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75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它依次包括超声波清洗槽、喷淋清洗槽、热浸洗槽、烘干槽Ⅰ、自乳化渗透槽、后乳化渗透槽、自动静电喷涂槽、预清洗喷淋槽、乳化槽、停止乳化槽、终清洗喷淋槽、手工补洗槽、烘干槽Ⅱ、显像槽Ⅰ和显像槽Ⅱ,它们都设在行车框架内的地面上,在所述行车框架上设有两套行车,它们分为前行车和后行车,两者配合使用,所述行车与行车吊具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操作,工作效率高,产品一次性通过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零件检测生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零件无损探伤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叶片类零部件等都需要进行清洗、荧光渗透后检测其是否存在缺陷。现有的检测线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不高,费时费力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操作,工作效率高,产品一次性通过检测的高效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它依次包括超声波清洗槽、喷淋清洗槽、热浸洗槽、烘干槽Ⅰ、自乳化渗透槽、后乳化渗透槽、自动静电喷涂槽、预清洗喷淋槽、乳化槽、停止乳化槽、终清洗喷淋槽、手工补洗槽、烘干槽Ⅱ、显像槽Ⅰ和显像槽Ⅱ,它们都设在行车框架内的地面上,在所述行车框架上设有两套行车,它们分为前行车和后行车,两者配合使用,所述行车与行车吊具相连。所述行车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设在立柱顶部,在所述横梁下方的立柱上设有水平支撑梁,所述水平支撑梁分为水平支撑梁Ⅰ和水平支撑梁Ⅱ,它们之间留有间距且设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水平支撑梁通过连接梁与横梁相连。所述行车设在水平支撑梁上。所述行车吊具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若干垂直架和水平架,所述垂直架和水平架通过滚动轴承相连,在所述垂直架上部设有升降电机,在所述水平架中部设有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开爪电机,所述开爪电机的输出端与开爪丝杆相连,在所述开爪丝杆下端设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与吊爪相连,所述吊爪的上端通过转座与水平架连接。所述伸缩架包括升降座,以及与其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端与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外端与吊爪活动连接。零件放在零件筐内,通过行车吊具运转。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超声波清洗槽、喷淋清洗槽、热浸洗槽、烘干槽Ⅰ、自乳化渗透槽、后乳化渗透槽、自动静电喷涂槽、预清洗喷淋槽、乳化槽、停止乳化槽、终清洗喷淋槽、手工补洗槽、烘干槽Ⅱ、显像槽Ⅰ和显像槽Ⅱ,可以一次性通过检测,确定产品是否有缺陷,另外采用两套行车,前后配合使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整个生产线前后检测控制在30分钟左右,本系统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符合实际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超声波清洗槽、喷淋清洗槽、热浸洗槽、烘干槽Ⅰ、自乳化渗透槽、后乳化渗透槽、自动静电喷涂槽、预清洗喷淋槽、乳化槽、停止乳化槽、终清洗喷淋槽、手工补洗槽、烘干槽Ⅱ、显像槽Ⅰ和显像槽Ⅱ与行车框架的设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设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行车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伸缩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它依次包括超声波清洗槽1、喷淋清洗槽2、热浸洗槽3、烘干槽Ⅰ4、自乳化渗透槽5、后乳化渗透槽6、自动静电喷涂槽7、预清洗喷淋槽8、乳化槽9、停止乳化槽10、终清洗喷淋槽11、手工补洗槽12、烘干槽Ⅱ13、显像槽Ⅰ14和显像槽Ⅱ15,它们都设在行车框架16内的地面上,在所述行车框架16上设有两套行车17,它们分为前行车和后行车,两者配合使用,所述行车17与行车吊具18相连;所述行车框架16包括立柱19和横梁20,所述横梁20设在立柱19顶部,在所述横梁20下方的立柱19上设有水平支撑梁,所述水平支撑梁分为水平支撑梁Ⅰ21和水平支撑梁Ⅱ22,它们之间留有间距且设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水平支撑梁通过连接梁23与横梁20相连;所述行车17设在水平支撑梁上;所述行车吊具18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若干垂直架24和水平架25,所述垂直架24和水平架25通过滚动轴承相连,在所述垂直架24上部设有升降电机26,在所述水平架25中部设有支撑座27,在所述支撑座27上设有开爪电机28,所述开爪电机28的输出端与开爪丝杆29相连,在所述开爪丝杆29下端设有伸缩架30,所述伸缩架30与吊爪31相连,所述吊爪31的上端通过转座32与水平架25连接;所述伸缩架30包括升降座33,以及与其相连的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外端与连接板35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5外端与吊爪31活动连接。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超声波清洗槽、喷淋清洗槽、热浸洗槽、烘干槽Ⅰ、自乳化渗透槽、后乳化渗透槽、自动静电喷涂槽、预清洗喷淋槽、乳化槽、停止乳化槽、终清洗喷淋槽、手工补洗槽、烘干槽Ⅱ、显像槽Ⅰ和显像槽Ⅱ,可以一次性通过检测,确定产品是否有缺陷,另外采用两套行车,前后配合使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整个生产线前后检测控制在30分钟左右,本系统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符合实际使用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超声波清洗槽(1)、喷淋清洗槽(2)、热浸洗槽(3)、烘干槽Ⅰ(4)、自乳化渗透槽(5)、后乳化渗透槽(6)、自动静电喷涂槽(7)、预清洗喷淋槽(8)、乳化槽(9)、停止乳化槽(10)、终清洗喷淋槽(11)、手工补洗槽(12)、烘干槽Ⅱ(13)、显像槽Ⅰ(14)和显像槽Ⅱ(15),它们都设在行车框架(16)内的地面上,在所述行车框架(16)上设有两套行车(17),它们分为前行车和后行车,两者配合使用,所述行车(17)与行车吊具(18)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超声波清洗槽(1)、喷淋清洗槽(2)、热浸洗槽(3)、烘干槽Ⅰ(4)、自乳化渗透槽(5)、后乳化渗透槽(6)、自动静电喷涂槽(7)、预清洗喷淋槽(8)、乳化槽(9)、停止乳化槽(10)、终清洗喷淋槽(11)、手工补洗槽(12)、烘干槽Ⅱ(13)、显像槽Ⅰ(14)和显像槽Ⅱ(15),它们都设在行车框架(16)内的地面上,在所述行车框架(16)上设有两套行车(17),它们分为前行车和后行车,两者配合使用,所述行车(17)与行车吊具(1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续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框架(16)包括立柱(19)和横梁(20),所述横梁(20)设在立柱(19)顶部,在所述横梁(20)下方的立柱(19)上设有水平支撑梁,所述水平支撑梁分为水平支撑梁Ⅰ(21)和水平支撑梁Ⅱ(22),它们之间留有间距且设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水平支撑梁通过连接梁(23)与横梁(2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零件无损探伤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裕峰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美达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