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7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护构造,具体为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解决墙体模板单纯支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单侧模板,支撑方木,在支撑方木外侧设有满堂红脚手架,在满堂红脚手架下方的地面上设有若干排地锚,在地锚和支撑方木之间设有斜撑杆,所述的斜撑杆和满堂红脚手架的立杆在交叉点处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扣件式钢管组成的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再结合地锚和斜撑杆的设计。使斜撑杆将面板的推力传递到地锚上,并通过纵横杆相连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护构造,具体为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建筑施工中,受到施工场地面积限制影响,以及墙体对防水要求较高的要求。而采用单侧墙体模板施工方式的工程已日趋普遍。例如地下室墙体的施工,尤其在较深的地下室(坑深大于5米高度),属于高模板支撑体系,外墙外边线距离基坑边距离很短,防水施工工作面十分狭小,外墙无法双侧支设模板,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较高,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很大,因此要求,模板支撑体系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若全部采用对拉螺栓一端植筋在钻孔桩内,一端和模板体系对拉的方法,外墙虽浇筑成功,可随着主体结构的逐步施工升高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对拉螺栓会将主体结构与钻孔桩间的外墙混凝土拉动破坏,对结构不利。通过对拉螺栓加固模板的传统支模工艺无法运用。因此只能采取单侧支模体系进行地下室外墙施工。CN208949920U公开了一种单侧支模体系,用来解决只有单侧具备支模条件时的墙体施工问题。该支模体系设置在护坡桩1一侧,包括起始段支模体系和设置在起始段支模体系上方的延伸段支模体系。CN108532939A公开的剪力墙单侧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关键步骤是在底板浇筑时预埋斜撑固定杆件;安装内侧斜撑,斜撑一端固定在斜撑固定杆件上,斜撑另一端固定在对拉螺杆上。CN208830725U一种墙体单侧支模支架,包括若干底杆、若干竖杆、支模模板和若干预埋紧固件,所述每个预埋紧固件均对应固定安装在一个混凝土埋基上,其特征是:所述若干预埋紧固件至少均匀分布成三排,且排与排之间互相平行,所述竖杆竖直固定在最左侧一排的预埋紧固件上,所述支模模板固定安装在若干竖杆上;可根据墙体的高度不同,搭建不同高度,满足支撑强度,且占地面积小的墙体单侧支模支架。CN109469044A提供了一种排桩支护体系下的低损伤单侧支模结构及方法,特点通过将拉结件连接在混凝土层中的钢筋网片上,并在墙模板内侧设置适量斜撑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解决双侧支模占用施工空间较大,操作麻烦以及单侧支模拉结排桩主筋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综合上述现有技术,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对出现需要单侧支护的场合,其基本结构都是利用单侧斜撑的方式对侧面模板进行支护,理论上这些支护形式单一,在超高度支护场合还是存在一些危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墙体模板单纯支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单侧模板,支撑方木,在支撑方木外侧设有满堂红脚手架,在满堂红脚手架下方的地面上设有若干排地锚,在地锚和支撑方木之间设有斜撑杆,所述的斜撑杆和满堂红脚手架的立杆在交叉点处连接固定。本技术采用扣件式钢管组成的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再结合地锚和斜撑杆的设计。使斜撑杆将面板的推力传递到地锚上,并通过纵横杆相连以增强整体稳定性。所述的满堂红脚手架立杆和横杆的交叉点固定有托架,托架内侧设有若干二级斜撑杆,二级斜撑杆与相应的托架上方一个横杆单元距离内的支撑方木连接。可以使模板的侧压力均匀传递到满堂红脚手架上,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了在超高的模板的单侧设置斜撑杆和满堂红支架综合支护的结构,可以使支护体系更安全,模板不变形,施工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地锚位置示意图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支撑方木、2-单侧模板、3-墙体、4-斜撑杆、5-地锚、6-满堂红脚手架、7-拉杆、8-托架、9-外撑杆、10-横杆、11-横撑杆、12-二级斜撑杆、13-立杆、14-预埋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意,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单侧模板2,支撑方木1,在支撑方木1外侧设有满堂红脚手架6,在满堂红脚手架下方的地面上设有若干排地锚5,在地锚5和支撑方木1之间设有斜撑杆4,所述的斜撑杆4和满堂红脚手架的立杆13在交叉点处连接固定。如图2、4所示意,所述的满堂红脚手架的立杆13和横杆10的交叉点固定有托架8,托架8内侧设有若干二级斜撑杆12,二级斜撑杆12与相应的托架上方一个横杆单元距离内的支撑方木连接。所述的托架8外侧设有外撑杆9,外撑杆9与相应位置的横杆10固定连接,在托架8内侧设有横撑杆11,横撑杆11一端与支撑方木1连接,另一端连接托架8。如图3所示意,所述的相邻的两排地锚5的间距与单侧模板2距离成正比变长。所述的地锚5有至少七排,位置分别是距离外墙内边线800mm、1800mm、2800mm、4300mm、5800m、7800m、9800mm。如图5所示意,所述的每一个地锚5上至少设有一个斜撑杆4,斜撑杆4呈放射状与支撑方木1连接。在单侧模板2下端设有横向穿设预埋螺栓14。在混凝土导墙内设置预埋螺栓14,可以抵抗模板上浮。在单侧模板2下侧的地基内设有预埋拉锚,预埋拉锚和单侧模板2连接。预埋拉锚的目的是防止墙体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在地锚5上设有向外倾斜的拉杆7,拉杆7与满堂红脚手架6连接固定。现场具体施工方案:1、模板龙骨设计单侧模板面板采用18厚覆膜多层板,后背三道木方以确保模板自身刚度。第一道背楞为竖向70mm×150mm木方,间距300mm;第二道背楞为横向100mm×100mm木方,间距300~500mm;第三道背楞为竖向50mm×100mm木方,间距500mm。此龙骨设计保证了模板自身的刚度和整体性,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和错台现象。地锚及拉锚设计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时,在其内预埋地锚及拉锚。2.1预埋地锚预埋地锚的目的是利用Φ48钢管纵横与之用扣件相连,必要时加木楔子以连接牢固,然后与满堂红脚手架形成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地锚预埋顺墙体方向为7排,位置分别是距离外墙内边线800mm、1800mm、2800mm、4300mm、5800m、7800m、9800mm,第1排、第3排地锚预埋件顺墙体方向间距为500mm,其它地锚顺墙体方向间距为1000mm;地锚采用Φ32钢筋,长度为800mm,可以使用钢筋废料加工。2.2预埋拉锚预埋拉锚的目的是防止墙体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处理方法为模板上部三分之一处通过钢丝绳与拉锚连接。拉锚预埋为顺墙体方向一排,距离外墙内边线1.6m,拉锚间距1.0m。拉锚采用Φ22钢筋,预埋位置及数量详见预埋图。支撑体系设计3.1承力体系承力体系为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间距1000mm×1000mm,扫地杆距地200mm,横杆步距自下向上依次为600mm、900mm、900mm、1200mm、1200mm、1500mm、1000mm,满堂红脚手架与连接地锚的钢管连接形成整体。斜撑、横撑设置二级斜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单侧模板(2),支撑方木(1),在支撑方木(1)外侧设有满堂红脚手架(6),在满堂红脚手架下方的地面上设有若干排地锚(5),在地锚(5)和支撑方木(1)之间设有斜撑杆(4),所述的斜撑杆(4)和满堂红脚手架的立杆(13)在交叉点处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单侧模板(2),支撑方木(1),在支撑方木(1)外侧设有满堂红脚手架(6),在满堂红脚手架下方的地面上设有若干排地锚(5),在地锚(5)和支撑方木(1)之间设有斜撑杆(4),所述的斜撑杆(4)和满堂红脚手架的立杆(13)在交叉点处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满堂红脚手架的立杆(13)和横杆(10)的交叉点固定有托架(8),托架(8)内侧设有若干二级斜撑杆(12),二级斜撑杆(12)与相应的托架上方一个横杆单元距离内的支撑方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8)外侧设有外撑杆(9),外撑杆(9)与相应位置的横杆(10)固定连接,在托架(8)内侧设有横撑杆(11),横撑杆(11)一端与支撑方木(1)连接,另一端连接托架(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单侧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庆任翠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