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823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10
包含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分散剂和溶剂、碳纳米管的G/D带比为0.680~2.900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产生发挥低电阻化效果和电阻上升抑制效果的底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话、数码相机、便携游戏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小型轻质化、高功能化的要求,近年来,在积极地进行高性能电池的开发,通过充电能够反复使用的二次电池的需求大幅地扩大。其中,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具有高电压,另外,不存在充放电时的记忆效应等,因此是现在最集中精力进行开发的二次电池。另外,从近年来的对环境问题的应对出发,电动汽车的开发也在积极地进行,对于作为其动力源的二次电池,不断要求更高的性能。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满足将能够吸储、放出锂的正极和负极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离物收容在容器内、向其中装满电解液(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代替液态电解液而使用凝胶状或全固体型的电解质)的结构。正极和负极一般通过将包含能够吸储、放出锂的活性物质、主要由碳材料构成的导电材料、以及包含聚合物粘结剂的组合物在铜箔、铝箔等的集电体上涂布而制造。该粘结剂用于将活性物质与导电材料、以及它们与金属箔粘接,聚偏氟乙烯(PVdF)等可溶于N-甲基吡咯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分散剂和溶剂,所述碳纳米管的G/D带比为0.680~2.90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9 JP 2018-0636761.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分散剂和溶剂,所述碳纳米管的G/D带比为0.680~2.9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所述G/D带比为0.800~2.9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所述G/D带比为0.900~2.9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固体成分为20质量%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固体成分为15质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固体成分为10质量%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所述溶剂包含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所述溶剂包含醇。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所述溶剂为水与醇的混合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器件的底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中辰也境田康志松原功达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