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春佑专利>正文

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861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包括:基部;包含入口连接部与出口连接部的盖部;冷凝器本体;液体传输管连接于冷凝器本体与盖部的入口连接部;还包括设置于入口连接部与液体传输管之间的二级压差控制结构;二级压差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压差控制结构和第二压差控制结构,第一压差控制结构设置于第二压差控制结构下方;第一压差控制结构和第二压差控制结构均包括一圆柱形本体,本体上下表面中心开有圆形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可在液体输送管道中创造出压力差,提高液体流速,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
技术介绍
高温不但会使集成电路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导致高温的热量不是来自计算机外,而是计算机内部。液体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吸收,保证计算机部件的温度正常。液体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与其中散热液流速成正比,且水的热容量大,这就使得水冷制冷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4111711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相变化散热系统,该专利提到了在液体输送管道中设置孔径小于1000微米的多孔结构压差板件,从而达到不使用泵即可实现流体循环流动的目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流体流经压差板件时无法创造出足够的压力差,流速有限,影响到散热效果。为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有必要对该专利技术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该压差控制结构可在液体中创造压差,提高液体流速,提高散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具备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包括:一基部(11),包含多个传导件;一盖部(12),嵌合于该基部(11)而与该基部(11)形成容置腔室(10),所述传导件位于容置腔室(10)内,所述盖部(12)包含一入口连接部(124)与一出口连接部;一冷凝器(5),包括有一冷凝器本体(51)、一液体传输管(53)及一蒸汽传输管(54),其中该液体传输管(53)连接于该冷凝器本体(51)与该盖部(12)的该入口连接部(124)之间,该蒸汽传输管(54)连接于该冷凝器本体(51)与该盖部(12)的该出口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压差控制结构,所述二级压差控制结构设置于入口连接部(124)与液体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二级压差控制结构的液体散热器,包括:一基部(11),包含多个传导件;一盖部(12),嵌合于该基部(11)而与该基部(11)形成容置腔室(10),所述传导件位于容置腔室(10)内,所述盖部(12)包含一入口连接部(124)与一出口连接部;一冷凝器(5),包括有一冷凝器本体(51)、一液体传输管(53)及一蒸汽传输管(54),其中该液体传输管(53)连接于该冷凝器本体(51)与该盖部(12)的该入口连接部(124)之间,该蒸汽传输管(54)连接于该冷凝器本体(51)与该盖部(12)的该出口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压差控制结构,所述二级压差控制结构设置于入口连接部(124)与液体传输管(53)之间;
所述二级压差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压差控制结构(15)和第二压差控制结构(16),第一压差控制结构(15)设置于第二压差控制结构(16)下方;所述第一压差控制结构(15)和第二压差控制结构(16)均包括一圆柱形本体(151),所述本体(151)上下表面中心开有圆形通孔(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佑郑子华廖大军王潇洋
申请(专利权)人:林春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