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立中专利>正文

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264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夹持机构旋转的旋转装置,壳体包括位于其两侧方的侧板;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环形齿轮和多个牙块,各个牙块均包括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部和与夹持部相对的安装部,安装部可沿环形齿轮的径向移动且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环形齿轮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牙块个数相同的凹坑,壳体还安装有驱动环形齿轮转动的液压油缸;牙块的夹持部呈弧状且其夹持面为平坦表面。本申请的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对管柱造成任何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
本技术涉及管拧机
,具体涉及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
技术介绍
拧扣设备是一种用于旋拧螺杆螺母配合或其他部件螺纹配合的设备,其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大型部件的螺纹配合通常需要专门的拧扣设备来进行旋紧或旋松。现有的管拧机,其结构一般都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导轨、安装在导轨上的主钳和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主钳。主钳包括移动座和驱动移动座移动的液压装置,移动座与导轨滑动连接且可在导轨上纵向移动,实现对不同长度的抽油杆的上卸扣,拆装接箍。但现有管拧机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操作不便。另外,为了配合对柱状体的夹持,管拧机一般采用夹持面为弧形的牙块来对管柱进行夹紧。现有的牙块都有开设在夹持面上的斜槽,斜槽的目的主要是增大夹持件与管柱之间的摩擦,保证夹紧可靠,但现有的牙块在夹持加工后,会在管柱外表面留下具有一定深度的压痕,这意味着管柱的表面出现损伤,会影响管柱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操作简单的无痕管拧机用背钳夹持组件。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夹持机构旋转的旋转装置;壳体包括位于其两侧方的侧板,壳体内部设置有环形齿轮和多个牙块,各个牙块均包括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部和与夹持部相对的安装部,安装部可沿环形齿轮的径向移动且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环形齿轮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牙块个数相同的凹坑,壳体还安装有驱动环形齿轮转动的液压油缸;侧板的外侧面均布有多个拉簧,各个拉簧的一端与一个牙块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在待机状态下,拉簧驱使牙块的安装部抵住凹坑的底面;牙块的夹持部呈弧状且其夹持面为平坦表面。其中,牙块的数量为三个。其中,安装部呈圆筒状设置,安装部内穿设有插销,两个侧板的内侧面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导向槽;在装配状态下,插销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两个侧板的导向槽中。其中,各个牙块的两个侧面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拉簧。其中,还包括用于对牙块进行配重的配重机构。其中,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导向块、配重块、齿条、齿轮以及固定安装在侧板上的底板;导向块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正面的两侧,各个导向块与底板之间均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有多个用于导向配重块运动的轴承;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齿牙;所述配重块的端部底面间隔设置有两个齿轮,所述配重块放置于两个导向块之间,且配重块的两个齿轮分别啮合所述缺口内两侧的齿牙;所述齿条的一端与牙块固定连接,齿条的另一端插入配重块的两个齿轮之间且啮合。本申请的无痕管拧机用背钳夹持组件,操作简单、结构简易,而且通过将夹持面设置为平坦表面使得夹持面与被夹持管柱之间的摩擦和损坏被消除,提高了管柱和夹持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无痕管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主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主钳隐藏配重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主钳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牙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申请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主钳2,壳体21,侧板22,液压油缸23,拉簧27,牙块28,安装部281,夹持部282,夹持面283,环形齿轮29,凹坑20,配重机构9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中空的壳体21,壳体21内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夹持机构旋转的旋转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壳体21包括位于其前后两侧方的侧板22。参见图2至图4,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壳体21内部的环形齿轮29和三个牙块28,各个牙块28均包括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部282和与夹持部282相对的安装部281,安装部281可沿环形齿轮29的径向移动且安装在两个侧板22之间。具体地,该安装部281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将安装部281呈圆筒状设置,安装部281内穿设有插销,两个侧板22的内侧面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导向槽,在装配状态下,插销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两个侧板22的导向槽中。为了能够限制牙块28仅做直线运动,导向槽呈长条状设置。参见图3,环形齿轮29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牙块28个数相同的凹坑20,在待机状态下,牙块28的安装部281抵住凹坑20的底面。为了解决以往夹持组件会对管柱的外表面造成损伤的问题,牙块28的夹持部282呈弧状且其夹持面283为平坦表面,壳体21还安装有驱动环形齿轮29转动的液压油缸23,液压油缸23的输出端固接有与环形齿轮29啮合的齿轮组。参见图2和图5,为了能够使牙块28能够正常地进行回位,侧板22的外侧面均布有多个拉簧27,各个拉簧27的一端与一个牙块28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侧板22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为了使牙块28受到的拉力更为平衡,各个牙块28的两个侧面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拉簧27。在本实施例中,请见图1,背钳还包括用于对牙块28进行配重的配重机构90,配重机构90对牙块总成进行配重,减小制动力,避免主钳超低速旋转时爬行现象的发生。初始状态下,牙块28的安装部281必须位于环形齿轮的凹坑20内,且应紧贴在凹坑20的底面上,这样才能保证牙块28包含的空间足够让接箍顺利通过。另外,由于停顿凹坑20有一定的深度,需要有较大的制动力才能使得牙块总成爬出该凹坑20,达到夹紧坡面。在低扭矩下实现管拧机精确控制,需要较慢的转速,由于动、静摩擦不同,制动力变化较大,钳头旋转时会出现明显的产生爬行现象,从而无法实现精确控制的要求。本实施例通过对牙块总成进行配重的方法,减小了拉簧27所需的力量,从而减小了牙块28运动阻力,进而减小了牙块总成爬出凹坑20所需的制动力,主钳旋转时不再出现明显的产生爬行现象。在本实施例中,请见图7。配重机构包括导向块902、配重块903、齿条906、齿轮905以及固定安装在侧板上的底板901。导向块902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901的两侧,各个导向块902与底板901之间均通过转轴固定安装有多个用于导向配重块903运动的轴承,也可以采用滚轮等其他类似设备替换轴承,只要能够实现配重块903进行滑动即可。底板901的中部开设有缺口,缺口内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齿牙904。配重块903的端部间隔设置有两个齿轮905,配重块903放置于两个导向块902之间,且配重块903的两个齿轮905分别啮合缺口内两侧的齿牙904。齿条906的一端与牙块固定连接,齿条906的另一端插入配重块903的两个齿轮905之间且啮合。配重块903用于给牙块配重,当牙块位于与图7所示相反的正下方时,配重块903因重力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夹持机构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其两侧方的侧板;/n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环形齿轮和多个牙块,各个牙块均包括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部和与夹持部相对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可沿所述环形齿轮的径向移动且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所述环形齿轮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牙块个数相同的凹坑,所述壳体还安装有驱动环形齿轮转动的液压油缸;侧板的外侧面均布有多个拉簧,各个拉簧的一端与一个牙块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牙块的夹持部呈弧状且其夹持面为平坦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08 CN 20202003462461.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夹持机构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其两侧方的侧板;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环形齿轮和多个牙块,各个牙块均包括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部和与夹持部相对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可沿所述环形齿轮的径向移动且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所述环形齿轮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牙块个数相同的凹坑,所述壳体还安装有驱动环形齿轮转动的液压油缸;侧板的外侧面均布有多个拉簧,各个拉簧的一端与一个牙块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牙块的夹持部呈弧状且其夹持面为平坦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牙块的数量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牙痕管拧机主钳钳头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呈圆筒状设置,所述安装部内穿设有插销,两个侧板的内侧面开设有供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中吴水康徐宏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吴立中吴水康徐宏张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