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及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施工
,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工程建设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因此城市建设与节水保泉的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的回灌量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地层渗透性,回灌压力,回灌接触面积等因素。目前地下水回灌主要采用回灌井回灌,回灌接触面积较小,回灌量有限,出现人们常说的灌不进去的现象。有的工程采用压力回灌,该方法回灌效果优于一般的回灌井,但是受限于回灌接触面积小,回灌量仍然有限,且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存在有多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有些地区由于各个含水层矿物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不同含水层的水不能互掺,针对该种情况,必须采用“同层回灌”的方式,即在基坑帷幕内抽取某一含水层的地下水必须在帷幕外回灌到同一含水层,这使得回灌量更小,回灌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及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地下水回灌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包括多个回灌井(1),其特征在于:多个回灌井(1)之间通过渗沟(2)或拉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包括多个回灌井(1),其特征在于:多个回灌井(1)之间通过渗沟(2)或拉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1)下方的各个含水层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在地层上部开挖有渗沟(2),渗沟(2)将回灌井(1)上部相互连通在一起,渗沟(2)内填充级配碎石(4),渗沟(2)与回灌井(1)内滤水管(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5)与回灌井(1)孔壁间填有滤料(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1)直径大于1.5m,渗沟(2)宽度与回灌井(1)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1)内滤水管(5)采用无砂混凝土管或桥式滤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1)下方的各个含水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拟回灌含水层(9)的回灌井(1)之间通过拉管连通,所述拉管为渗水盲管(3),拉管内填充级配碎石(4),拉管位于拟回灌含水层(9)内,拟回灌含水层(9)内的回灌井(1)内部采用密布孔洞的钢护筒(7),钢护筒(7)与拉管连通,拟回灌含水层(9)以上的回灌井(1)内部采用无孔洞的钢护壁(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地下水回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7)开孔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杰,石义,孙晓辉,张胜安,乔秀兵,周平,尤楚桐,王凯龙,韩冲,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汇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市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汇友市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