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66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活性炭滤池、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除磷反应池和UHS系统,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A段(臭氧活性炭过滤):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臭氧降解有机物;S2、B段(生物活性炭过滤):通过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去除废水中的及氨氮和总氮;S3、除磷反应:通过除鳞反应池使得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充分反应生产不溶性微粒;S4、通过超滤膜对其他有害物进行拦截,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臭氧活性炭过滤、生物活性炭过滤、除磷反应:和UHS系统去除废水中的及氨氮和总氮,以及残留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化工园区废水,主要包括园区内各个企业自身污水处理站所排放的处理后的废水,所混合后的综合废水,通常来说,经企业自身处理后的水,其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水域功能标准,然而,由于收纳水体为劣V类水质,为了将排放指标提高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水质标准,需要在原来的综合废水处理站内,增加深度处理的系统,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目前,对于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的深度处理,采用的主要还是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通过水解酸化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再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形成复杂的食物链,通过微生物的自身代谢作用去除污染物。然而,由于收纳水体所包括的除了企业自身的生活污水外,还包含少量的工业废水,经企业污水站处理后,少量未完全降解的污染物,会对微生物产生明显的毒害抑制作用,影响深度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难以达到后续的排放标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活性炭滤池、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除磷反应池和UHS系统,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A段(臭氧活性炭过滤):向活性炭滤池中投加臭氧,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臭氧一方面直接降解有机物,减少进入活性炭池中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把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改变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强化后续活性炭工艺对于中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吸附降解和微生物分解;S2、B段(生物活性炭过滤):把S1步骤中处理的污水依次通入到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中,通过反硝化滤池的缺氧环境,使得活性炭床中大量生长繁殖反硝化菌形成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总氮,接着废水进入硝化滤池,通过曝气风机向硝化滤池提供大量的氧气,从而在低COD负荷的情况下,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从而通过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的自身代谢作用,再结合活性炭的自身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及氨氮和总氮,以及残留的小分子有机物的作用。S3、除磷反应:把S2步骤中处理的污水通入到除鳞反应池内,同时向池内加一定量的絮凝剂(FeCl3),对其进行预处理,使絮凝剂(FeCl3)与来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充分反应生产不溶性微粒。S4、UHS系统(浸没式超滤膜组件):把S3步骤中预处理的水通入到UHS系统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超滤膜对S3步骤中生成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拦截,从而达到除磷的效果,并通过超滤膜对其他有害物进行拦截,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HS系统包括进水泵、自清洗过滤器、膜池、过滤泵、反冲洗系统、化学清洗CIP/EFM系统、在线膜完整性检测系统、仪表空压机系统、配套的手动/自动阀门、在线各类仪表和控制检测元器件和PLC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膜池中的超滤膜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的均质网状结构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臭氧投加量:CODCr为1.4~1.7:1,所述絮凝剂(FeCl3)的投加量为0.4‰~0.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硝化滤池反应后的污水通过水泵回流到反硝化滤池中,为反硝化滤池中的反硝化细菌补充硝态氮,进而为反硝化作用提供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A段(臭氧活性炭过滤),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臭氧一方面直接降解有机物,并把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有利于强化后续活性炭工艺对于中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吸附降解和微生物分解,在B段(生物活性炭过滤),通过在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的自身代谢作用,结合活性炭的自身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及氨氮和总氮,以及残留的小分子有机物,再通过除磷反应和超滤膜过滤可以大大地提高为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提高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活性炭滤池、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除磷反应池和UHS系统,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A段(臭氧活性炭过滤):向活性炭滤池中投加臭氧,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臭氧一方面直接降解有机物,减少进入活性炭池中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把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改变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强化后续活性炭工艺对于中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吸附降解和微生物分解;S2、B段(生物活性炭过滤):把S1步骤中处理的污水依次通入到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中,通过反硝化滤池的缺氧环境,使得活性炭床中大量生长繁殖反硝化菌形成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总氮,接着废水进入硝化滤池,通过曝气风机向硝化滤池提供大量的氧气,从而在低COD负荷的情况下,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从而通过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的自身代谢作用,再结合活性炭的自身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及氨氮和总氮,以及残留的小分子有机物的作用,在运行初期,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活性炭滤池的吸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部分总氮,主要通过滤池内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而有机物则是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而当活性炭滤池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活性炭上微生物的累积,在活性炭上逐渐附着形成生物膜,当生物膜成熟后,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通过活性炭上附着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这一阶段成为活性炭滤池的生物降解阶段。在这一阶段,大部分氨氮和残留有机物,都是通过该阶段活性炭上生长的微生物进行去除。同时,由于A段臭氧活性炭过滤中臭氧分解提供的氧气,为B段生物活性炭前置反硝化提供部分氧气,为反硝化区缺氧提供环境,炭床中大量生长繁殖反硝化菌形成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总氮。后续进入硝化区通过曝气风机提供大量的氧气,在低COD负荷的情况下,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从而达到了降解废水中氨氮的总氮的作用。S3、除磷反应:把S2步骤中处理的污水通入到除鳞反应池内,同时向池内加一定量的絮凝剂(FeCl3),对其进行预处理,使絮凝剂(FeCl3)与来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充分反应生产不溶性微粒,投加少量的FeCl3经过后续的膜过滤后,不影响出水色度。S4、UHS系统(浸没式超滤膜组件):把S3步骤中预处理的水通入到UHS系统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超滤膜对S3步骤中生成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拦截,从而达到除磷的效果,并通过超滤膜对其他有害物进行拦截,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优先的,所述UHS系统包括进水泵、自清洗过滤器、膜池、过滤泵、反冲洗系统、化学清洗CIP/EFM系统、在线膜完整性检测系统、仪表空压机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活性炭滤池、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除磷反应池和UHS系统,其特征在于,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A段(臭氧活性炭过滤):向活性炭滤池中投加臭氧,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臭氧一方面直接降解有机物,减少进入活性炭池中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把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改变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强化后续活性炭工艺对于中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吸附降解和微生物分解;/nS2、B段(生物活性炭过滤):把S1步骤中处理的污水依次通入到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中,通过反硝化滤池的缺氧环境,使得活性炭床中大量生长繁殖反硝化菌形成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总氮,接着废水进入硝化滤池,通过曝气风机向硝化滤池提供大量的氧气,从而在低COD负荷的情况下,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从而通过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的自身代谢作用,再结合活性炭的自身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及氨氮和总氮,以及残留的小分子有机物的作用。/nS3、除磷反应:把S2步骤中处理的污水通入到除鳞反应池内,同时向池内加一定量的絮凝剂(FeCl3),对其进行预处理,使絮凝剂(FeCl3)与来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充分反应生产不溶性微粒。/nS4、UHS系统(浸没式超滤膜组件):把S3步骤中预处理的水通入到UHS系统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超滤膜对S3步骤中生成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拦截,从而达到除磷的效果,并通过超滤膜对其他有害物进行拦截,使其达到排放标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园区综合废水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活性炭滤池、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除磷反应池和UHS系统,其特征在于,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A段(臭氧活性炭过滤):向活性炭滤池中投加臭氧,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臭氧一方面直接降解有机物,减少进入活性炭池中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把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改变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强化后续活性炭工艺对于中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吸附降解和微生物分解;
S2、B段(生物活性炭过滤):把S1步骤中处理的污水依次通入到反硝化滤池和硝化滤池中,通过反硝化滤池的缺氧环境,使得活性炭床中大量生长繁殖反硝化菌形成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总氮,接着废水进入硝化滤池,通过曝气风机向硝化滤池提供大量的氧气,从而在低COD负荷的情况下,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从而通过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的自身代谢作用,再结合活性炭的自身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及氨氮和总氮,以及残留的小分子有机物的作用。
S3、除磷反应:把S2步骤中处理的污水通入到除鳞反应池内,同时向池内加一定量的絮凝剂(FeCl3),对其进行预处理,使絮凝剂(FeCl3)与来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充分反应生产不溶性微粒。
S4、U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全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益诺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