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01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网,设置于桶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抽水组件,连通于所述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合理设计,操作简单,可有效收集漂浮于水上的垃圾,且工作人员无需出船便可清理水上的垃圾,降低了劳动强度及治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上的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不少市内河道受到了城市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上漂浮垃圾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大量漂浮垃圾的存在,不但破坏生态、影响水质、加重航道整治任务、有碍城市发展及旅游景点建设、还给生物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从当前环境问题来看,人类赖以生存的可利用水资源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国内大小湖泊江河以及近海水域等水面垃圾污染愈发严重。相关部门为了解决水面垃圾漂浮的问题,都是通过不定期的方式进行人工打捞,将带有垃圾舱的作业船沿河道航行,作业人员利用打捞工具将水面飘浮的垃圾打捞至垃圾舱中,此种方式不仅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且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大,周期相对较长,但是实际效果不佳。依靠燃油驱动的方式虽然能明显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清除效率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体积较大,运行成本较高,能耗大,易产生大气、噪声污染等问题,并且其不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形复杂多变的河道和湖泊的水面垃圾清理。传送带式收集装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至适当的角度和深度,转动传送带后,水面垃圾就会随传送带传送至打捞船的储存装置,这种方式运行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并且没有造流引导效果,只能在打捞船航行状态下作业。目前市场缺少适用于狭窄水域,具有导流效果的水上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狭窄水域的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清理水上漂浮式垃圾过程中由于河道面积较小、地形复杂多变而导致垃圾清理困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网,设置于桶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抽水组件,连通于所述出水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桶体的上端面开放设置,形成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桶体的下端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为多层过滤网,呈桶状结构,可拆卸置于所述桶体内,且与所述桶体内壁之间形成有滤水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桶体还包括一集水室,所述集水室设于所述桶体的下端且连通于所述滤水空间,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集水室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室的内壁围合成锥形体,其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以及挤压板;所述挤压板设于所述桶体内且与桶体内壁和/或过滤网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于所述挤压板并能驱动所述挤压板在桶体内上下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桶体上且位于所述进水口处,包括切割刀以及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切割刀的刀体四周呈锯齿状,所述切割刀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能对流向所述进水口的垃圾进行打碎切割。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浮体结构,所述浮体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桶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结构设于所述进水口周围,所述浮体结构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进水口的上端设置,所述浮体结构与所述抽水组件相配合,始终保持所述桶体与水面的高度差。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桶体上,包括安装座,可伸缩杆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可伸缩杆一端与所述桶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安装座,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桶体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相对于所述安装座上下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水组件包括设于出水口的抽水机和连通于所述抽水机的排水管,用于桶体排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为多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可以为塑料滤网和/或金属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可将水面上的水草打碎,桶体内部挤压板可将水草挤压,多余的水通过滤网从出水口流出,不会占用桶体太大的的空间。本技术的多层过滤结构,有效隔离垃圾与排水管,防止排水管在工作过程中被堵塞而影响正常工作。本技术根据水的流动性合理设计,操作简单,可有效收集漂浮于水上的垃圾,且工作人员无需出船便可清理水上的垃圾,降低了劳动强度及治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不带支架组件)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桶体1,浮体结构2,过滤网3,抽水组件4,支架组件5,切割组件6以及挤压组件,用于收集漂浮于水上的垃圾,收集操作简单,无需工作人员出船,劳动强度低。桶体1的上部份呈圆柱形,下部分呈倒锥形,形成一集水室11,集水室11的内壁围合成锥形体,其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集水室11起可以更好地导向过滤后的流水的流动方向,根据水的流动性合理设计,可有效收集漂浮于水上的垃圾;桶体1的上端面开放设置,形成有一进水口12,集水室11的下端开设有出水口111。浮体结构2设于桶体1的外侧,浮体结构2可以为浮块,设于进水口11的周围,浮体结构2的上端面高于桶体1的上端面设置,使得桶体1的进水口12以下的部分没入水中的同时还能保持桶体1只沉于水体表面而不沉入水底。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浮体结构,直接将本装置通过支架固定于河道里或者河床上也可行。过滤网3可拆卸设于桶体1内,连接于进水口12且自进水口12处向桶体1内延伸,过滤网3呈圆柱形桶状,与桶体1的形状相配合,具体可以为沿桶体1的进水口设置有一环形凸台,凸台上设置有L型卡槽,过滤网四周设有与L型卡槽相配合的凸起,凸起与L型卡槽旋转实现过滤网与桶体的可拆卸连接;过滤网3为多层过滤网,可以是塑料滤网或者金属滤网,过滤网3与桶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滤水空间,该滤水空间与集水室11和出水口111相连通,使滤水有较大的流动空间,过滤效果更好,过滤网3可过滤进入桶体1内的垃圾,使垃圾留于桶体1内,起到收集的作用,亦能避免垃圾沉入桶体1内的底部,堵塞抽水组件4,造成桶体1过重而沉入水中。抽水组件4连通于出水口111,用于桶体排水,抽水组件4包括设于出水口111的抽水机和连通于抽水机的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桶体,所述桶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n过滤网,设置于桶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n抽水组件,连通于所述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体,所述桶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过滤网,设置于桶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抽水组件,连通于所述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上端面开放设置,形成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桶体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多层过滤网,呈桶状结构,可拆卸置于所述桶体内,且与所述桶体内壁之间形成有滤水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还包括一集水室,所述集水室设于所述桶体的下端且连通于所述滤水空间,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集水室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室的内壁围合成锥形体,其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以及挤压板;
所述挤压板设于所述桶体内且与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朱建清刘咪孟家松刘鹏蒋玺杨成段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