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01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涉及电池装置的技术,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和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一侧的上端安装有输出导管,下端安装有输入导管;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出导管通过管道连通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入导管连通;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水泵和散热器风扇电连接;所述电池箱体内加注有循环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使汽车电池具有温度控制和绝缘阻燃,预防热失控燃爆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
技术介绍
纯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唯一选择,也是当前国内外解决汽车污染、提倡低碳出行、推动绿色环保的一个重要举措。所谓纯电动汽车就是以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由电动机驱动行驶。电池是它的心脏和关键,也是它的生命和价值。对于很多人来说,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最近兴起的汽车类型,由于环境的影响导致我们现在传统的燃油汽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才会使得新能源汽车推广越来越广泛。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时间非常的短,所以在技术方面肯定会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并且安全性能也没能够经过太多的考验,所以在新能源汽车上市,并且销售之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当属车辆燃爆的情况,我们都知道车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燃爆。电池燃爆的基本原理,从表面现象看,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短路,二是泄露。电池短路,与我们平时遇见的两根电线(火线、零线)碰一起,冒火花、跳闸,没有本质区别,情况有两种。一是如果充电、放电过程中,发生热失控反应,就可能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甚至发生爆炸。二是如果发生碰撞、挤压、跌落等极端情况,导致电池内部短路,也会引起危险状况出现。目前电动车上的电池都是通过串并联成组工作,单个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后,局部释放的能量向周围传播,将可能加热周围电池引起周围电池的热失控,也称之为热失控在电池组内的“扩展”。电池单体热失控所释放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发生链式反应造成热失控的扩展,整个电池组的能量通过热失控释放出来,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现在市场电动汽车电池散热多采用1、导热硅胶片作为传热介质,动力电池导热硅胶片具有超高的导热、绝缘性能及良好的填缝能力,贴合于电芯与电芯之间;电池模组与电池模组之间;电池模组与外壳之间,施工简单方便,可以起到导热、绝缘、减震的功效,快速装热量有效传导出去,是目前动力电池散热的主流方式。2、采用气体(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结构简单,质量轻,有害气体产生时能有效通风,成本较低;不足之处在于:与电池壁面之间换热系数低,冷却速度慢,效率低。目前应用较多。以上两种方法均不能解决因过放、过充导致电池热失控而引起的短路、泄露故障,致使电池燃爆事故的发生。具有代表性的有2016年特斯拉起火事件、宝应市纯电动大客车半夜冒烟起火、上海宝山一辆电动汽车充电中自燃等;2017年北京蟹岛大火、奥地利特斯拉ModelS碰撞起火。2018年香洲一停车场3辆电动汽车起火、宁波6辆电动公交车起火事件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池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和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汽车电池具有温度控制和绝缘阻燃,预防热失控燃爆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和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一侧的上端安装有输出导管,下端安装有输入导管;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出导管通过管道连通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入导管连通;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水泵和散热器风扇电连接;所述电池箱体内加注有循环液。可选的,所述电池箱体的内底部安装有电池支架底座,所述电池支架底座上固定有多个电池,所述电池浸泡于所述循环液内。可选的,所述电池箱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电池固定支架,所述电池的侧壁卡接于所述电池固定支架上。可选的,所述循环液采用方棚油。可选的,所述温度控制单元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为12V车载电源。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首先解决了电池发热散热的问题。液冷散热系统通过液体流动与散热器内部表面摩擦带走大量的热量而起到散热作用的。与一般的热导热硅胶片、风冷散器相比,液冷散热系统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其缺点是比采用热导热硅胶片、风冷散热器技术的电池体积增大约25%。液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与其中循环液流速成正比,循环液的流速又与循环系统水泵功率相关。而且液体的热容量大,这就使得液体循环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本技术循环液采用方棚油,使电池块完全浸泡在循环液中,解决了电池电极点虚焊、脱焊产生电弧,造成燃爆的现象发生。方棚油是天然石油中经过蒸馏、精炼而获得的一种矿物油,是石油中的润滑油馏份经酸碱精制处理得到纯净稳定、粘度小、绝缘性好、冷却性好的液体天然碳氢化合物的、浅黄色透明液体混合物。方棚油按国标分为10#、25#、45#三种型号,质量指标闪点(闭杯)≥135℃,运动黏度(50℃)≤9.6×10-6m2/s,酸值≤0.03mgKOH/g,倾点<-22℃。主要具有:绝缘作用;方棚油具有比空气高得多的绝缘强度。绝缘材料浸在油中,不仅可提高绝缘强度,而且还可免受潮气的侵蚀。散热作用;方棚油的比热大,常用作冷却剂。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使油受热膨胀上升,通过油的上下对流,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消弧作用;由于方棚油导热性能好,且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能分触了大量气体,产生较大压力,从而提高了介质的灭弧性能,使电弧很快熄灭。与现有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相比,本技术装置具有制作方法简单,原材料易购且价格低廉,全天候监控电池充、放电的电池温度变化,预防效果显著。在普及新能源的今天,市场前景巨大,而且制作的装置具有温度控制、防止电池内部电弧的产生和电池燃爆,增加电池蓄电能力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的电池箱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输入导管、2为输出导管、3为循环液、4为电池、5为电池固定支架、6为电池箱体、7为电池支架底座、8为温度控制单元、9为水泵、10为管道、11为水箱、12为散热器、13为12V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和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一侧的上端安装有输出导管,下端安装有输入导管;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出导管通过管道连通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入导管连通;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水泵和散热器风扇电连接;所述电池箱体内加注有循环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和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一侧的上端安装有输出导管,下端安装有输入导管;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出导管通过管道连通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箱体的输入导管连通;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水泵和散热器风扇电连接;所述电池箱体内加注有循环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燃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的内底部安装有电池支架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宸赖昭君叶光斌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惠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