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智能车及具有其的智能网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80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2
本申请涉及微缩智能车及具有其的智能网联系统,包括底盘、中间层和车壳,中间层设有底板;底盘上设有动力装置和电力装置,电力装置与动力装置电连接;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核心处理器、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和车路协同显示屏;激光雷达贯穿并伸出车壳设置,视觉传感器贯穿并伸出车壳设置,视觉传感器处于底板的前端;车路协同显示屏和核心处理器设置在底板和车壳之间;车壳顶端开设有穿孔,全局定位发射装置上设有信号灯,信号灯贯穿穿孔,并伸出车壳设置;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设有多个,多个红外激光传感器组绕底板的侧壁周向设置,多个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贯穿并伸出车壳设置。由此,降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缩智能车及具有其的智能网联系统
本公开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缩智能车即具有其的智能网联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主要由具备计算能力的车载系统、具备感知和通信能力的智能路侧系统和远程云计算服务平台三大部分构成,各部分间依赖多模式互联通信进行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以提高现有交通系统效率、安全和舒适度。但在智能网联发展过程中存在研究成本高和受到场地限制的问题,且一些高校、科研机构无法提供多车测试环境以及足够大的测试场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微缩智能车及具有其的智能网联系统,可以降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成本。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缩智能车,包括底盘、中间层和车壳,其中,所述中间层设有底板,且所述底盘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层的底端,所述车壳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层的顶端;所述底盘上设有动力装置和电力装置,所述电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电力装置为所述动力装置提供电源,并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底盘运动;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核心处理器、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和车路协同显示屏;所述核心处理器、所述激光雷达、所述视觉传感器、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和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端;且所述激光雷达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所述视觉传感器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且所述视觉传感器处于底板的前端;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车壳之间,所述核心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车壳之间,且所述核心处理器与所述激光雷达、所述视觉传感器、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均电连接;所述车壳顶端开设有穿孔,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上设有信号灯,且所述信号灯贯穿所述穿孔,并伸出车壳设置;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绕所述底板的侧壁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圈和转向装置,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与所述电力装置电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舵机、电机、电机控制器、编码器、测量齿轮和惯导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左前轮转向臂、右前轮转向臂和转向拉杆;所述左前轮转转向臂与所述左前轮固定连接,所述右前轮转向臂与所述右前轮固定连接,所述左前轮转向臂和所述右前轮转向臂铰接在所述转向拉杆的同一侧;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测量齿轮啮合,且所述测量齿轮与所述编码器的输出轴啮合,以通过所述电机的转速测量所述底盘的车轮转速;所述惯导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惯导装置与核心处理器电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盘上还固定安装有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电力装置电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底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侧板,所述底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侧板;且所述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分别与所述车壳的左内侧壁、右内侧壁贴合;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包括第一红外激光组、第二红外激光组、第三红外激光组和第四红外激光组,且所述第一红外激光组、所述第二红外激光组、所述第三红外激光组和所述第四红外激光组中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所述第一红外激光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板面,所述第二红外激光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板面,所述第三红外激光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板面,所述第四红外激光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板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红外激光组包括第一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所述第二红外激光组包括第二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所述第三红外激光组包括第三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和第四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且两个所述第三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和所述第四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四红外激光组包括第五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和第六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且两个所述第五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和所述第六红外激光传感器单体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托架,所述托架呈“U”形板状,所述托架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托架的“U”口向下设置;所述托架的两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托架的两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底板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所述托架的顶板与所述激光雷达相匹配,所述激光雷达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架的顶板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支架,且所述穿孔靠近所述车壳尾部设置;所述定位支架的顶端设有与所述车壳斜度相匹配的定位斜面,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斜面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支架,所述显示屏支架设置靠近所述车壳尾部设置;所述显示屏支架的顶端设有与所述车壳斜度相匹配的显示屏斜面,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显示屏斜面上。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微缩智能车、智能沙盘和调度设备,所述智能沙盘上设有交通车道、路测单元设备和全局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微缩智能车上的所述激光雷达和所述视觉传感器获取所述交通车道信息,并在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上生成所述交通车道的高精地图;所述微缩智能车和所述路测单元设备通讯连接,以使所述微缩智能车获取路测信息;所述微缩智能车与所述全局定位装置通讯连接,以使所述全局定位装置捕获所述微缩智能车的位置信息;所述微缩智能车与所述调度设备通讯连接,所述路测单元设备与所述调度设备通讯连接,所述全局定位装置与所述调度设备通讯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测单元设备包括智能红绿灯信号对外广播设备、智能电子限速牌、智能停车场诱导设备、智能交通诱导设备、智能道路检测设备和智能自动无线充电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本公开实施例微缩智能车搭建的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可以构建道路的高精度地图,而核心处理器能够完成多种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和本地实时性算法的边缘计算。本公开上搭载的红外激光传感器组绕车身的周向设置可以三百六十度的感知障碍物的情况。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可以向外部发射信号,由此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车路协同显示屏可以显示车辆周围的路况信息。由此,通过上述的各种装置及传感器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可以实现车车通信、车路协同和人车互动功能。使得本公开实施例微缩智能车降低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成本,使得高校或研究所的教授专家可以在室内进行调试。同时本微缩智能车代替了真车测试,增加了安全系数,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了车辆的维修成本和维修周期。同时本公开实施例微缩智能车分为了底盘、中间层和车壳三个部分,由此,可以使得本微缩智能车的结构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缩智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中间层和车壳,其中,所述中间层设有底板,且所述底盘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层的底端,所述车壳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层的顶端;/n所述底盘上设有动力装置和电力装置,所述电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电力装置为所述动力装置提供电源,并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底盘运动;/n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核心处理器、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和车路协同显示屏;/n所述核心处理器、所述激光雷达、所述视觉传感器、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和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端;且/n所述激光雷达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所述视觉传感器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且所述视觉传感器处于底板的前端;/n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车壳之间,所述核心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车壳之间,且所述核心处理器与所述激光雷达、所述视觉传感器、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均电连接;/n所述车壳顶端开设有穿孔,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上设有信号灯,且所述信号灯贯穿所述穿孔,并伸出车壳设置;/n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绕所述底板的侧壁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缩智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中间层和车壳,其中,所述中间层设有底板,且所述底盘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层的底端,所述车壳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层的顶端;
所述底盘上设有动力装置和电力装置,所述电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电力装置为所述动力装置提供电源,并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底盘运动;
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核心处理器、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和车路协同显示屏;
所述核心处理器、所述激光雷达、所述视觉传感器、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和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端;且
所述激光雷达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所述视觉传感器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且所述视觉传感器处于底板的前端;
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车壳之间,所述核心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车壳之间,且所述核心处理器与所述激光雷达、所述视觉传感器、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所述车路协同显示屏、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均电连接;
所述车壳顶端开设有穿孔,所述全局定位发射装置上设有信号灯,且所述信号灯贯穿所述穿孔,并伸出车壳设置;
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绕所述底板的侧壁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贯穿并伸出所述车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缩智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圈和转向装置,且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端;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与所述电力装置电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舵机、电机、电机控制器、编码器、测量齿轮和惯导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左前轮转向臂、右前轮转向臂和转向拉杆;
所述左前轮转转向臂与所述左前轮固定连接,所述右前轮转向臂与所述右前轮固定连接,所述左前轮转向臂和所述右前轮转向臂铰接在所述转向拉杆的同一侧;
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舵机电连接;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测量齿轮啮合,且所述测量齿轮与所述编码器的输出轴啮合,以通过所述电机的转速测量所述底盘的车轮转速;
所述惯导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惯导装置与核心处理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缩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还固定安装有电池管理装置,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与所述电力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缩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底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侧板,所述底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侧板;且
所述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分别与所述车壳的左内侧壁、右内侧壁贴合;
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组包括第一红外激光组、第二红外激光组、第三红外激光组和第四红外激光组,且所述第一红外激光组、所述第二红外激光组、所述第三红外激光组和所述第四红外激光组中包括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宝海程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