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L-氨基酸生产
,具体的说是一种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氨基酸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氨基酸生产方法,氨基酸生产菌的发酵生产性能是影响发酵法能否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目前,仍有少数氨基酸品种由于缺少发酵性能优良的生产菌株而尚未实现发酵法生产。对于已实现发酵法生产的氨基酸生产菌株,为节约生产成本,其产酸水平和糖酸转化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L-组氨酸为例,L-组氨酸是人和动物的第九种必需氨基酸,参与机体生长发育、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重要的生理过程,是重要的药用氨基酸,可用于心脏病、贫血、胃肠溃疡治疗的输液制剂,关于对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的介绍,可见刊期:李永春,荣晓花,L-氨基酸生产的新技术——酶法拆分,山东食品科技2004(06),但是,目前产L-氨基酸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生产氨基酸的过程中,由于氨基酸的数量过多,原料无法对微生物长时间提供营养物质,当微生物缺乏营养物质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会减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L-氨基酸由以下原料制成:/n玉米粒30-45份、淀粉10-15份、葡萄糖15-20份、豆浆5-8份、尿素6-10份、甘蔗糖蜜6-8份、青霉素2-4份、磷酸盐6-8份、氨水10-15份、促进剂4-6份;/nL-氨基酸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原料中的玉米粒进行除杂,并挑拣出霉变的玉米粒,然后将玉米粒放入研磨装置内进行研磨,玉米粒研磨的程度为80-100目;/nS2:将S1中的玉米粉放入培养罐内,然后将原料中的淀粉、葡萄糖和尿素依次放入培养罐内,然后对培养罐进行加热搅拌,当原料搅拌结束后停止对培养罐加热并对培养罐进行降温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L-氨基酸由以下原料制成:
玉米粒30-45份、淀粉10-15份、葡萄糖15-20份、豆浆5-8份、尿素6-10份、甘蔗糖蜜6-8份、青霉素2-4份、磷酸盐6-8份、氨水10-15份、促进剂4-6份;
L-氨基酸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中的玉米粒进行除杂,并挑拣出霉变的玉米粒,然后将玉米粒放入研磨装置内进行研磨,玉米粒研磨的程度为80-100目;
S2:将S1中的玉米粉放入培养罐内,然后将原料中的淀粉、葡萄糖和尿素依次放入培养罐内,然后对培养罐进行加热搅拌,当原料搅拌结束后停止对培养罐加热并对培养罐进行降温处理;
S3:将S2中培养罐的温度降至30-35℃时此时向培养罐内加入微生物菌种,并将培养罐的温度保持在30-35℃,然后向培养罐内通入氧气培养10-12小时,当原料培养结束后即得到菌种基液;
S4:将S3中制备的菌种基液接种到发酵罐中的生产仓(21)内,并将原料中的豆浆、甘蔗糖蜜、青霉素、磷酸盐、氨水和促进剂依次注入发酵罐的生产仓(21)内,并向发酵罐内通入气体;
S5:在S4中原料发酵的过程中每隔2-3小时,自动向发酵罐内补充碳源,其中碳源为葡萄糖、尿素、氨水和促进剂的混合液,当原料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过滤提取即得到L-氨基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为腐烂后的奶酪和尿素的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S4中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上表面套接有罐盖(1);所述罐盖(1)中心线位置固连有锥形管(11),且锥形管(11)用于补料使用;所述锥形管(11)下方于罐盖(1)下表面固连有储物箱(12),且储物箱(12)为圆锥形设计;所述储物箱(12)出口处于储物箱(12)出口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橡胶层(13),且橡胶层(13)用于密封储物箱(12)使用;两个所述橡胶层(13)交错布置;所述罐盖(1)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通气孔;所述罐体(2)内表面于罐体(2)底部端面生产仓(21),且生产仓(21)为环形设计;所述生产仓(21)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液孔(22),且第一液孔(22)内均固连有生物膜;所述生产仓(21)上表面套接有仓盖(23);所述生产仓(21)内壁中开设有螺旋槽(24),且螺旋槽(24)环绕生产仓(21)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