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属于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与防护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壁与容器主体外表面搭接,所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该轻量化压力容器,通过第一弹簧、防护板、橡胶圈、容器主体、第二弹簧、伸缩杆和底框之间的相互配合,防护板可以防止外部冲击直接作用在容器主体表面,同时第二弹簧可以对本装置遇到的震动进行缓冲,防止容器主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出现碰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容器主体受到的碰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容器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
本技术属于压力容器
,具体为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
技术介绍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现有压力容器部分实现轻量化,但是并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压力容器外表面在受到冲击后,多是冲击力集中在一点,可能会改变侧壁的力学性能,长期承受冲击可能导致压力容器出现破碎,同时在放置过程中可能由于震动导致压力容器与地面之间出现碰撞,从而可能降低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解决了现有压力容器并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可能由于受到的冲击或震动,导致压力容器使用寿命降低,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与防护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壁与容器主体外表面搭接,所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在底框内壁的左右两侧面。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两个弹性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装置的底端与底框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和底框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和底框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数量为若干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框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防滑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框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容器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容器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进料管,所述底框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腿。(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轻量化压力容器,通过第一弹簧、防护板、橡胶圈、容器主体、第二弹簧、伸缩杆和底框之间的相互配合,防护板可以防止外部冲击直接作用在容器主体表面,同时第二弹簧可以对本装置遇到的震动进行缓冲,防止容器主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出现碰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容器主体受到的碰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容器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2、该轻量化压力容器,通过设置橡胶圈,且防护板采用保温材料,可以对容器主体起到保温作用,使容器主体所处的温度环境较为稳定。3、该轻量化压力容器,通过设置连接板、滑块和滑槽,可以保证底框相对容器主体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和旋转的情况,保证容器主体减震过程的顺利稳定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容器主体、2进料管、3出料管、4第一弹簧、5防护板、6橡胶圈、7橡胶柱、8防滑圈、9连接板、10滑块、11滑槽、12底框、13弹性装置、131伸缩杆、132第二弹簧、14通孔、15橡胶垫、16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容器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进料管2,底框12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腿16,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4与防护板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防护板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圈6,通过设置橡胶圈6,橡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橡胶圈6可以紧密与容器主体1接触,同时防护板5采用保温材料,可以对容器主体1起到保温作用,使容器主体1所处的温度环境较为稳定,较为安全。橡胶圈6的内壁与容器主体1外表面搭接,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柱7,橡胶柱7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设置橡胶柱7,可以防止防护板5与容器主体1之间出现碰撞,实现对容器主体1较为全面的防护效果,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10,通过设置连接板9、滑块10和滑槽11,可以保证底框12相对容器主体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和旋转的情况,保证容器主体1减震过程的顺利稳定进行,滑块10设置在滑槽11内,滑槽11开设在底框1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底框12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15,橡胶垫15的数量为两个,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防滑圈8,通过设置橡胶垫15,防止遇到较为强烈的震动时出现容器主体1与底框12之间出现碰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容器主体1由于震动出现损坏的几率,通过设置防滑圈8,方便人们对容器主体1进行搬运拿持过程。连接板9的下表面与两个弹性装置13的顶端固定连接,弹性装置13包括伸缩杆131,伸缩杆13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9的下表面和底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伸缩杆13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132,第二弹簧13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9的下表面和底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32,可以实现对震动的缓冲过程,降低震动对容器主体1造成的影响,通过设置伸缩杆131,可以保证连接板9和容器主体1相对底框12移动过程中不易出现倾斜,弹性装置13的底端与底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框12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14,容器主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出料管3,出料管3位于通孔14内,通过设置通孔14,方便在容器主体1对震动缓冲过程出料管3的顺利稳定移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本装置遇到侧面冲击时,此时冲击会带动防护板5向左移动,同时第一弹簧4对遇到的冲击进行缓冲,然后防护板5进行多次的左右移动缓冲,即可实现对冲击的缓冲过程,当本装置遇到震动时,第二弹簧132可以对震动实现缓冲,此时底框12相对容器主体1实现多次相对移动,然后可以完成对震动的缓冲过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4)与防护板(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圈(6);/n所述橡胶圈(6)的内壁与容器主体(1)外表面搭接,所述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设置在滑槽(11)内,所述滑槽(11)开设在底框(1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n所述连接板(9)的下表面与两个弹性装置(1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装置(13)的底端与底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4)与防护板(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圈(6);
所述橡胶圈(6)的内壁与容器主体(1)外表面搭接,所述容器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设置在滑槽(11)内,所述滑槽(11)开设在底框(1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
所述连接板(9)的下表面与两个弹性装置(1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装置(13)的底端与底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13)包括伸缩杆(131),所述伸缩杆(13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9)的下表面和底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13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13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泉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龙峰钛镍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