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40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线支撑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基座、螺杆和升降连杆,螺杆的两端与基座可转动的连接,升降连杆的第一端套接在螺杆上,螺杆沿其轴向转动带动升降连杆上升,升降连杆的第二端与支撑组件相抵接,以使升降组件用于抵顶支撑组件上升,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输油管线;通过设置套装在螺杆上的升降连杆,调整螺杆能够带动升降连杆上升,进而抵顶支撑组件上升,以实现对支撑组件的支撑高度的调整,无需外力抬升设备以及调节多个连接螺栓,调节简单便利、操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线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储运
,尤其涉及一种管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凡是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原油产品的企业和单位都称为油库,油库与油库之间,可通过输油管线进行连通。油库与油库之间通常需要架设输油管线进行连接,输油管线需要采用支撑装置架起。支撑装置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部分管线所在的地基下沉,需要定期对该处支撑装置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因此,如何实现对支撑装置支撑高度的调节成为研究热点。现有技术中,采用可调节支撑高度的支撑装置支撑输油管线,可调节支撑高度的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螺栓连接并固定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之间距离,以形成稳定的支撑高度抵顶在地面和输油管线之间。在需要进行支撑高度调整时,先拧松各连接螺栓,然后利用外力设备抬高上支撑腿,最后逐个拧紧各个连接螺栓以再次固定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之间距离形成的新的支撑高度。然而,现有支撑装置在进行支撑高度调节时,需要借助外力抬升设备,并依次调节多个连接螺栓,调节过程繁琐、操作耗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管线支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支撑装置在进行支撑高度调节时,需要借助外力抬升设备,并依次调节多个连接螺栓,调节过程繁琐、操作耗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线支撑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基座、螺杆和升降连杆,所述螺杆的两端与所述基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一端套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沿其轴向转动带动所述升降连杆上升,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接,以使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抵顶所述支撑组件上升;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输油管线。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上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沿所述螺杆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升降连杆包括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另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上设有安装块,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安装块并通过两端与所述基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安装块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位于所述安装块的两侧。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随所述升降连杆的上升始终支撑所述支撑组件。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三连杆和两个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基座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铰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弹簧始终抵顶所述第二滑块。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和与所述上基座连接的下基座,所述下基座具有支撑侧壁,所述螺杆的两端与所述支撑侧壁的下端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上基座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接;所述上基座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支撑块并通过两端与所述上基座连接,所述支撑块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螺栓、至少两个支撑螺纹套和至少两个固定螺纹套,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基座上具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固定螺纹套连接;所述支撑螺纹套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基座之间的所述连接螺栓上,所述支撑螺纹套的底部用于抵顶所述基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支撑座,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座相抵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支撑件的底部相抵接,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输油管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支撑腿和加强筋,所述支撑腿底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还通过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所述支撑腿顶部具有与输油管线相配的凹槽,所述支撑腿通过所述凹槽用于支撑输油管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底部具有与所述支撑座相配合的抵顶凹槽,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抵顶凹槽的底部相抵接。本技术提供的管线支撑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基座、螺杆和升降连杆,所述螺杆的两端与所述基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一端套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沿其轴向转动带动所述升降连杆上升,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接,以使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抵顶所述支撑组件上升,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输油管线;通过设置套装在螺杆上的升降连杆,通过设置套装在螺杆上的升降连杆,调整螺杆能够带动升降连杆上升,进而抵顶支撑组件上升,以实现对支撑组件的支撑高度的调整,无需外力抬升设备以及调节多个连接螺栓,调节简单便利、操作效率高。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支撑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支撑装置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升降组件;11:基座;111:安装块;112:上基座;1121:支撑块;113:下基座;12:螺杆;13:升降连杆;131:第一滑块;132:第一连杆;133:第二连杆;2:支撑组件;21:支撑件;211:支撑板;212:支撑腿;213:加强筋;214:抵顶凹槽;22:支撑座;3:辅助支撑组件;31:支撑杆;32:第二滑块;33:第三连杆;34:弹簧;4:加固组件;41:连接螺栓;42:支撑螺纹套;43:固定螺纹套。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n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基座、螺杆和升降连杆,所述螺杆的两端与所述基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一端套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沿其轴向转动带动所述升降连杆上升,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接,以使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抵顶所述支撑组件上升;/n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输油管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基座、螺杆和升降连杆,所述螺杆的两端与所述基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一端套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杆沿其轴向转动带动所述升降连杆上升,所述升降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接,以使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抵顶所述支撑组件上升;
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输油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沿所述螺杆的轴向依次设置;
所述升降连杆包括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另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设有安装块,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安装块并通过两端与所述基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安装块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位于所述安装块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随所述升降连杆的上升始终支撑所述支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三连杆和两个弹簧,
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基座连接;
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铰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
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明王亮王国禄汪琳强常斌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