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99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包括驱动基板,驱动基板上方设置有电极层,电极层上方设置有蓝光光源,所述蓝光光源上表面镀有第一SiO2层,第一SiO2层上方设置有量子点光色转换膜,量子点光色转换膜上表面镀有第二SiO2层,第二SiO2层上贴附有防炫保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本全彩化技术只需要转移一次蓝色LED,大幅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利用第一SiO2和第二SiO2层对量子点光色转换膜进行有效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
本技术属于LED显示屏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
技术介绍
Micro-LED显示技术是将传统的无机LED阵列微小化,每个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的寻址、点亮。简单的讲,可以看作是小间距LED的尺寸进一步缩小至10微米量级。Micro-LED的显示方式十分直接,将10微米尺度的LED芯片连接到TFT驱动基板上,从而实现对每个芯片放光亮度的精确控制,进而实现图像显示。Micro-LEDDisplay的显示原理与制作方法,是将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其尺寸仅在10μm等级左右;后将Micro-LED批量式转移至电路基板上,其基板可为硬性、软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再利用物理沉积制程完成保护层与上电极,即可进行上基板的封装,完成结构简单的Micro-LED显示屏。要制成显示器,其基板表面必须制作成如同LED显示器般之阵列结构,且每一个点画素必须可寻址控制、单独驱动点亮。若透过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驱动则为主动寻址驱动架构,Micro-LED与阵列基板CMOS间可透过封装技术结合。黏贴完成后Micro-LED能藉由整合微透镜阵列,提高亮度及对比度。Micro-LED阵列经由垂直交错的正、负栅状电极连结每一颗Micro-LED的正、负极,透过电极线的依序通电,透过扫描方式点亮Micro-LED以显示影像。量子点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应用于照明或显示等设备,因其激发谱宽、单色性好、发光峰波长可调、转换效率高,能够实现对光色稳定(光谱的精准调控)和背光产品色域的有效提升,并用以弥补或替代稀土掺杂荧光粉在能级分布和发光效率上的不足,更具经济优势和应用前景。量子点用于LED和OLED显示器,相对于传统的有机荧光粉,量子点具有发光波长可调(可覆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荧光量子效率高(可大于90%)、颗粒尺寸小、色彩饱和度高、可低价溶液加工、稳定性高等优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色纯度的发光使得其色域已经可以超过HDTV标准色三角。因此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平板显示和照明。量子点LED或OLED显示面板,一般采用蓝色LED/OLED作为蓝光光源,上面贴合量子点光色转换膜片,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量子点光色转换膜片的制作,如申请号为201910596256.6,名称为图案化量子点膜制备方法及量子点,公开了将量子点材料制作成量子点油墨,采用喷墨打印或者凹版打印的工艺将量子点油墨以特定的图案沉积在基材上,量子点油墨在透明基材上固化后,再涂一层保护膜,完全固化后形成量子点膜,其保护膜是采用UV胶即透明胶,由于量子点材料水氧稳定性差,常规的UV胶封装下寿命短、失效快,普通的封装方式不能实现对量子点材料的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本全彩化技术只需要转移一次蓝色LED,大幅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利用第一SiO2和第二SiO2层对量子点光色转换膜进行有效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包括驱动基板,驱动基板上方设置有电极层,电极层上方设置有蓝光光源,所述蓝光光源上表面镀有第一SiO2层,第一SiO2层上方设置有量子点光色转换膜,量子点光色转换膜上表面镀有第二SiO2层,第二SiO2层上贴附有防炫保护膜。进一步的所述蓝光光源为蓝色Micro-LED或蓝色Mini-LED。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光色转换膜包括红色、绿色和透明子像素,三种颜色子像素呈规则阵列,且相互之间设置有BM,Micro-LED或蓝色Mini-LED与子像素为一一对应。进一步的红色子像素的材料为红色量子点油墨,绿色子像素的材料为绿色量子点油墨,透明子像素的材料为透明油墨。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光色转换膜由量子点油墨和透明油墨印刷至第一SiO2层上方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目前Micro-LED显示屏的大规模商业生产仍面临层层技术瓶颈,包括磊晶与芯片、转移、全彩化、电源驱动、检测与修复技术六大面向。过去普遍认为最大瓶颈是转移技术,如Pick&Place转移、流体组装、雷射转印,以及RolltoPlate等,采用本全彩化技术只需要转移一次单色(蓝色)LED,大幅提高产品的良品率;2、在LCD或是OLED显示器无法达到的规格,Micro-LED技术可以进行补足;3、利用第一SiO2和第二SiO2层对量子点光色转换膜进行有效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4、在驱动基板为可折叠时,整个Micro-LED显示屏则实现可整体弯折;5、本技术中方法可以生产Micro-LED及Mini-LED显示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量子点光色转换膜与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技术中所采用的凹版移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驱动基板;2、电极层;3、蓝光光源;4、量子点光色转换膜;41、红色子像素;42、绿色子像素;43、透明子像素;5、防炫保护膜;61、第一SiO2层;62、第二SiO2层;7、BM;81、油墨滚筒;82、凹版滚筒;83、移印滚筒;84、清洁滚筒;85、刮刀;86、油墨仓;87、治具;88、工件。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包括驱动基板1,驱动基板1上方设置有电极层2,电极层2上方设置有蓝光光源3,所述蓝光光源3上表面镀有第一SiO2层61,第一SiO2层61上方设置有量子点光色转换膜4,量子点光色转换膜4上表面镀有第二SiO2层62,第二SiO2层62上贴附有防炫保护膜5。在本实施例中的蓝光光源3采用蓝色的Micro-LED或Mini-LED,本实施例中以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包括驱动基板,驱动基板上方设置有电极层,电极层上方设置有蓝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光源上表面镀有第一SiO2层,第一SiO2层上方设置有量子点光色转换膜,量子点光色转换膜上表面镀有第二SiO2层,第二SiO2层上贴附有防炫保护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包括驱动基板,驱动基板上方设置有电极层,电极层上方设置有蓝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光源上表面镀有第一SiO2层,第一SiO2层上方设置有量子点光色转换膜,量子点光色转换膜上表面镀有第二SiO2层,第二SiO2层上贴附有防炫保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光源为蓝色Micro-LED或蓝色Mini-LE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耀升江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