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7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涉及内墙模板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模板和支撑装置,两个模板一侧设有背楞组件;背楞组件包括多个竖向背楞和多个水平背楞;支撑装置包括设于两个模板一侧的斜撑组件和连接两个模板的对拉组件;斜撑组件包括抵靠于两个模板一侧的直角架和两端分别固定于直角架两条边上的第一支撑杆;对拉组件包括设于两个模板之间的穿墙套管、设于穿墙套管内的螺纹杆、套设于螺纹杆端部的3型构件和与螺纹杆端部螺纹连接的山形螺母;山形螺母靠近模板的一侧与3型构件背离模板的一侧抵紧;3型构件的凹陷处与水平背楞抵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时两个模板结构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墙模板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模板在内墙施工中的应用,对内墙结构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建筑模板已经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然而建筑模板的使用离不开支设装置,支设装置对建筑模板起支撑作用。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368468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墙模板定型斜支撑,包括:至少一组定型斜支撑结构,所述定位斜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定型支撑组,两个所述定型支撑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墙模板的两侧,每个所述定型支撑组包括定型支撑杆、连接板和预埋钢筋,每个所述定型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同一所述加固横杆卡扣固定,所述定型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螺栓连接,所述预埋钢筋预埋在楼板内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采用斜支撑对模板进行支撑,容易引起支撑不牢固的现象,使得两个模板之间容易产生变形,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涨模问题,导致两个模板容易发生位移,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其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时两个模板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模板和用于支护两个模板的支撑装置,两个所述模板相背离的一侧设有背楞组件;所述背楞组件包括沿模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竖向背楞和沿模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背楞;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于两个模板相背离一侧的斜撑组件和连接两个模板的对拉组件;所述斜撑组件包括抵靠于两个模板相背离一侧的直角架和固定于直角架上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直角架的一条边抵靠于模板上,直角架的另一条边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与直角架两条边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对拉组件沿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拉组件包括设于两个模板之间的穿墙套管、设于穿墙套管内的螺纹杆、套设于螺纹杆端部的3型构件和与螺纹杆端部螺纹连接的山形螺母;所述山形螺母靠近模板的一侧与3型构件背离模板的一侧抵紧;所述3型构件的凹陷处与水平背楞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装置,能够对模板进行支撑,方便后期对内墙的加工。斜撑组件能够提高对模板外侧的支撑能力,对拉组件能够保证两个模板之间保持相同的距离,两者配合使用,能够提高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的稳定性。将直角架与两个模板相背离的一侧抵接,能够提高对模板的支撑能力,且在直角架上设置第一支撑杆,能够进一步加强直角架对模板的支撑效果。在螺纹杆位于两个模板之间的位置设置穿墙套管,能够对两个模板的固定,使得两个模板能够保持相同的距离,不易发生涨模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一端与第一固定座铰接的第一杆、一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的第二杆和连接第一杆和第二杆的螺纹套;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背离直角架的一端均攻有一段外螺纹,且第一杆和第二杆上的外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套内攻有两段与第一杆和第二杆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可调节的第一支撑杆,能够方便调节第一支撑杆的长度,使得第一支撑杆对模板的直撑效果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直角架与地面贴合的一条边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直角架的一条边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直角架与模板抵靠的一条边上;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开设有与卡槽配合的避让槽,第二固定座位于避让槽两侧的下端面与地面抵接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背离模板的一侧铰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座的上端面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直角架与地面固定的一条边上开设多个卡槽,且第二固定座下设有与卡槽配合的避让槽,使得第二固定座可以卡接于卡槽上,且第二固定座的两端与地面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可以对第二固定座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使得斜撑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当斜撑组件受到模板的挤压时,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穿墙套管的外侧且靠近穿墙套管两端的位置套设有锥形口;所述锥形口的大端和穿墙套管的端部均与两个模板相向的一侧抵接;所述螺纹杆插接于穿墙套管内,螺纹杆的两端穿过模板并与山形螺母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穿墙套管在和模具的配合过程中,锥形底座和穿墙管形与模具之间成了双重密封,提高了穿墙套管与模板之间的密封性,有效的避免了浇注过程中浆液进入套管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模板相背离的一侧且位于相邻两个直角架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竖向背楞固定,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地面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有反拉钢管;所述反拉钢管的上端向背离模板的方向延伸,反拉钢管的下端与模板的下部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支撑杆,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模板的支撑能力,且在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倾斜方向与第二支撑杆的倾斜方向相反的反拉钢管,使得第二支撑杆和反拉钢管形成X型支撑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对模板的支撑效果,使得模板放置更加稳定可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穿墙套管的内侧壁设有与螺纹杆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穿墙套管的内壁设置与螺纹杆配合的螺纹,能够加强穿墙套管与螺纹杆的连接强度,使得穿墙套管与螺纹杆对两个模板形成对拉时,能够有效保证两个模板保持相同的距离,模板的支设更加稳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锥形口的内侧壁与穿墙套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穿墙套管的轴线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锥形口和穿墙套管之间设置加强筋,不仅能够提高锥形口与穿墙套管的连接,还能够增大穿墙套管与模板的抵接效果,使得穿墙套管的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支撑装置,能够对模板进行支撑,方便后期对内墙的加工,斜撑组件能够提高对模板外侧的支撑能力,对拉组件能够保证两个模板之间保持相同的距离,两者配合使用,能够提高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的稳定性;2、在穿墙套管的两端设置锥形口,能够增大穿墙套管与模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穿墙套管的纵向抗压强度,提高了穿墙套管的抗冲击性能,使得穿墙套管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3、第二支撑杆和反拉钢管形成X型支撑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对模板的支撑效果,使得模板放置更加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二固定座和直角架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图3是实施例的对拉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模板;2、支撑装置;21、斜撑组件;3、背楞组件;31、竖向背楞;32、水平背楞;4、斜撑组件;41、直角架;411、卡槽;42、第一支撑杆;421、第一杆;422、第二杆;423、螺纹套;43、第二支撑杆;44、反拉钢管;45、第一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模板(1)和用于支护两个模板(1)的支撑装置(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板(1)相背离的一侧设有背楞组件(3);所述背楞组件(3)包括沿模板(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竖向背楞(31)和沿模板(1)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背楞(32);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设于两个模板(1)相背离一侧的斜撑组件(4)和连接两个模板(1)的对拉组件(5);所述斜撑组件(4)包括抵靠于两个模板(1)相背离一侧的直角架(41)和固定于直角架(41)上的第一支撑杆(42);所述直角架(41)的一条边抵靠于模板(1)上,直角架(41)的另一条边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与直角架(41)两条边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座(45)和第二固定座(46);所述对拉组件(5)沿模板(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拉组件(5)包括设于两个模板(1)之间的穿墙套管(51)、设于穿墙套管(51)内的螺纹杆(52)、套设于螺纹杆(52)端部的3型构件(53)和与螺纹杆(52)端部螺纹连接的山形螺母(54);所述山形螺母(54)靠近模板(1)的一侧与3型构件(53)背离模板(1)的一侧抵紧;所述3型构件(53)的凹陷处与水平背楞(32)抵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模板(1)和用于支护两个模板(1)的支撑装置(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板(1)相背离的一侧设有背楞组件(3);所述背楞组件(3)包括沿模板(1)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竖向背楞(31)和沿模板(1)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背楞(32);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设于两个模板(1)相背离一侧的斜撑组件(4)和连接两个模板(1)的对拉组件(5);所述斜撑组件(4)包括抵靠于两个模板(1)相背离一侧的直角架(41)和固定于直角架(41)上的第一支撑杆(42);所述直角架(41)的一条边抵靠于模板(1)上,直角架(41)的另一条边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与直角架(41)两条边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座(45)和第二固定座(46);所述对拉组件(5)沿模板(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拉组件(5)包括设于两个模板(1)之间的穿墙套管(51)、设于穿墙套管(51)内的螺纹杆(52)、套设于螺纹杆(52)端部的3型构件(53)和与螺纹杆(52)端部螺纹连接的山形螺母(54);所述山形螺母(54)靠近模板(1)的一侧与3型构件(53)背离模板(1)的一侧抵紧;所述3型构件(53)的凹陷处与水平背楞(32)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墙模板支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2)包括一端与第一固定座(45)铰接的第一杆(421)、一端与第二固定座(46)铰接的第二杆(422)和连接第一杆(421)和第二杆(422)的螺纹套(423);所述第一杆(421)和第二杆(422)背离直角架(41)的一端均攻有一段外螺纹,且第一杆(421)和第二杆(422)上的外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套(423)内攻有两段与第一杆(421)和第二杆(422)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