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67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外壳、接灰斗、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和加湿喷嘴,两个螺杆均包括前段、中段和尾段,所述两个螺杆的前段均并排设在外壳内,并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口和入灰口,所述加湿喷嘴的喷嘴口位于外壳的加湿喷口的上方,两个减速电机的电机轴分别与对应的螺杆传动连接,所述接灰斗与外壳固定连接,且接灰斗位于第一螺杆的第一中段和第二螺杆的第二中段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脱硫反应器和除尘器配套使用,在给螺旋内的物料加湿的同时,可以充分均匀加湿物料,也能防止物料粘结堵塞,可循环输送含有未完全反应的脱硫反应剂的烟灰,并对其多次循环脱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在能源行业(包括电厂,区域供热,垃圾焚烧,钢厂,化工厂等)的烟气治理领域,对于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能源行业对于运行成本的要求也相应的更加细化。目前国内主流脱酸脱硝及烟气治理工艺是采用湿法及半干法处理工艺,技术老旧且有重大缺陷,行业处于大量同质化,低端化竞争的格局。在环保处理效果和运营成本上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难点,很难达到最新的排放标准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采用湿法工艺的脱硫系统对排放的沿其预先进行脱硫,待烟气脱硫后在对其进行除尘后直接排放,由于烟气除尘后烟灰中依然存有硫物质,不能对其完全脱硫,直接排放后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脱硫反应器和除尘器配套使用,可循环输送烟灰对其多次循环脱硫的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外壳、接灰斗、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和加湿喷嘴,所述第一螺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一前段、第一中段和第一尾段,所述第二螺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二前段、第二中段和第二尾段,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前段和第二螺杆的第二前段并排设在外壳内,且第一前段和第二前段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口和入灰口,所述加湿喷嘴的喷嘴口位于外壳的加湿喷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螺杆传动连接,第二减速电机与第二螺杆传动连接,所述接灰斗与外壳固定连接,且接灰斗位于第一螺杆的第一中段和第二螺杆的第二中段的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嘴安装架,所述加湿喷嘴设在加湿喷嘴安装架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顶部且靠近第一减速电机处设有除尘器连接法兰,所述除尘器连接法兰具有入灰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前段和第一尾段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前段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承座设在外壳上,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二前段和第二尾段分别设有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前段转动连接的第二轴承座设在外壳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灰斗为U形接灰斗。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后,由于本技术包括外壳、接灰斗、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第一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和加湿喷嘴,所述第一螺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一前段、第一中段和第一尾段,所述第二螺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二前段、第二中段和第二尾段,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前段和第二螺杆的第二前段并排设在外壳内,且第一前段和第二前段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口和入灰口,所述加湿喷嘴的喷嘴口位于外壳的加湿喷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螺杆传动连接,第二减速电机与第二螺杆传动连接,所述接灰斗与外壳固定连接,且接灰斗位于第一螺杆的第一中段和第二螺杆的第二中段的底部,使用时,所述外壳顶部的入灰口与除尘器的出灰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中段和第一尾段以及第二螺杆的第二中段和第二尾段均插入脱硫反应器内部,且第一尾段和第二尾段均与脱硫反应器转动连接,这样,烟气经脱硫反应器脱硫后送至除尘器进行除尘,而除尘后的烟尘依然存有硫物质和脱硫反应剂,此时,将含有未完全反应的脱硫反应剂的烟灰通过本技术入灰口输送到外壳内部,所述加湿喷嘴对外壳内的烟灰增湿,并通过螺杆传送到脱硫反应器内部进行再次脱硫,形成烟灰的循环脱硫、除尘,大大提高了烟灰的脱硫效果,解决了已有技术中烟灰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技术与脱硫反应器和除尘器配套使用,可循环输送烟灰对其多次循环脱硫,在给螺旋内的物料加湿的同时,可以充分均匀加湿物料,也能防止物料粘结堵塞,顺畅输送加湿的物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去除外壳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双螺杆与减速电机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2、3、4、5所示,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外壳1、接灰斗2、第一螺杆3、第二螺杆4、第一减速电机5、第二减速电机6和加湿喷嘴7,所述第一螺杆3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一前段31、第一中段32和第一尾段33,所述第二螺杆4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二前段41、第二中段42和第二尾段43,所述第一螺杆3的第一前段31和第二螺杆4的第二前段41并排设在外壳1内,且第一前段31和第二前段41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口和入灰口,所述加湿喷嘴7的喷嘴口位于外壳1的加湿喷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速电机5的电机轴与第一螺杆3传动连接,第二减速电机6与第二螺杆4传动连接,所述接灰斗2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接灰斗2位于第一螺杆3的第一中段32和第二螺杆4的第二中段42的底部。如图1、2所示,为了方便固定安装加湿喷嘴,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嘴安装架8,所述加湿喷嘴7设在加湿喷嘴安装架8上。使用时,将所述加湿喷嘴与供水系统管路连通,所述加湿喷嘴7可直接对着外壳的加湿喷口向外壳内的烟灰增湿,可加速烟灰与脱硫反应剂的混合,加快中和反应时间,以及提高化学反应效果。如图1、2所示,为了方便与除尘器的出灰口相连通,所述外壳1顶部且靠近第一减速电机5处设有除尘器连接法兰9,所述除尘器连接法兰9具有入灰口91。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将螺杆与外壳以及脱硫反应器转动连接,提高装配效率,所述第一螺杆3的第一前段31和第一尾段33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34,与第一前段31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承座34设在外壳1上,所述第二螺杆4的第二前段41和第二尾段43分别设有第二轴承座44,与第二前段转动连接的第二轴承座44设在外壳1上。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合理,防止烟灰进入脱硫反应器的不同腔室内,起到隔离作用,以及防止接灰斗内有残留烟灰,所述接灰斗2为U形接灰斗。这样就方便螺杆将接灰斗内的烟灰送至脱硫反应器对应的腔室内。本技术使用时,所述外壳1顶部的除尘器连接法兰9与除尘器连接,且其入灰口91与除尘器的出灰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螺杆3的第一中段32和第一尾段33以及第二螺杆4的第二中段42和第二尾段43均插入脱硫反应器10的内部,且分别与第一尾段33和第二尾段43连接的第一轴承座34和第二轴承座44均与脱硫反应器10的侧板转动连接,这样,烟气经脱硫反应器脱硫后送至除尘器进行除尘,而除尘后的烟尘依然存有硫物质和脱硫反应剂,此时,将含有未完全反应的脱硫反应剂的烟灰通过本技术的入灰口输送到外壳内部,所述加湿喷嘴对外壳内的烟灰增湿,并通过螺杆传送到脱硫反应器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接灰斗(2)、第一螺杆(3)、第二螺杆(4)、第一减速电机(5)、第二减速电机(6)和加湿喷嘴(7),/n所述第一螺杆(3)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一前段(31)、第一中段(32)和第一尾段(33),所述第二螺杆(4)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二前段(41)、第二中段(42)和第二尾段(43),/n所述第一螺杆(3)的第一前段(31)和第二螺杆(4)的第二前段(41)并排设在外壳(1)内,且第一前段(31)和第二前段(41)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口和入灰口,所述加湿喷嘴(7)的喷嘴口位于外壳(1)的加湿喷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速电机(5)的电机轴与第一螺杆(3)传动连接,第二减速电机(6)与第二螺杆(4)传动连接,/n所述接灰斗(2)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接灰斗(2)位于第一螺杆(3)的第一中段(32)和第二螺杆(4)的第二中段(4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灰增湿双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接灰斗(2)、第一螺杆(3)、第二螺杆(4)、第一减速电机(5)、第二减速电机(6)和加湿喷嘴(7),
所述第一螺杆(3)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一前段(31)、第一中段(32)和第一尾段(33),所述第二螺杆(4)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互为一体的第二前段(41)、第二中段(42)和第二尾段(43),
所述第一螺杆(3)的第一前段(31)和第二螺杆(4)的第二前段(41)并排设在外壳(1)内,且第一前段(31)和第二前段(41)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加湿喷口和入灰口,所述加湿喷嘴(7)的喷嘴口位于外壳(1)的加湿喷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速电机(5)的电机轴与第一螺杆(3)传动连接,第二减速电机(6)与第二螺杆(4)传动连接,
所述接灰斗(2)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接灰斗(2)位于第一螺杆(3)的第一中段(32)和第二螺杆(4)的第二中段(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东谢其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