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974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该系统包含无人艇自动布放和无人艇自动回收两个部分,由PLC、传动机构、推动机构、曳引机构组成,各机构在PLC的控制下,相互协作、有序完成无人艇自动收放的目的。在母船接收到布放信号后,无人艇从传动机构运输到舱室顶部的轿箱中,轿箱降落,无人艇被推动机构推动到海水中,完成一次布放指令后轿箱升起,进行下一台无人艇的布放操作;在母船接收到回收信号后,无人艇进入舱室底部的轿箱中,轿箱升起,无人艇被推动机构推动到传动机构上,传动到指定位置,完成一次回收指令后轿箱降落,进行下一台无人艇的回收操作。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自动化水平高,有效实现母船收放无人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无人艇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自动化水平高,有效实现母船收放无人艇的目的。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艇相关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无人艇方面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母船上无人艇的布放和回收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的方法是用塔吊的形式对无人艇布放和回收,效率低下,自动化水平不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来解决此问题,该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包含无人艇自动布放和无人艇自动回收两个部分,其组成包括PLC、传动机构、推动机构、曳引机构,各机构在PLC的控制下,相互协作、有序完成无人艇自动收放的目的。当所述母船接收到所述无人艇布放信号后,无人艇从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带上运输到舱室顶部的轿箱中,所述轿箱在曳引机构的作用下,在舱室内部向下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底部,无人艇被推动机构上的第一推动杆推动到海水中,完成一台无人艇的布放操作,轿箱在曳引机构的作用下,在舱室内部向上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顶部,进行下一台无人艇的布放操作。当所述母船接收到所述无人艇回收信号后,海水中的无人艇自动进入舱室底部的轿箱中,所述轿箱在所述曳引机构的作用下,在舱室内部向上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顶部,无人艇被所述推动机构上的第二推动杆推动到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带上,传动到指定位置,完成一台无人艇的回收操作,轿箱在曳引机构的作用下,在舱室内部向下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底部,进行下一台无人艇的回收操作。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舱室位于所述母船的尾部,舱室内有四根导柱,所述轿箱被所述导柱贯穿,导柱起到平衡轿箱的作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由以传动带为主的装置构成,所述传动带位于所述母船主甲板的表面,起到输送母船上所述无人艇到指定位置的作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机构由以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为主的装置构成,所述舱室的底部为第一推动杆和所述舱室的顶部为第二推动杆,完成推动所述无人艇的操作,所述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上包裹软皮囊,防止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对无人艇表面的破坏。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曳引机构由曳引机、钢丝绳、导向轮、轿箱反绳轮和对重反绳轮组成,所述曳引机位于所述舱室的正上方,曳引机表面有所述导向轮,所述钢丝绳挂在导向轮上,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轿箱反绳轮,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对重反绳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轿箱反绳轮下方连接所述轿箱,所述对重反绳轮下方连接对重块。进一步的,当所述母船接收到所述无人艇布防和回收信号后,通过PLC控制曳引机的正反转。进一步的,当曳引机正转时,钢丝绳带动轿箱反绳轮向下运动,对重反绳轮向上运动。进一步的,轿箱反绳轮带动轿箱向下运动,对重反绳轮带动对重块向上运动,完成无人艇的布放运动。进一步的,当曳引机反转时,钢丝绳带动轿箱反绳轮向上运动,对重反绳轮向下运动。进一步的,轿箱反绳轮带动轿箱向上运动,对重反绳轮带动对重块向下运动,完成无人艇的回收运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PLC控制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的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所具有的优势为:目前,针对母船上无人艇的布放和回收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的方法是用塔吊的形式对无人艇布放和回收,效率低下,自动化水平不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合理、高效的方式实现母船布收和回放无人艇的目的,一方面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大大减少劳动力;另一方面节约资源能源,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他特征、优点和目的变得更加清晰,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提供的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控制功能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提供的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功能实现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提供的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第一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提供的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第二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提供的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曳引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提供的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在母船中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PLC;2、传动机构;3、推动机构;4、曳引机构;5、尾甲板;6、第一推动杆;7、舱室;8、轿箱反绳轮;9、主甲板;10、传动带;11、曳引机;12、钢丝绳;13、轿箱;14、无人艇;15、导柱;16、肋板;17、第二推动杆;18、导向轮;19、对重反绳轮;20、对重块;21、母船;22、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专利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连接”、“相连”、“焊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专利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结构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该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包含无人艇自动布放和无人艇自动回收两个部分,其组成包括PLC(1)、传动机构(2)、推动机构(3)、曳引机构(4),各机构在PLC(1)的控制下,相互协作、有序完成无人艇自动收放的目的。本实施例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部分:当所述母船(21)接收到所述无人艇(14)布放信号后,无人艇(14)从所述传动机构(2)的传动带(10)上运输到舱室(7)顶部的轿箱(13)中,所述轿箱(13)在曳引机构(4)的作用下,在舱室(7)内部向下方运动,停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该系统包含无人艇自动布放和无人艇自动回收两个部分,其组成包括PLC(1)、传动机构(2)、推动机构(3)、曳引机构(4),各机构在PLC(1)的控制下,相互协作、有序完成无人艇自动收放的目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该系统包含无人艇自动布放和无人艇自动回收两个部分,其组成包括PLC(1)、传动机构(2)、推动机构(3)、曳引机构(4),各机构在PLC(1)的控制下,相互协作、有序完成无人艇自动收放的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是:当母船(21)接收到无人艇(14)布放信号后,无人艇(14)从所述传动机构(2)的传动带(10)上运输到舱室(7)顶部的轿箱(13)中,轿箱(13)在所述曳引机构(4)的作用下,在舱室(7)内部向下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7)底部,无人艇(14)被推动机构(3)上的第一推动杆(6)推动到海水中,完成一台无人艇的布放操作,轿箱(13)在曳引机构(4)的作用下,在舱室(7)内部向上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7)顶部,进行下一台无人艇的布放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是:当所述母船(21)接收到所述无人艇(14)回收信号后,海水中的无人艇(14)进入舱室(7)底部的轿箱(13)中,所述轿箱(13)在所述曳引机构(4)的作用下,在舱室(7)内部向上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7)顶部,无人艇(14)被所述推动机构(3)上的第二推动杆(17)推动到所述传动机构(2)的传动带(10)上,传动到指定位置,完成一台无人艇的回收操作,轿箱(13)在曳引机构(4)的作用下,在舱室(7)内部向下方运动,停放在所述舱室(7)底部,进行下一台无人艇的回收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舱室(7)位于所述母船(21)的尾部,舱室(7)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其飞赵洪华曹树坤彭艳瞿栋周天洪伟宏李言杰龙华曹宝璐鲁守银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