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9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隔离板,设于机壳内部,将机壳内部分为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隔离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以连通吸入空间与排放空间;机架,设于机壳内部位于吸入空间,机架和隔离板间隔设置;动涡旋盘,可活动地设于机架;静涡旋盘,设于机架,与动涡旋盘相配合,静涡旋盘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排放空间相连通;泄压低速回转结构,设于静涡旋盘,泄压低回结构被配置为能够连通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涡旋压缩机,停机时让动涡旋盘低速回转,平衡中间压力室和排放空间之间的压差,避免动涡旋盘高速回转而产生磨损和异音,并且,再启动时可以将冷媒顺利的排入排放空间,提升涡旋压缩机的启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涡旋压缩机的静态涡旋盘上,通过设置有止回阀,以避免排放出的冷媒回流,以及涡旋盘高速回转而产生磨损和异音。但是,压缩机停机时由于止回阀完全隔绝了涡旋压缩机的中间压力室和排放空间,进而导致再启动时需要较大的启动转矩,进而导致涡旋压缩机的启动困难影响压缩机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隔离板,设于机壳内部,将机壳内部分为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隔离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以连通吸入空间与排放空间;机架,设于机壳内部位于吸入空间,机架和隔离板间隔设置;动涡旋盘,可活动地设于机架;静涡旋盘,设于机架,与动涡旋盘相配合,静涡旋盘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排放空间相连通;泄压低回结构,设于静涡旋盘,泄压低回结构被配置为能够连通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涡旋压缩机,隔离板将机壳分成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并在隔离板上设置第一通孔,以使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相连通,并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的压缩作业下,将吸入空间内的冷媒压缩并排放进入排放空间。进一步,在静涡旋盘还设置有泄压低回结构,并且,泄压低回结构可以连通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即在涡旋压缩机停机后,第二通孔向排放空间排放冷媒后,由于排放空间内的冷媒是压缩后的冷媒,因此,排放空间内的压力通常是大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压力的,进而排放空间内的压力的残余冷媒可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回到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或者,即使排放空间内的压力小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压力,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内的压力的残余冷媒也可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进入排放空间,进而使得动涡旋盘低速回转,避免动涡旋盘高速回转而产生磨损和异音,平衡了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和排放空间之间的压差,即平衡了排放空间和吸入空间的压差,进而在涡旋压缩机在此启动时,降低冷媒的排放的阻力,提升了涡旋压缩机的启动性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涡旋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泄压低回结构包括:第一滑道,设于静涡旋盘,位于静涡旋盘与隔离板之间;泄压低回板,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滑道内,并可与静涡旋盘相抵,在泄压低回板与静涡旋盘相抵的情况下,减小排放空间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通过面积。在该技术方案中,泄压低回结构包括第一滑道和泄压低回板。泄压低回板可在第一滑道内滑动,并与静涡旋盘相抵,其中,在泄压低回板与静涡旋盘相抵时,排放空间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通过面积减小,从而限制排放空间向第二通孔排出的冷媒量,进而保证动涡旋盘的低速回转效果,降低异音和磨损,确保压缩机在正常运行时,泄压低回结构的止回效果,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具体地,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排出冷媒时,由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压缩冷媒的压力高于排放空间内的压力,因此,泄压低回板受力不与静涡旋盘相抵。此时,排放空间和第二通孔之间保持一个较大的通过面积,进而便于压缩后的冷媒排出。而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排出冷媒后,由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压力降低,排放空间内的压力会高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压力,进而将泄压低回板压抵在静涡旋盘上。此时,排放空间和第二通孔之间保持一个较小的通过面积,排放空间内少部分冷媒才会回流至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进而保证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冷媒吸入量,以确保涡旋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并且,只有在涡旋压缩机停机时,由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长时间不吸气,进而排放空间内的冷媒会大部分的流进吸入空间,以平衡压差,进而在压缩机再次启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更小,并且,在压缩机运行时,排放空间内的冷媒不会大量的回流,保证了泄压低回结构的止回效果,提升涡旋压缩机的启动性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泄压低回板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在泄压低回板与静涡旋盘相抵的情况下,静涡旋盘封堵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连通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在该技术方案中,泄压低回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在泄压低回板与静涡旋盘相抵的情况下,静涡旋盘封堵第三通孔,进而实现了对通过面积变化的控制,其结构简单,效果稳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三通孔和/或第四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通孔位于第四通孔的周侧。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通孔位于第四通孔的周侧,而第二通孔作为冷媒的排出通道,在与泄压低回板相抵时,静涡旋盘位于第二通孔周侧的部分会将第三通孔封堵,进而实现减小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之间的通过面积。并且,设置第三通过可以保证第二通孔向排放空间排出冷媒时具有足够的通过面积,以便于排出冷媒,由使得在排放空间内的冷媒回流时,具有足够小的通过面积,以降低对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吸入冷媒的影响,保证涡旋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滑道背离静涡旋盘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可与泄压低回板相抵,在第一限位部与泄压低回板相抵的情况下,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通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滑道背离静涡旋盘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进而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排出冷媒时,对泄压低回板进行限位。并且,在第一限位部与泄压低回板相抵时,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同时连通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进而保证了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排出冷媒时,第二通孔和排放空间之间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背压板,设于静涡旋盘,第一滑道设于背压板;浮板,与背压板可活动地连接,静涡旋盘、背压板与浮板形成腔室,静涡旋盘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的开口位于腔室内。在该技术方案中,涡旋压缩机中还设置有背压板和浮板,静涡旋盘、背压板与浮板形成腔室,腔室通过第五通孔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中间压力室。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压缩冷媒时,冷媒会向腔室施压,以使浮板动作,而浮板受隔离板的限制,进而迫使静涡旋盘压向动涡旋盘,从而增加了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密封性,提升了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对冷媒的压缩效果,提升了涡旋压缩机的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排出管,与机壳相连接,排出管与排放空间相连通;止回模块,设于排出管。在该技术方案中,涡旋压缩机还包括排出管,排出管与排放空间相连通,进而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向排放空间排放冷媒后,排放空间内的冷媒由排出管排出。并且,在排出管设置止回模块,进而在排放空间内的冷媒经由排出管排放后,避免冷媒的回流,进而在涡旋压缩机停机时,排放空间不与下游设备连通,进而保证了排放空间内的冷媒量的固定,从而提升了排放空间与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压差的平衡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止回模块包括:第二滑道,设于排出管;第一止回板,固定于第二滑道的一端;第二限位部,设于第二滑道的另一端;第二止回板,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滑道内,第一止回板和第二止回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n隔离板,设于所述机壳内部,将所述机壳内部分为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以连通所述吸入空间与所述排放空间;/n机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位于所述吸入空间,所述机架和所述隔离板间隔设置;/n动涡旋盘,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n静涡旋盘,设于所述机架,与所述动涡旋盘相配合,所述静涡旋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排放空间相连通;/n泄压低回结构,设于所述静涡旋盘,所述泄压低回结构被配置为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排放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隔离板,设于所述机壳内部,将所述机壳内部分为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以连通所述吸入空间与所述排放空间;
机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位于所述吸入空间,所述机架和所述隔离板间隔设置;
动涡旋盘,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
静涡旋盘,设于所述机架,与所述动涡旋盘相配合,所述静涡旋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排放空间相连通;
泄压低回结构,设于所述静涡旋盘,所述泄压低回结构被配置为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排放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低回结构包括:
第一滑道,设于所述静涡旋盘,位于所述静涡旋盘与所述隔离板之间;
泄压低回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并可与所述静涡旋盘相抵,在所述泄压低回板与所述静涡旋盘相抵的情况下,减小所述排放空间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通过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低回板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在所述泄压低回板与所述静涡旋盘相抵的情况下,所述静涡旋盘封堵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排放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孔和/或所述第四通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道背离所述静涡旋盘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泄压低回板相抵,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柏英饗场靖新宅秀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