不人为挤奶,全部奶水用于犊牛哺乳;/n母牛补硒期犊、母牛饲养管理,在每天晚上归牧后,补饲玉米面;第二天早上母牛挤完奶后把犊牛,放开犊牛吸吮剩余母乳,每天早上开始人工挤奶;在玉米粉中添加酵母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包括:
在母牦牛产前一个月之前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
母牛补硒前犊、母牛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喂初乳,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犊牛出生后随母放牧,母牛不人为挤奶,全部奶水用于犊牛哺乳;
母牛补硒期犊、母牛饲养管理,在每天晚上归牧后,补饲玉米面;第二天早上母牛挤完奶后把犊牛,放开犊牛吸吮剩余母乳,每天早上开始人工挤奶;在玉米粉中添加酵母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母牦牛产前一个月之前开始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即白天在草场上放牧,晚上归牧后对其进行补饲,补饲为归牧后补饲玉米面0.25kg,自由舔舐矿物舔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牛补硒前犊、母牛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0.5~1小时吮吸初乳,0~7日以后喂初乳为主,7日龄时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功能性富硒牦牛奶的母牛饲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母牛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管理模式,犊牛出生后随母放牧,母牛不人为挤奶,全部奶水用于犊牛哺乳;产后的母牛归牧后补饲玉米面,产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添午罗晓林杨平贵官久强赵洪文张翔飞谢荣清李华德吴伟生柏琴曹诗晓倪威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