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包括两块侧模板和两块端模板,两块所述的两块侧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侧模板底部设在轨道中,单根轨道包括支撑板和轨道板,支撑板和轨道板平行设置,支撑板和轨道板之间设有垂直于支撑板和轨道板的连接轨道。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分段浇筑的方式,采用可移动的模板,可有效缩短立模时间,提升浇筑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对施工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建筑物外墙普遍采用全混凝土现浇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相较于传统的砖块堆砌施工方式,全混凝土现浇施工方式不仅施工效率更高,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施工成本,而且全混凝土外墙结构整体性好,节约材料,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绿色施工发展方针。现有的墙体浇筑过程中,立模是浇筑前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墙体的质量,由于整个立模工序耗时较长,而墙体分段浇筑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立模拆模,导致墙体浇筑的工期延长,使得整个施工工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通过分段浇筑的方式,采用可移动的模板,可有效缩短立模时间,提升浇筑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包括两块侧模板和两块端模板,两块所述的侧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对拉螺栓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两块侧模板两端,在单组对拉螺栓的内侧设有端模板,端模板两侧分别与两块侧模板的内侧壁接触,端模板其中一面通过与单组对拉螺栓对准保证垂直度;所述的侧模板底部设在轨道中,单根轨道包括支撑板和轨道板,支撑板和轨道板平行设置,支撑板和轨道板之间设有垂直于支撑板和轨道板的连接轨道。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侧模板外侧面上设有斜撑杆,斜撑杆一端活动连接在侧模板外侧壁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端模板的中部设有梯形的凹槽,端模板上的凸起面朝向两块侧模板之间的区域设置。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组所述的侧模板的连接位置上设有止水带,止水带设置在迎水面的侧模板内侧且横跨两组侧模板的连接缝设置。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组所述的对拉螺栓穿过止水带设置,实现止水带的定位目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侧模板底部设有对称的两个凸块,凸块底部设有万向轮,单根轨道中设有两根连接轨道,两个凸块之间的间距与两根连接轨道之间间距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轨道板以及连接轨道上均设有轨道槽,连接轨道上的轨道槽延伸至支撑板上。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完成第一幅墙体浇筑之后,第二幅墙体浇筑过程中,可对第一幅进行拆模并移动模板至下一浇筑区域,能够有效减少模板配置数量,降低模板投入成本,同时缩短施工耗时,提升施工效率;(2)采用企口结构实现墙体之间的连接,配合外贴式止水带,能够提升墙体接缝处的强度,提升抗剪能力,并保证墙体的止水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墙体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模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轨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轨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侧模板移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侧模板1,端模板2,对拉螺栓3,斜撑杆4,轨道5,止水带6,先浇墙体7,后浇墙体8,砂浆9,凸块10,万向轮11,支撑板12,轨道板13,连接轨道1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中,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包括两块侧模板1和两块端模板2,两块所述的侧模板1之间通过对拉螺栓3连接,对拉螺栓3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两块侧模板1两端,在单组对拉螺栓3的内侧设有端模板2,端模板2两侧分别与两块侧模板1的内侧壁接触,端模板2其中一面通过与单组对拉螺栓3对准保证垂直度;所述的侧模板1底部设在轨道5中,单根轨道5包括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平行设置,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之间设有垂直于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的连接轨道1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侧模板1外侧面上设有斜撑杆4,斜撑杆4一端活动连接在侧模板1外侧壁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端模板2的中部设有梯形的凹槽,端模板2上的凸起面朝向两块侧模板1之间的区域设置。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组所述的侧模板1的连接位置上设有止水带6,止水带6设置在迎水面的侧模板1内侧且横跨两组侧模板1的连接缝设置。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组所述的对拉螺栓3穿过止水带6设置,实现止水带6的定位目的。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所述的侧模板1底部设有对称的两个凸块10,凸块10底部设有万向轮11,单根轨道5中设有两根连接轨道14,两个凸块10之间的间距与两根连接轨道14之间间距相同。优选的方案如图5-6中,所述的轨道板13以及连接轨道14上均设有轨道槽,连接轨道14上的轨道槽延伸至支撑板12上。实施例2: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进行混凝土墙连续浇筑施工的工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底板;2)在底板上按照墙体设计厚度对称设置两组轨道5;3)在两组轨道5上安装两组模板;4)下放钢筋笼并进行单幅先浇墙体7的浇筑作业;5)拆除先浇墙体7上的端模板2后,移动侧模板1至后浇墙体8两侧的轨道板13上;6)将先浇墙体7下方的轨道5移动至下一浇筑区域;7)移动先后浇墙体8两侧的轨道板13上的侧模板1至下一浇筑区域的轨道;8)再次安装步骤6)中拆除的端模板2并通过对拉螺栓3与到位的侧模板1连接稳定;9)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后续浇筑作业;10)在相邻两幅先浇墙体8均拆模之后,立模并下放钢筋笼后进行后浇墙体8的浇筑作业。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步骤10)中,在进行后浇墙体8的浇筑作业之前,对先浇墙体7侧面进行处理,步骤如下:1)清除先浇墙体7接缝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2)清水冲洗先浇墙体7接缝面并保证先浇墙体7接缝面的湿润;3)在接缝面上喷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4)利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浇墙体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先浇墙体7以及后浇墙体8中的钢筋笼与底板中预埋钢筋进行搭接后固定。优选的方案中,拆模之后,在对拉螺栓3所形成的孔中进行填充砂浆9进行封堵,也可以采用将对拉螺栓两端早点后利用砂浆封堵后抹平。本技术采用上述浇筑装置结构,很好的解决了现有墙体分段浇筑作业过程中,反复立模拆模所造成的工期延长问题,提升了浇筑整体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包括两块侧模板(1)和两块端模板(2),其特征是:两块所述的侧模板(1)之间通过对拉螺栓(3)连接,对拉螺栓(3)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两块侧模板(1)两端,在单组对拉螺栓(3)的内侧设有端模板(2),端模板(2)两侧分别与两块侧模板(1)的内侧壁接触,端模板(2)其中一面通过与单组对拉螺栓(3)对准保证垂直度;/n所述的侧模板(1)底部设在轨道(5)中,单根轨道(5)包括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平行设置,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之间设有垂直于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的连接轨道(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包括两块侧模板(1)和两块端模板(2),其特征是:两块所述的侧模板(1)之间通过对拉螺栓(3)连接,对拉螺栓(3)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两块侧模板(1)两端,在单组对拉螺栓(3)的内侧设有端模板(2),端模板(2)两侧分别与两块侧模板(1)的内侧壁接触,端模板(2)其中一面通过与单组对拉螺栓(3)对准保证垂直度;
所述的侧模板(1)底部设在轨道(5)中,单根轨道(5)包括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平行设置,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之间设有垂直于支撑板(12)和轨道板(13)的连接轨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模板(1)外侧面上设有斜撑杆(4),斜撑杆(4)一端活动连接在侧模板(1)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模板(2)的中部设有梯形的凹槽,端模板(2)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新,张婧怡,江东平,孙雨桐,雷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