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244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58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用于提高对连续驾驶行为样本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它包括以下步骤:(1)运用维特比算法对GMM‑HMM驾驶行为辨识模型解码,求出模型参数λ对输出驾驶行为序列I的输出概率P(I∣λ),选取产生概率最大的状态作为当前的驾驶行为状态值,从而获得辨识驾驶行为序列值I;(2)采用滑动时窗的方法提取指定长度的驾驶行为序列;根据每个时窗中各驾驶行为状态数量来作为驾驶行为概率变化计算的依据;(3)对进行换道操作的交通车辆的后续观测数据进行处理;(4)采用NGSIM数据集中I‑80路段和US‑101路段的数据用于训练与测试;在完成数据预处理后,开展GMM数据聚类以及HMM的训练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对连续驾驶行为辨识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网联汽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驾驶员行为进行正确辨识。但驾驶行为是一种意识形态,很难直接通过仪器测量获得。因此,准确且尽早地识别出驾驶人的行为对于安全驾驶系统的开发、智能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利用HMM(隐马尔可夫模型)来辨识驾驶行为仍然是比较常用的做法,大多通过训练多个驾驶行为分类器,利用最大似然法来辨识样本的驾驶行为。但最大似然法只能给出似然最大的行为,而不能通过概率表达行为的可能性,且只能实现对于单驾驶行为样本的辨识问题,对于连续性的驾驶行为样本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用于提高对连续驾驶行为样本辨识结果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1)运用维特比算法对GMM-HMM驾驶行为辨识模型解码,求出模型参数λ对输出驾驶行为序列I的输出概率P(I|λ),选取产生概率最大的状态作为当前的驾驶行为状态值,从而获得辨识驾驶行为序列值I;(2)采用滑动时窗的方法提取指定长度的驾驶行为序列;根据每个时窗中各驾驶行为状态数量来作为驾驶行为概率变化计算的依据;式中Pi(i=1,2,3)分别代表左换道、直线行驶、右换道的概率;ξi为一个滑动时窗中隐状态为i的个数;n为滑动时窗序列的指定长度;(3)对进行换道操作的交通车辆的后续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驾驶行为输出序列,若轨迹序列出现换道行为,则从换道起始点开始进行观测数据监测,当换道车辆侧向位移大于一个车道宽时,则认为换道结束,此时开始对换道车辆后续观测数据进行处理;(4)采用NGSIM数据集中I-80路段和US-101路段的数据用于训练与测试;从数据集中提取车辆侧向位移速度、侧向位移变化偏差作为训练的原始数据,并对连续变化参量进行数据平滑滤波及异常值处理;在完成数据预处理后,开展GMM数据聚类以及HMM的训练工作。进一步地,提取指定长度的驾驶行为序列时,设置滑动时窗的宽度大小为1s,时间步长设置为0.1s,即时窗每次采集10个隐状态,每次更新时向前1个采样点;设截取序列的长度为n个采样点,则相邻提取2个序列中有(n-1)个节点的信息是一样的,采样频率为10Hz,设输入序列的历史时域为Tp,则序列长度为N=10Tp。进一步地,对于NGSIM数据集中的换道轨迹需要提取出换道起始点以及起始点时刻所对应的表征参数;为避免车辆小幅度横向位移或连续换道对换道起始点产生误判和干扰,采用以车辆横向位移和轨迹曲率作为车辆是否进行换道的判断标准,对于单次完整的换道过程,其换道起点、终点处的横向位移和轨迹曲率应满足:其中,y(n)为n时刻车辆的横向位置;t为换道时间;L为车道宽度;w为补偿值;θ(n)为n时刻车辆行驶轨迹曲率。进一步地,使用完全协方差矩阵对驾驶行为数据进行拟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1)用GMM对各驾驶行为下的观测特征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以聚类结果为依据实现了对驾驶行为的划分,实现了各驾驶行为下的统计学描述;(2)建立了一个多种驾驶行为辨识的模型,与目前常用的多分类驾驶行为辨识模型相比较,该模型引入了概率作为结果输出。(3)在驾驶行为辨识过程中,通过对换道车辆位置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连续驾驶行为的辨识。附图说明图1为滑动时窗驾驶行为序列提取示意图;图2为观测数据处理依据;图3为观测数据处理逻辑判断图;图4a为研究路段I-80;图4b为研究路段US-101;图5a为右换道轨迹簇;图5b为直线行驶轨迹簇;图5c为左换道轨迹簇;图6为贝叶斯值信息判据值随高斯混合数目变化图;图7a为完全协方差矩阵拟合效果图;图7b为对角协方差矩阵拟合效果图;图8a为侧向位移速度与侧向位移关系图;图8b为GMM根据观测数据对驾驶行为进行聚类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图9为连续驾驶行为轨迹示意图;图10a为随机森林预测算法和GMM-HMM模型辨识下连续驾驶行为概率输出示意图;图10b为随机森林预测算法和GMM-HMM模型辨识下连续驾驶行为辨识结果;图11为GMM-HMM模型对连续驾驶行为辨识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1,对本专利技术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1)运用维特比算法对GMM-HMM驾驶行为辨识模型解码,求出模型参数λ对输出驾驶行为序列I的输出概率P(I|λ),选取产生概率最大的状态作为当前的驾驶行为状态值,从而获得辨识驾驶行为序列值I。(2)采用滑动时窗的方法提取指定长度的驾驶行为序列,如图1所示。设置滑动时窗的宽度大小为1s,时间步长设置为0.1s,即时窗每次采集10个隐状态,每次更新时向前1个采样点。设截取序列的长度为n个采样点,则相邻提取2个序列中有(n-1)个节点的信息是一样的。采样频率为10Hz,设输入序列的历史时域为Tp,则序列长度为N=10Tp。根据每个时窗中各驾驶行为状态数量来作为驾驶行为概率变化计算的依据。式中,Pi(i=1,2,3)分别代表左换道、直线行驶、右换道的概率;ξi为一个滑动时窗中隐状态为i的个数;n为滑动时窗序列的指定长度。(3)换道车辆观测数据处理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由于将所有观测数据集中到当前车道,因此当前方交通车辆换道结束后,侧向位移观测序列会持续接近一个车道宽,导致隐马尔可夫模型出现错误的辨识结果,同时也无法实现连续的多种行为辨识,因此对进行换道操作的交通车辆的后续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根据驾驶行为输出序列,若轨迹序列出现换道行为,则从换道起始点开始进行观测数据监测,当换道车辆侧向位移大于一个车道宽时,则认为换道结束,此时开始对换道车辆后续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由此,通过对换道观测数据进行调整,可实现对交通车辆的连续驾驶行为辨识。(4)数据预处理采用NGSIM数据集中I-80路段和US-101路段的数据用于训练与测试。从数据集中提取车辆侧向位移速度、侧向位移变化偏差作为训练的原始数据,并对连续变化参量进行数据平滑滤波及异常值处理;在完成数据预处理后,开展GMM数据聚类以及HMM的训练工作。对于NGSIM数据集中的换道轨迹需要提取出换道起始点以及起始点时刻所对应的表征参数。为避免车辆小幅度横向位移或连续换道对换道起始点产生误判和干扰,采用以车辆横向位移和轨迹曲率作为车辆是否进行换道的判断标准,对于单次完整的换道过程,其换道起点、终点处的横向位移和轨迹曲率应满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n(1)运用维特比算法对GMM-HMM驾驶行为辨识模型解码,求出模型参数λ对输出驾驶行为序列I的输出概率P(I∣λ),选取产生概率最大的状态作为当前的驾驶行为状态值,从而获得辨识驾驶行为序列值I;/n(2)采用滑动时窗的方法提取指定长度的驾驶行为序列;根据每个时窗中各驾驶行为状态数量来作为驾驶行为概率变化计算的依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行为辨识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1)运用维特比算法对GMM-HMM驾驶行为辨识模型解码,求出模型参数λ对输出驾驶行为序列I的输出概率P(I∣λ),选取产生概率最大的状态作为当前的驾驶行为状态值,从而获得辨识驾驶行为序列值I;
(2)采用滑动时窗的方法提取指定长度的驾驶行为序列;根据每个时窗中各驾驶行为状态数量来作为驾驶行为概率变化计算的依据;
式中Pi(i=1,2,3)分别代表左换道、直线行驶、右换道的概率;ξi为一个滑动时窗中隐状态为i的个数;n为滑动时窗序列的指定长度;
(3)对进行换道操作的交通车辆的后续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驾驶行为输出序列,若轨迹序列出现换道行为,则从换道起始点开始进行观测数据监测,当换道车辆侧向位移大于一个车道宽时,则认为换道结束,此时开始对换道车辆后续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4)采用NGSIM数据集中I-80路段和US-101路段的数据用于训练与测试;从数据集中提取车辆侧向位移速度、侧向位移变化偏差作为训练的原始数据,并对连续变化参量进行数据平滑滤波及异常值处理;在完成数据预处理后,开展GMM数据聚类以及HMM的训练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映王金祥王淑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网联智能车辆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