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86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设备领域的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固定于装置本体的一侧外表面,装置本体为无盖箱体结构,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电机和循环水泵,风扇电机固定于左箱壁的外侧表面,风扇电机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设在左箱壁中的风扇,循环水泵固定于左箱壁的外侧表面,循环水泵的底部联通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固定在装置本体的外侧底部,第一水管的外侧固定有排水口,第一水管的顶端连通有散热片,散热片固定在装置本体的前箱壁的外侧表面,散热片的顶端连通有第二水管,保证装置本体内的温度始终低于主机箱的温度,避免出现高温对主板和其他结构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主机散热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
技术介绍
计算机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体,通常包括CPU、内存、硬盘、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在网络技术中是关于发送与接收信息的终端设备,通常,主机装上软件后已经是一台能够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有专门用途的计算机通常只有主机,没有其他外设,而高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吸收,然后发散到机箱内或者机箱外,保证计算机部件的温度正常,散热器的种类非常多,CPU、显卡、主板芯片组、硬盘、机箱、电源甚至光驱和内存都会需要散热器,这些不同的散热器是不能混用的,而其中我们最常接触的就是CPU的散热器。依照从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方式,可以将散热器分为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前者常见的是风冷散热器,而后者常见的就是散热片。进一步细分散热方式,可以分为风冷,热管,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等等。而现有的散热设备由于只采用单一的散热方式,导致散热的效果一般,对于主板中的电路的威胁依然存在,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液冷管总内部的冷却液更换时,需要拆卸再进行更换、添加,比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散热的效果一般;更换冷却液较为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固定于装置本体的一侧外表面,所述装置本体为无盖箱体结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电机和循环水泵,所述风扇电机固定于左箱壁的外侧表面,所述风扇电机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设在左箱壁中的风扇,所述循环水泵固定于左箱壁的外侧表面,所述循环水泵的底部联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固定在装置本体的外侧底部,所述第一水管的外侧固定有排水口,所述第一水管的顶端连通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固定在装置本体的前箱壁的外侧表面,所述散热片的顶端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外侧固定有进水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电机与外接220V交流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风扇与风扇电机传动连接,且所述装置本体中远离左箱壁的一侧也设有风扇电机结构,本装置中采用液冷和风冷结合的方式,将计算机主机箱进行散热,减小散热的时间,并且提高散热的效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的顶部开设有空腔结构,所述循环水泵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且所述装置本体中远离左箱壁的一侧也设有通孔和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和通孔一方面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接线,另一方面,方便计算机箱与外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片设有多组,且所述散热片结构为中空结构,所述装置本体中远离前箱壁的一侧也设有散热片结构,设置多组散热片,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加快散热的速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的顶端均设有球阀,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将内部的冷却液更换和添加,使用者还可以关闭球阀,减少冷却液的蒸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相邻的两组散热片之间的距离大于2厘米,由于在冷却过程中,在散热片的外侧表面会凝结有小水珠,长时间的冷却之后,会出现冰晶覆盖在散热片的表面,进而影响散热的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其中的循环水管结构和散热片结构,在使用者启动两侧的循环水泵之后,可以将冷却液包裹整个装置本体的两个侧壁,另外两个侧壁通过风扇进行气体和热量交换,保证装置本体内的温度始终低于主机箱的温度,避免出现高温对主板和其他结构的损坏。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循环水泵结构,使用者可以开启球阀,将冷却液从进水口加入,再从排水口收回,形成外循环,使用者还可以在加入冷却液之后,关闭球阀,开启循环水泵,形成内循环,对于管中的冷却液,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添加和更换,避免出现冷却液时间较长,冷却效果变弱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左箱壁;3、前箱壁;4、散热装置;41、风扇电机;411、风扇;42、循环水泵;421、第一水管;422、排水口;423、进水口;424、第二水管;43、空腔;44、通孔;45、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散热装置4,散热装置4固定于装置本体1的一侧外表面,装置本体1为无盖箱体结构,散热装置4包括风扇电机41和循环水泵42,风扇电机41固定于左箱壁2的外侧表面,风扇电机4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设在左箱壁2中的风扇411,循环水泵42固定于左箱壁2的外侧表面,循环水泵42的底部联通有第一水管421,第一水管421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外侧底部,第一水管421的外侧固定有排水口422,第一水管421的顶端连通有散热片45,散热片45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前箱壁3的外侧表面,散热片45的顶端连通有第二水管424,第二水管424的外侧固定有进水口423。其中,风扇电机41与外接220V交流电源电性连接,风扇411与风扇电机41传动连接,且装置本体1中远离左箱壁2的一侧也设有风扇电机41结构,本装置中采用液冷和风冷结合的方式,将计算机主机箱进行散热,减小散热的时间,并且提高散热的效率;风扇411的顶部开设有空腔43结构,循环水泵42的两侧开设有通孔44,且装置本体1中远离左箱壁2的一侧也设有通孔44和空腔43结构,空腔43和通孔44一方面可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接线,另一方面,方便计算机箱与外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散热片45设有多组,且散热片45结构为中空结构,装置本体1中远离前箱壁3的一侧也设有散热片45结构,设置多组散热片45,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加快散热的速度。进水口423和排水口422的顶端均设有球阀,使用者可以通过进水口423和排水口422将内部的冷却液更换和添加,使用者还可以关闭球阀,减少冷却液的蒸发;相邻的两组散热片45之间的距离大于2厘米,由于在冷却过程中,在散热片45的外侧表面会凝结有小水珠,长时间的冷却之后,会出现冰晶覆盖在散热片45的表面,进而影响散热的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计算机的主机箱放入装置本体1中,将循环水泵42和风扇电机41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此时,风扇电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散热装置(4),所述散热装置(4)固定于装置本体(1)的一侧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为无盖箱体结构,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风扇电机(41)和循环水泵(42),所述风扇电机(41)固定于左箱壁(2)的外侧表面,所述风扇电机(4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设在左箱壁(2)中的风扇(411),所述循环水泵(42)固定于左箱壁(2)的外侧表面,所述循环水泵(42)的底部联通有第一水管(421),所述第一水管(421)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外侧底部,所述第一水管(421)的外侧固定有排水口(422),所述第一水管(421)的顶端连通有散热片(45),所述散热片(45)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前箱壁(3)的外侧表面,所述散热片(45)的顶端连通有第二水管(424),所述第二水管(424)的外侧固定有进水口(4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散热装置(4),所述散热装置(4)固定于装置本体(1)的一侧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为无盖箱体结构,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风扇电机(41)和循环水泵(42),所述风扇电机(41)固定于左箱壁(2)的外侧表面,所述风扇电机(4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设在左箱壁(2)中的风扇(411),所述循环水泵(42)固定于左箱壁(2)的外侧表面,所述循环水泵(42)的底部联通有第一水管(421),所述第一水管(421)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外侧底部,所述第一水管(421)的外侧固定有排水口(422),所述第一水管(421)的顶端连通有散热片(45),所述散热片(45)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前箱壁(3)的外侧表面,所述散热片(45)的顶端连通有第二水管(424),所述第二水管(424)的外侧固定有进水口(4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主机箱高效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机(41)与外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子妍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鼎盛咨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