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2815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10
柔性显示装置(1)具备:第一显示区域(5)、第二显示区域(5')、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5)与第二显示区域(5')之间的弯曲部(7)、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5)与第二显示区域(5')之间的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TD)以及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5)与第二显示区域(5')之间的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TD'),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线(71A)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TD)分支并向第一显示区域(5)延伸,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线(71A')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TD')分支并向第二显示区域(5')延伸,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TD)和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TD')经由形成于弯曲部(7)的第一弯曲部导电层(27)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装置具有:电光学元件与驱动该电光学元件的其他电路等一起由支承这些电路的支承体和各种功能层夹着的结构。柔性显示装置用作显示部分能够灵活变形、轻薄且能够折弯的折叠式的显示装置。作为上述电光学元件,例如可举出,利用了发光材料的电场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记载为“EL”)的光学元件亦即EL元件等。使用了EL元件的EL显示装置作为比液晶显示装置响应速度快且视角也大的显示装置而被关注。这样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在表面形成有阻挡层的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树脂层(树脂薄膜基板)上设置有TFT、有机EL元件等光学元件以及覆盖该光学元件的密封层;和偏光膜、覆盖膜等功能性膜,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3-109869号公报(2013年6月6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由对开的两个画面构成的对折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在从对开的两端侧施加向使光学元件驱动的像素电路供给的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有时越接近中央部附近,则电压越降低,或在高电平电源电压线间越产生电压的不一致。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高电平电源电压的电压降低并且减少电压的不一致的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具有多个光学元件,上述多个光学元件分别包括针对每个像素设置的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像素的第二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弯曲部,其设置于上述第一显示区域与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边框区域,其包括上述第一显示区域、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以及上述弯曲部;端子部,其形成有布线的端子;折弯部,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与上述端子部之间;多个像素电路,其与多个上述光学元件对应;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线,其在上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输入高电源电压;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线,其在上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输入高电源电压;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第一显示区域与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以及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第一显示区域与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多个上述第一高电源电压线从上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并向上述第一显示区域延伸,多个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线从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并向第二显示区域延伸,上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和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经由形成于上述弯曲部的第一弯曲部导电层电连接。专利技术效果能够提供抑制高电平电源电压的电压降低并且减少电压的不一致的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部附近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部附近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5的A-A’线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部附近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5的B-B’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部附近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8的A-A’线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曲部附近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8的B-B’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若基于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一形式进行说明则如以下那样。以下,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是具备包含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光学元件)的OLED层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柔性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1的弯曲部7附近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图2相当于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1的A-A’线剖视图。柔性显示装置1是以能够折叠(弯曲)以及展开(伸展)的方式设置的折叠式的柔性图像显示装置(可折叠显示器)。展开状态表示将柔性显示装置1以180°展开的状态即通过打开柔性显示装置1而变平坦的所谓的全平的状态。以下,将柔性显示装置1为具有对开的两个画面的对折的矩形状的显示装置的情况列举为例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柔性显示装置1具有:分别构成对开的两个画面的第一显示区域5(以下,仅称为“显示区域5”)以及第二显示区域5’(以下,仅称为“显示区域5’”);设置于显示区域5与显示区域5’之间的弯曲部7;包围显示区域5、5’以及弯曲部7的周边区域亦即边框区域6;形成于边框区域6的GDM(GateDriverMonolithic:单片栅极驱动器)4A、4B、4A’、4B’;形成有各布线的端子的端子部3、3’;以及设置于边框区域6与端子部3、3’之间的折弯部9、9’。此外,俯视例如表示从OLED面板2的上表面侧观察OLED面板2时。弯曲部7是沿着将柔性显示装置1的沿着长边方向的各边的中央部连结的线L设置的使柔性显示装置1弯曲的部分。柔性显示装置1是以线L作为轴的线对称的构造。在边框区域6以包围显示区域5并且不跨弯曲部7的方式形成有第一沟槽(刻入、凹部)8(以下,仅称为“沟槽8”),另外以包围显示区域5’并且不跨弯曲部7的方式形成有第二沟槽8’(以下,仅称为“沟槽8’”)。另外,在边框区域6,以包围显示区域5、5’以及沟槽8、8’的方式形成有跨弯曲部7的框状的堤部(壁体、堤坝)B1。在俯视时,端子部3、3’在显示区域5、5’与OLED面板2的边缘部之间的边框区域6,以不与折弯部9、9’重叠的方式形成。端子部3、3’通过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与FPC(柔性印刷电路)基板贴合。端子部3、3’将从显示控制电路供给的各信号或者基准电位向像素电路25输入。(像素电路25)参照图3对形成于显示区域5、5’的像素电路2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与m列n行对应的像素电路25的结构的电路图(m、n是1以上的自然数)。此处说明的像素电路25的结构是一个例子,也能够采用其他的公知结构。在显示区域5、5’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具有多个光学元件,所述多个光学元件分别包括针对每个像素设置的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像素的第二电极、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n弯曲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n边框区域,其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以及所述弯曲部;/n端子部,其形成有布线的端子;/n折弯部,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与所述端子部之间;/n多个像素电路,其与多个所述光学元件对应;/n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线,其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输入高电源电压;/n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线,其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输入高电源电压;/n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以及/n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n多个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线从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并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延伸,/n多个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线从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并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延伸,/n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和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经由形成于所述弯曲部的第一弯曲部导电层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具有多个光学元件,所述多个光学元件分别包括针对每个像素设置的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像素的第二电极、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
弯曲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
边框区域,其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以及所述弯曲部;
端子部,其形成有布线的端子;
折弯部,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与所述端子部之间;
多个像素电路,其与多个所述光学元件对应;
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线,其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输入高电源电压;
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线,其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输入高电源电压;
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以及
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
多个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线从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并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延伸,
多个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线从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并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延伸,
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和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经由形成于所述弯曲部的第一弯曲部导电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部中,在形成TFT层的至少一个无机膜形成有开口部,
以填充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填充膜,
所述第一弯曲部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填充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共用,并跨所述弯曲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由第一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的第二电极构成,
所述第一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重叠,
所述第二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重叠,
所述第一的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的第二电极经由第二弯曲部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弯曲部,并通过与所述第一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典子家根田刚士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