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压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84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9
一种螺杆压滤机,包括进泥管、外壳体、含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和输入轴的圆锥螺杆、过滤套、过滤网、减速马达、出泥口和出水口;外壳体与地面成30°‑40°的夹角;过滤套置于外壳体的中间仓,其侧壁设有过滤孔,通过其过滤套法兰固装于进泥仓的右侧底部;圆锥螺杆的一端分别穿出中间仓,其输入轴穿出出泥仓后与减速马达连接;第一螺旋叶片的螺距P1大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P2;外部絮凝状泥浆经进泥管输送到进泥仓,由圆锥螺杆挤压排水,水分由过滤套排出至中间仓后由出水口排出,泥块进入出泥仓后由出泥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泥浆压滤效率,降低排出泥块含水率,促进排出生成物固态化,保证符合环保要求,降低泥浆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杆压滤机
本技术涉及泥浆压滤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螺杆压滤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钻孔灌注桩以其适应性广、承载力高而得到广泛应用。为保持孔壁稳定性,通常采用膨润土配置泥浆,这样就产生大量膨润土泥浆与秸土颗粒混合体的废弃泥浆。另外,在成孔并吊入钢筋骨架后需灌入混凝土而产生的置换泥浆,这种泥浆除了钻孔产生的泥浆外还含有大量混凝土。在软土地质条件下,废浆中含有大量颗粒极小的黏土颗粒,这些黏土颗粒在泥浆中沉降速度慢,往往静置数月也不会沉淀。我国东南沿海软土地区每年产生的废弃泥浆量很大,这些废弃泥浆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海洋中都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填埋处理周期较长,随着沿海城市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可供填埋的场地已经非常有限,很难找到合适的地点。因此,废弃泥浆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废弃泥浆现场集中蓄存、处理方法,由于废弃泥浆稠度很大,难以自然下沉、且不能直接排放,导致大面积的泥浆池占用宝贵的施工场地,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现场环境,还有可能进一步造成水污染等二次污染。建筑工地一般都采用直接装车拉出工地,然后随便弃置,对弃置地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采用的离心式淤泥分离机,利用洗衣机离心分离原理将水份和污泥分离,但结构复杂、噪声大、能耗高、噪音大,能耗高。因此,为适应绿色低碳的施工趋势,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废弃泥浆处理难题,急需研究和开发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泥水分离以及泥浆压滤装备,促进钻孔灌注桩施工废浆处理工艺的发展,推动高效节能环保的泥水分离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全面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杆压滤机,提高絮凝状泥浆压滤效率,降低排出泥块的含水率,促进排出生成物固态化,达到泥土排放符合环保要求,节约泥浆处理费用,减少施工中的泥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现代化水平。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杆压滤机,包括进泥管、含进泥仓和中间仓和出泥仓的外壳体、含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输入端和轴肩的圆锥螺杆、过滤套、过滤网、减速马达、出泥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管位于外壳体的进泥仓底部,外部絮凝状泥浆经该进泥管泵送至进泥仓;所述进泥仓、中间仓和出泥仓均为焊接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它们组装而成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为β,β=30º-40º;所述过滤套为圆锥形,其侧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套置于外壳体的中间仓的内腔,该过滤套的一端置于中间仓与出泥仓之间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其过滤套法兰固装于进泥仓的内腔右侧底部通孔处,并由螺钉予以固定;所述过滤网置于过滤套内;所述圆锥螺杆置于过滤网内后,其输入端和轴肩安装轴承分别支承于壳体的进泥仓和出泥仓的支承孔内;所述圆锥螺杆的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穿出中间仓进入进泥仓,它的第二螺旋叶片的一端穿出中间仓进入出泥仓;所述减速马达固装于出泥仓的外端部,并与穿出出泥仓的圆锥螺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泥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出泥仓和中间仓的下部。本技术可以是,所述圆锥螺杆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分别为P1和P2,其中P1>P2。本技术还可以是,所述圆锥螺杆设置三个不同螺距的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和第三螺旋叶片,所述第三螺旋叶片的的一端穿出中间仓进入出泥仓;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和第三螺旋叶片螺距分别为P1、P2和P3,其中P1>P2>P3。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螺杆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具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的圆锥螺杆及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具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第三螺旋叶片的圆锥螺杆及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局部;图5为图3中B-B向剖视图局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泥浆分离系统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所述进泥管41位于外壳体42的进泥仓421底部,外部絮凝状泥浆经该进泥管泵送至进泥仓421;所述进泥仓421、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均为焊接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它们组装而成外壳体42;这样,有利于进泥仓、中间仓和出泥仓的加工制造和质量控制,并给外壳体的运输、现场组装和拆卸互为提供更大地便利。所述外壳体42的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为β,β=30º-40º;所述过滤套44为圆锥形,其侧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套44置于外壳体42的中间仓422的内腔,该过滤套的一端置于中间仓422与出泥仓423之间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其过滤套法兰441固装于进泥仓421的内腔右侧底部通孔处,并由螺钉予以固定;所述过滤网48置于过滤套44内;所述圆锥螺杆43置于过滤网48内后,其输入端433和轴肩435安装轴承分别支承于壳体42的进泥仓421和出泥仓423的支承孔内;所述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的一端穿出中间仓422进入进泥仓421,它的第二螺旋叶片432的一端穿出中间仓422进入出泥仓423;所述减速马达45固装于出泥仓423的外端部,并与穿出出泥仓423的圆锥螺杆43的输入端433连接;所述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的螺距分别为P1和P2,其中P1>P2。这样,在圆锥螺杆对絮凝状泥土进行挤压排水时,通过由二级大到小的变螺距螺旋叶片,提高絮凝状泥土的压缩程度,有利于固态泥块生成的排出,有效降低排出固状泥土的含水率。所述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分别位于出泥仓423和中间仓422的下部。由于外壳体42成倾斜角度布置,出泥口46的位置高于出水口47,这样有利于圆锥螺杆43旋转挤压过程中将泥土中水分经过滤套44和过滤网48排出外壳体42,有利于泥土的含水率下降。启动减速马达45使圆锥螺杆43旋转,来自外部的絮凝状泥浆自进泥管41泵送至进泥仓421,进的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进行旋转挤压,其水份由过滤套44的过滤孔排出至中间仓422后由出水口47排出,由圆锥螺杆43旋转挤压产生的泥块从圆锥螺杆43的第二螺旋叶片432的端部排出进入出泥仓423后由出泥口46排出。这样,经过圆锥螺杆上二个不等螺距的螺旋叶片的挤压排水,保证泥水彻底分离、不跑泥,降低排出泥块的含水率,提高排出生成物固态化程度,适应泥土排放的环保要求,便于废弃泥土运输。此外,由于外壳体倾斜设置,能保证将中间仓内的水分排除干净。经过分离的水经出水口排出后,可二次循环使用,大大节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本技术实现了桩基施工过程中泥浆的循环再利用,改变以往废弃泥浆罐运倾倒处理方法,达到对废弃泥浆固液分离,有效降低排出泥块含水率,进而实现渣土运输处理,大幅节约泥浆处理费用,减少施工中泥浆对环境污染,提高桩基作业的文明施工,达到无泥浆排放的环保施工水平。实施例2: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杆压滤机,包括进泥管(41)、含进泥仓(421)和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的外壳体(42)、含第一螺旋叶片(431)、第二螺旋叶片(432)、输入端(433)和轴肩(435)的圆锥螺杆(43)、过滤套(44)、过滤网(48)、减速马达(45)、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n其特征在于:/n所述进泥管(41)位于外壳体(42)的进泥仓(421)底部,外部絮凝状泥浆经该进泥管泵送至进泥仓(421);所述进泥仓(421)、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均为焊接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它们组装而成外壳体(42);所述外壳体(42)的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为β,β=30º-40º;所述过滤套(44)为圆锥形,其侧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套(44)置于外壳体(42)的中间仓(422)的内腔,该过滤套的一端置于中间仓(422)与出泥仓(423)之间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其过滤套法兰(441)固装于进泥仓(421)的内腔右侧底部通孔处,并由螺钉予以固定;所述过滤网(48)置于过滤套(44)内;所述圆锥螺杆(43)置于过滤网(48)内后,其输入端(433)和轴肩(435)安装轴承分别支承于壳体(42)的进泥仓(421)和出泥仓(423)的支承孔内;所述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的一端穿出中间仓(422)进入进泥仓(421),它的第二螺旋叶片(432)的一端穿出中间仓(422)进入出泥仓(423);所述减速马达(45)固装于出泥仓(423)的外端部,并与穿出出泥仓(423)的圆锥螺杆(43)的输入端(433)连接;所述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分别位于出泥仓(423)和中间仓(422)的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压滤机,包括进泥管(41)、含进泥仓(421)和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的外壳体(42)、含第一螺旋叶片(431)、第二螺旋叶片(432)、输入端(433)和轴肩(435)的圆锥螺杆(43)、过滤套(44)、过滤网(48)、减速马达(45)、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泥管(41)位于外壳体(42)的进泥仓(421)底部,外部絮凝状泥浆经该进泥管泵送至进泥仓(421);所述进泥仓(421)、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均为焊接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它们组装而成外壳体(42);所述外壳体(42)的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为β,β=30º-40º;所述过滤套(44)为圆锥形,其侧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套(44)置于外壳体(42)的中间仓(422)的内腔,该过滤套的一端置于中间仓(422)与出泥仓(423)之间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其过滤套法兰(441)固装于进泥仓(421)的内腔右侧底部通孔处,并由螺钉予以固定;所述过滤网(48)置于过滤套(44)内;所述圆锥螺杆(43)置于过滤网(48)内后,其输入端(433)和轴肩(435)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秀刚王汉宝干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祖环境治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