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8501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保育猪进栏前处理、保育猪进栏后处理、保育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和中草药保健四个方面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针对保育猪进行综合性的饲养管理,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养殖方法,保证了保育猪在保育期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降低了保育猪在保育期间常发腹泻疾病的发病率,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养殖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保育猪是仔猪断奶后到转入育肥阶段的小猪,其生长日龄在4周-8周之间,体重在7KG-20KG之间;保育阶段小猪的成活率和健康指数直接影响到育肥猪的出栏率和出栏体重。目前各大养殖场普遍存在保育猪因断奶应激等因素导致腹泻发病率、死亡率和僵猪产生率极高。国内养殖场在该阶段的平均成活率仅有70%-85%左右,这也是国内生猪饲养成本过高和养殖场经济效益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保育期间的主要饲养目的是让断奶仔猪平稳度过困难的断奶期,减少腹泻发病率,并保持稳定的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猪保育期的生长特点提供了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该方法针对保育猪进行综合性的饲养管理,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养殖方法,保证了保育猪在保育期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降低了保育猪在保育期间常发腹泻疾病的发病率,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保育猪进栏前处理、保育猪进栏后处理、保育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和中草药保健四个方面的处理方法,所述的保育猪进栏前处理主要为栏舍进猪前清洁和消毒程序,具体方法为:步骤一,猪舍腾空后,用含有1%氯制剂消毒水对天花板、风扇、通道的出入口和常用的圈舍设施设备进行彻底冲洗,不留死角,自然晾干后,用含有1%复合酚消毒水对上述地点和设施再次喷洒消毒,24小时后,对上述地点和设施用20%石灰水进行粉刷并自然风干,用含有1%氯制剂消毒水仔细清洗料槽和饮水器,自然晾干备用;步骤二,清洗和消毒以后,保育舍在进猪前彻底干燥和空栏1周时间;步骤三,进猪前,维修料槽、饮水器和保育栏,检查加热器、风扇、百叶窗和照明状况,采用自动喂料系统的养殖场根据第一阶段的饲料来调节料箱检查饲料的流量及开关,调整饮水器高度,确保药物处理到位,设定最小通风率,设定房间温度并预热房间;所述的保育猪进栏后处理主要为保育舍进猪的分配和规划,具体方法为:步骤一,确定新进仔猪头数,制定每圈的进猪计划;步骤二,转群猪,过程中避免粗暴驱赶,轻轻卸猪,减少应激;步骤三,按体重和性别分类合群,正常断奶时25%的猪较大、50%的猪中等、25%的猪较小,每圈的头数就要考虑这些因素,把最小的猪安排在最暖和的特别看护圈;步骤四,留1-2个空栏备用;步骤五,启动饮水加防应激药物;步骤六,再次检查所有饮水器;步骤七,若猪只长途运输,应调整舍间合适温度。步骤八,再次检查料箱的调节装置,在料箱或小型移动式料槽中加入少量饲料;步骤九,经过长途运输的猪采用限制喂食方法,直到自由饮水和休息后再恢复正常喂料;步骤十,清点猪群数量并完成生产记录;步骤十一,开灯光照;所述的保育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确保合适饲养密度、合理饲喂饲料、保障饲料的新鲜度、饲料更换逐步进行、充足的饮水、猪只饲喂面积、栏舍环境、免疫程序、消毒程序和驱虫程序;所述的中草药保健包括步骤一,中药材选择:春秋季节采集牡荆整株,除根部。自然晾干或烘干至水分小于20%;步骤二,中草药制作:晾干的牡荆粉碎,达到80目待用,或将晾干的牡荆进行水煮,牡荆和水的比例为1:3,煮沸后再煮20分钟,除药渣收集药液待用;步骤三,中药的使用(选其一):牡荆粉,每吨全价饲料添加4公斤,保育猪进栏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停药7天后,再连续使用7天;牡荆液,每吨水添加2公斤,保育猪进栏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停药7天后,再连续使用7天。进一步,所述的确保合适饲养密度具体要求为:栏舍面积应让猪只在离开圈栏时有足够的空间,猪只在高床保育栏中饲喂到8周龄左右(20公斤体重),在转入仔猪时应保障给每头保育猪提供0.25m2的面积;所述的合理饲喂饲料具体要求为:采用少喂多餐的给料方式,转栏后前4天采用限量饲喂,日喂0.10—0.28公斤/头,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少喂多餐,每天添料4~5次,适当安排一次45-60分钟的空料槽时间,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提供一餐青绿饲料,能有效提高猪群的采食欲;所述的保障饲料的新鲜度具体要求为:及时清理料槽中剩余饲料,根据每栏猪群的采食量实时调整下一顿的给料量,避免料槽饲料霉变;所述的饲料更换逐步进行具体要求为:换料时采用逐渐变换饲料的方法,前后饲料比例采用7:3、5:5、3:7进行,用4-7天时间过渡;所述的充足的饮水具体要求为:保障每栋栏舍饮水器的数量、类型、位置和流量都能全天候为保育猪供应清洁饮水;所述的猪只饲喂面积具体要求为:进保育舍后的前3周,保障每头猪需要4cm的饲喂面积,7-20公斤的猪自由采食时需要7cm;所述的栏舍环境具体要求为:保持圈舍卫生、干燥,每天清粪2-3次,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三点定位”,尽可能不用水冲洗存猪栏圈(炎热季节除外),注意舍内湿度,确保保育舍的温度,根据猪的大小和季节变换舍内的温度,保障舍内有效的通风,为舍内提供新鲜空气,及时排出废气,降低有害气体的比例,其中保育舍不同日龄或体重需要的温度如下:体重6-7(公斤)日龄28(天)对应温度27(度);体重8-9(公斤)日龄33(天)对应温度25(度);体重10-12(公斤)日龄40(天)对应温度23(度);体重13-15(公斤)日龄47(天)对应温度22(度);体重16-19(公斤)日龄54(天)对应温度21(度);体重20-23(公斤)日龄60(天)对应温度20(度)。进一步,所述的免疫程序制定原则需根据具体每批保育猪的具体抗体水平和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相关免疫程序,具体要求如下:猪瘟:根据检测结果,抗体保护水平高于80%时,不免;抗体保护水平低于80%,加强免疫一次;伪狂犬:根据检测结果,抗体保护水平高于80%时,不免;抗体保护水平低于80%,加强免疫一次。野毒阳性场,加强免疫一次;蓝耳病:根据检测结果,抗体保护水平高于80%时,不免;抗体保护水平低于80%,加强免疫一次。产房阶段未做疫苗时,且是阴性场,保育舍再首免;20天后抽检抗体,不合格再加强免疫一次;口蹄疫:产房阶段未做时,在60-80日龄左右首免;母源抗体不合格时,需加强免疫一次;支原体:根据检测结果,抗体保护水平高于80%时,不免;抗体保护水平低于80%,加强免疫一次。进一步,所述的消毒程序主要针对猪舍,具体要求为:每天清粪2次,早晚进行。间隔使用不同的消毒水达到病原对消毒水不会产生耐药性,所述的消毒水包括复合酚类、氯制剂、戊二醛类,其中复合酚类每周一1:500倍稀释产房场地消毒一次(不可带猪消毒),所有设备器械表面需见湿淌水,并让其自然晾干,氯制剂、戊二醛类每周四1:500倍温热水稀释产房所有空间场地消毒一次(可带猪消毒),所有设备器械表面需见湿淌水,并让其自然晾干。进一步,所述的驱虫程序驱虫时间的制定根据猪场上次驱虫的时间制定下一次的驱虫时间,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育猪进栏前处理、保育猪进栏后处理、保育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和中草药保健四个方面的处理方法;/n所述的保育猪进栏前处理主要为栏舍进猪前清洁和消毒程序,具体方法为:步骤一,猪舍腾空后,用含有1%氯制剂消毒水对天花板、风扇、通道的出入口和常用的圈舍设施设备进行彻底冲洗,不留死角,自然晾干后,用含有1%复合酚消毒水对上述地点和设施再次喷洒消毒,24小时后,对上述地点和设施用20%石灰水进行粉刷并自然风干,用含有1%氯制剂消毒水仔细清洗料槽和饮水器,自然晾干备用;步骤二,清洗和消毒以后,保育舍在进猪前彻底干燥和空栏1周时间;步骤三,进猪前,维修料槽、饮水器和保育栏,检查加热器、风扇、百叶窗和照明状况,采用自动喂料系统的养殖场根据第一阶段的饲料来调节料箱检查饲料的流量及开关,调整饮水器高度,确保药物处理到位,设定最小通风率,设定房间温度并预热房间;/n所述的保育猪进栏后处理主要为保育舍进猪的分配和规划,具体方法为:步骤一,确定新进仔猪头数,制定每圈的进猪计划;步骤二,转群猪,过程中避免粗暴驱赶,轻轻卸猪,减少应激;步骤三,按体重和性别分类合群,正常断奶时25%的猪较大、50%的猪中等、25%的猪较小,每圈的头数就要考虑这些因素,把最小的猪安排在最暖和的特别看护圈;步骤四,留1-2个空栏备用;步骤五,启动饮水加防应激药物;步骤六,再次检查所有饮水器;步骤七,若猪只长途运输,应调整舍间合适温度;步骤八,再次检查料箱的调节装置,在料箱或小型移动式料槽中加入少量饲料;步骤九,经过长途运输的猪采用限制喂食方法,直到自由饮水和休息后再恢复正常喂料;步骤十,清点猪群数量并完成生产记录;步骤十一,开灯光照;/n所述的保育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确保合适饲养密度、合理饲喂饲料、保障饲料的新鲜度、饲料更换逐步进行、充足的饮水、猪只饲喂面积、栏舍环境、免疫程序、消毒程序和驱虫程序;/n所述的中草药保健包括步骤一,中药材选择:春秋季节采集牡荆整株,除根部;自然晾干或烘干至水分小于20%;步骤二,中草药制作:晾干的牡荆粉碎,达到80目待用,或将晾干的牡荆进行水煮,牡荆和水的比例为1:3,煮沸后再煮20分钟,除药渣收集药液待用;步骤三,中药的使用(选其一):牡荆粉,每吨全价饲料添加4公斤,保育猪进栏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停药7天后,再连续使用7天;/n牡荆液,每吨水添加2公斤,保育猪进栏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停药7天后,再连续使用7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育猪进栏前处理、保育猪进栏后处理、保育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和中草药保健四个方面的处理方法;
所述的保育猪进栏前处理主要为栏舍进猪前清洁和消毒程序,具体方法为:步骤一,猪舍腾空后,用含有1%氯制剂消毒水对天花板、风扇、通道的出入口和常用的圈舍设施设备进行彻底冲洗,不留死角,自然晾干后,用含有1%复合酚消毒水对上述地点和设施再次喷洒消毒,24小时后,对上述地点和设施用20%石灰水进行粉刷并自然风干,用含有1%氯制剂消毒水仔细清洗料槽和饮水器,自然晾干备用;步骤二,清洗和消毒以后,保育舍在进猪前彻底干燥和空栏1周时间;步骤三,进猪前,维修料槽、饮水器和保育栏,检查加热器、风扇、百叶窗和照明状况,采用自动喂料系统的养殖场根据第一阶段的饲料来调节料箱检查饲料的流量及开关,调整饮水器高度,确保药物处理到位,设定最小通风率,设定房间温度并预热房间;
所述的保育猪进栏后处理主要为保育舍进猪的分配和规划,具体方法为:步骤一,确定新进仔猪头数,制定每圈的进猪计划;步骤二,转群猪,过程中避免粗暴驱赶,轻轻卸猪,减少应激;步骤三,按体重和性别分类合群,正常断奶时25%的猪较大、50%的猪中等、25%的猪较小,每圈的头数就要考虑这些因素,把最小的猪安排在最暖和的特别看护圈;步骤四,留1-2个空栏备用;步骤五,启动饮水加防应激药物;步骤六,再次检查所有饮水器;步骤七,若猪只长途运输,应调整舍间合适温度;步骤八,再次检查料箱的调节装置,在料箱或小型移动式料槽中加入少量饲料;步骤九,经过长途运输的猪采用限制喂食方法,直到自由饮水和休息后再恢复正常喂料;步骤十,清点猪群数量并完成生产记录;步骤十一,开灯光照;
所述的保育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确保合适饲养密度、合理饲喂饲料、保障饲料的新鲜度、饲料更换逐步进行、充足的饮水、猪只饲喂面积、栏舍环境、免疫程序、消毒程序和驱虫程序;
所述的中草药保健包括步骤一,中药材选择:春秋季节采集牡荆整株,除根部;自然晾干或烘干至水分小于20%;步骤二,中草药制作:晾干的牡荆粉碎,达到80目待用,或将晾干的牡荆进行水煮,牡荆和水的比例为1:3,煮沸后再煮20分钟,除药渣收集药液待用;步骤三,中药的使用(选其一):牡荆粉,每吨全价饲料添加4公斤,保育猪进栏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停药7天后,再连续使用7天;
牡荆液,每吨水添加2公斤,保育猪进栏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停药7天后,再连续使用7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保合适饲养密度具体要求为:栏舍面积应让猪只在离开圈栏时有足够的空间,猪只在高床保育栏中饲喂到8周龄左右(20公斤体重),在转入仔猪时应保障给每头保育猪提供0.25m2的面积;
所述的合理饲喂饲料具体要求为:采用少喂多餐的给料方式,转栏后前4天采用限量饲喂,日喂0.10—0.28公斤/头,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少喂多餐,每天添料4~5次,适当安排一次45-60分钟的空料槽时间,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提供一餐青绿饲料,能有效提高猪群的采食欲;
所述的保障饲料的新鲜度具体要求为:及时清理料槽中剩余饲料,根据每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胜军魏文康魏光伟唐兴刚戚南山郭伟干郑博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广东省前沿动物保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