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40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包括支板、曲形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板的两侧安装有竖板,且竖板的内侧贯穿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内侧安装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滑块,并且第一滑块的下方预留有滑槽,所述曲形板位于活动板的内壁,且曲形板的内侧安装有管体,所述支板的下方安装有内杆。该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与现有的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相比,便于用户随时对管体进行拆卸,装置夹紧操作简单,夹紧固定效果好,当管体支撑高度需要进行调节时,用户无需手动将管体搬起,方便了用户随时对支板高度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
本技术涉及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
,具体为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
技术介绍
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管道支架对用于管道进行支撑,管道支架在任何有余热回流管道敷设的地方都会用到,所以又被称作管道支座、管部等。现在市场上的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支撑效果一般,使得管体在支撑过程中易发生晃动,管体放置于地面上由于管体发生余热回流时易发生温度过高情况烫伤工人,当管体支撑高度需要进行调节时,用户需要手动将管体搬起,不便于用户随时对支板高度进行固定,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用户随时对管体进行拆卸,装置夹紧操作简单,夹紧固定效果好,当管体支撑高度需要进行调节时,用户无需手动将管体搬起,方便了用户随时对支板高度进行固定的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包括支板(1)、曲形板(7)和固定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两侧安装有竖板(2),且竖板(2)的内侧贯穿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内侧安装有活动板(4),且活动板(4)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滑块(5),并且第一滑块(5)的下方预留有滑槽(6),所述曲形板(7)位于活动板(4)的内壁,且曲形板(7)的内侧安装有管体(8),所述支板(1)的下方安装有内杆(9),且内杆(9)的外壁固定有第二滑块(10),并且第二滑块(10)的外侧安装有底板(11),所述固定板(12)位于内杆(9)的中间位置,且固定板(12)的外壁固定有第二螺纹杆(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包括支板(1)、曲形板(7)和固定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两侧安装有竖板(2),且竖板(2)的内侧贯穿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内侧安装有活动板(4),且活动板(4)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滑块(5),并且第一滑块(5)的下方预留有滑槽(6),所述曲形板(7)位于活动板(4)的内壁,且曲形板(7)的内侧安装有管体(8),所述支板(1)的下方安装有内杆(9),且内杆(9)的外壁固定有第二滑块(10),并且第二滑块(10)的外侧安装有底板(11),所述固定板(12)位于内杆(9)的中间位置,且固定板(12)的外壁固定有第二螺纹杆(13),并且第二螺纹杆(13)的顶部贯穿有卡板(14),所述卡板(14)的上方安装有套块(15),且卡板(14)的内侧贯穿有转轴(16),并且卡板(14)的下方安装有外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吸附塔的余热回流管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兴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仕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