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雅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36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减速机,包括底座、蜗轮和蜗杆;蜗轮和蜗杆均与底座可转动连接;蜗杆的螺旋槽呈圆弧形;螺旋槽上设有两个供滚珠出入的出入口,两个出入口分别与设置于蜗杆内部的循环管道的两端连通;蜗杆延伸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保持器;蜗轮的各个齿之间的凹槽均呈圆弧形;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螺旋槽内和循环管道内放置有依次排列的滚珠,且滚珠可沿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螺旋槽和循环管道循环;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螺旋槽内的一部分滚珠由保持器的内侧壁限定在螺旋槽内,另一部分滚珠由凹槽限定在螺旋槽内;蜗轮、滚珠与蜗杆相配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传动效率高,摩擦发热小,不易磨损,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减速机
本技术涉及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减速机。
技术介绍
蜗轮蜗杆机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蜗轮蜗杆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电机(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在用于传递动力与运动的机构中,减速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蜗轮蜗杆转动是现代生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减速机构,具有单级减速比高,噪音低,震动小,轴可以垂直布置而互不相交,和可防止逆转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传动效率低,摩擦发热大,易磨损,及间隙大不能做精密传动等缺点。其中,现有的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在一些专利文献中已被揭示。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120211558.6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装置包含电机和壳体,壳体内包含蜗轮、蜗杆和蜗杆轴向压紧装置;蜗杆轴向压紧装置由锁紧螺母、左端及右端支撑轴承、缓冲件、轴承衬套和弹簧组成;锁紧螺母作用于左端支撑轴承与壳体螺纹连接,右端支撑轴承通过轴承保持件与弹簧固定安装在壳体上,调整锁紧螺母时给弹簧一个初始压缩量,可以消除蜗轮蜗杆初始间隙,当齿面发生磨损后,在弹簧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消除反向间隙。其它现有的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还可参阅美国专利第US20040182188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CN200710127192.2号以及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1220170474.7、CN200620051107.X号等专利文献。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传动效率低,摩擦发热大,易磨损等,且增设间隙消除机构方式使蜗轮蜗杆的结构变得复杂,效率降低,成本增高。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减速机,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减速机。本技术的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传动效率高,摩擦发热小,不易磨损,成本较低。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包括底座、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和蜗杆均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螺旋槽呈圆弧形;所述螺旋槽上设有两个供滚珠出入的出入口,两个所述出入口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蜗杆内部的循环管道的两端连通;所述蜗杆延伸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保持器;所述蜗轮的各个齿之间的凹槽均呈圆弧形;两个所述出入口之间的所述螺旋槽内和所述循环管道内放置有依次排列的所述滚珠,且所述滚珠可沿两个所述出入口之间的所述螺旋槽和所述循环管道循环;两个所述出入口之间的所述螺旋槽内的一部分所述滚珠由所述保持器的内侧壁限定在所述螺旋槽内,另一部分所述滚珠由所述凹槽限定在所述螺旋槽内;所述蜗轮、滚珠与蜗杆相配合传动。本技术的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传动效率高,摩擦发热小,不易磨损,成本较低。本技术将原本蜗轮蜗杆传动的滑动摩擦,通过引入滚珠使其变成滚动磨擦,大大减少了传动阻力,提高了传动效率。减少磨损,提高设备寿命。另外滚动摩擦可以通过适当预紧消除传动间隙,提高传动精度,这是原本滑动摩擦传动无法做到的。虽然防逆转性能下降或者不具备防逆转的能力,但在多数的不需要防逆转的场合下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应用,特别是需要精密传动的数控机床旋转轴。本技术是将普通的蜗轮蜗杆上的齿形结构改为圆弧凹槽结构,使滚珠可以在凹槽内滚动,并配以穿过蜗杆内部的循环管道(或称回珠管)使滚珠(如钢球)得以循环滚动,另用保持器包裹住蜗杆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以使钢球不掉落。使滚珠可以无限循环参与传动。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蜗轮支座和蜗杆支座;所述蜗轮支座和蜗杆支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蜗杆两端分别与所述蜗轮支座的两侧壁通过蜗杆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的轴与蜗杆支座通过蜗轮轴承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持器所述保持器两端分别与所述蜗轮支座的两侧壁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优选的,所述蜗轮的轴向与蜗杆的轴向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滚珠为钢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减速机,具有前面所述的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传动效率高,摩擦发热小,不易磨损,成本较低。本技术将原本蜗轮蜗杆传动的滑动摩擦,通过引入滚珠使其变成滚动磨擦,大大减少了传动阻力,提高了传动效率。减少磨损,提高设备寿命。另外滚动摩擦可以通过适当预紧消除传动间隙,提高传动精度,这是原本滑动摩擦传动无法做到的。本技术是将普通的蜗轮蜗杆上的齿形结构改为圆弧凹槽结构,使滚珠可以在凹槽内滚动,并配以穿过蜗杆内部的循环管道(或称回珠管)使滚珠(如钢球)得以循环滚动,另用保持器包裹住蜗杆形成封闭的循环回路以使钢球不掉落。使滚珠可以无限循环参与传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角度);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所述保持器);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蜗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蜗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至7所示,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包括底座1、蜗轮2和蜗杆3;所述蜗轮2和蜗杆3均与所述底座1可转动连接;所述蜗杆3的螺旋槽31呈圆弧形;所述螺旋槽31上设有两个供滚珠4出入的出入口32,两个所述出入口32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蜗杆3内部的循环管道33的两端连通;所述蜗杆3延伸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保持器5;所述蜗轮2的各个齿21之间的凹槽22均呈圆弧形;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内和所述循环管道33内放置有依次排列的所述滚珠4,且所述滚珠4可沿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和所述循环管道33循环;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内的一部分所述滚珠4由所述保持器5的内侧壁限定在所述螺旋槽31内,另一部分所述滚珠4由所述凹槽22限定在所述螺旋槽31内;所述蜗轮2、滚珠4与蜗杆3相配合传动。实施例2:如图1至7所示,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包括底座1、蜗轮2和蜗杆3;所述蜗轮2和蜗杆3均与所述底座1可转动连接;这里所说的底座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蜗轮(2)和蜗杆(3);所述蜗轮(2)和蜗杆(3)均与所述底座(1)可转动连接;/n所述蜗杆(3)的螺旋槽(31)呈圆弧形;所述螺旋槽(31)上设有两个供滚珠(4)出入的出入口(32),两个所述出入口(32)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蜗杆(3)内部的循环管道(33)的两端连通;所述蜗杆(3)延伸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保持器(5);所述蜗轮(2)的各个齿(21)之间的凹槽(22)均呈圆弧形;/n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内和所述循环管道(33)内放置有依次排列的所述滚珠(4),且所述滚珠(4)可沿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和所述循环管道(33)循环;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内的一部分所述滚珠(4)由所述保持器(5)的内侧壁限定在所述螺旋槽(31)内,另一部分所述滚珠(4)由所述凹槽(22)限定在所述螺旋槽(31)内;/n所述蜗轮(2)、滚珠(4)与蜗杆(3)相配合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钢球蜗轮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蜗轮(2)和蜗杆(3);所述蜗轮(2)和蜗杆(3)均与所述底座(1)可转动连接;
所述蜗杆(3)的螺旋槽(31)呈圆弧形;所述螺旋槽(31)上设有两个供滚珠(4)出入的出入口(32),两个所述出入口(32)分别与设置于所述蜗杆(3)内部的循环管道(33)的两端连通;所述蜗杆(3)延伸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保持器(5);所述蜗轮(2)的各个齿(21)之间的凹槽(22)均呈圆弧形;
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内和所述循环管道(33)内放置有依次排列的所述滚珠(4),且所述滚珠(4)可沿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和所述循环管道(33)循环;两个所述出入口(32)之间的所述螺旋槽(31)内的一部分所述滚珠(4)由所述保持器(5)的内侧壁限定在所述螺旋槽(31)内,另一部分所述滚珠(4)由所述凹槽(22)限定在所述螺旋槽(31)内;
所述蜗轮(2)、滚珠(4)与蜗杆(3)相配合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雅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石雅陈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