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54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包括船用舷梯主体,所述船用舷梯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船用舷梯阶层板,所述船用舷梯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耐压减震防滑装置,所述船用舷梯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舷梯扶手与二号舷梯扶手,所述一号舷梯扶手位于二号舷梯扶手的一侧,所述一号舷梯扶手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舷梯扶手竖梁与舷梯扶手防滑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通过设置的耐压减震防滑装置,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让人们走在上面的舒适感增加,通过设置的舷梯扶手防滑横梁,能使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增强,避免了手与扶手之间的滑脱事件,减少了意外的发生,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
本技术涉及舷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
技术介绍
舷梯是船舶与外界之间的通道设施,客船应设置舷梯,其他各类大、中型船舶也应设置舷梯,小船一般不设置舷梯,舷梯一般布置在船舶两舷不被船体外板封闭的最低一层舷侧通道的甲板边缘处,根据船舶的尺度和使用需要,通常每舷设置一部舷梯,大型客船每舷应考虑设置两部舷梯,船舶每舷设置一部舷梯时,应设在船的舯部以后,或上层建筑附近,以便于人员上下舷梯,梯口可向尾,也可向首,但舷梯的位置应使其放下后,处在船体外板较平直的部位,尽可能避开尾部线型变化较大处,舷梯使用时的仰角为450-550,在这个角度到水平的范围内,可保持正常使用。现有的在安装使用时,扶手防滑效果不好,梯子经常使用导致使用寿命不长,耐压减震的效果不好,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具备扶手的防滑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走在上面的舒适度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包括船用舷梯主体,所述船用舷梯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船用舷梯阶层板,所述船用舷梯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耐压减震防滑装置,所述船用舷梯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舷梯扶手与二号舷梯扶手,所述一号舷梯扶手位于二号舷梯扶手的一侧,所述一号舷梯扶手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舷梯扶手竖梁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所述舷梯扶手竖梁位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耐压减震防滑装置包括防滑板、底板与减震柱所述防滑板位于底板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减震柱位于底板的上端外表面。优选的,所述舷梯扶手防滑横梁包括一号安装导入柱、防滑套、手指样凹槽与二号安装导入柱,所述一号安装导入柱位于防滑套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手指样凹槽位于防滑套的上端外表面,所述二号安装导入柱位于防滑套的另一侧外表面。优选的,所述防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强力胶,所述防滑板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强力胶与底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减震柱之间设置有强效胶,所述底板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强效胶与减震柱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一号安装导入柱与防滑套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一号安装导入柱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防滑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套与二号安装导入柱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防滑套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卡槽与二号安装导入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船用舷梯主体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减震柱与耐压减震防滑装置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通过设置的耐压减震防滑装置,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让人们走在上面的舒适感增加,通过设计的防滑板,能使整个设备的稳定性更强,通过设计的减震柱,能使舷梯与脚之间的弹性增加,从而使上下舷梯的舒适感增加,耐压效果更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2、该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通过设置的舷梯扶手防滑横梁,能使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增强,避免了手与扶手之间的滑脱事件,减少了意外的发生,通过设计的防滑套,能增大手与横梁之间的摩擦力,不易滑脱,通过设计的手指样凹槽,能使扶手的触摸感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中的耐压减震防滑装置整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中的舷梯扶手防滑横梁整体结构图。图中:1、船用舷梯主体;2、船用舷梯阶层板;3、耐压减震防滑装置;4、一号舷梯扶手;5、二号舷梯扶手;6、舷梯扶手竖梁;7、舷梯扶手防滑横梁;301、防滑板;302、底板;303、减震柱;701、一号安装导入柱;702、防滑套;703、手指样凹槽;704、二号安装导入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包括船用舷梯主体1,船用舷梯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船用舷梯阶层板2,船用舷梯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船用舷梯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舷梯扶手4与二号舷梯扶手5,一号舷梯扶手4位于二号舷梯扶手5的一侧,一号舷梯扶手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舷梯扶手竖梁6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舷梯扶手竖梁6位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的一侧。进一步的,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包括防滑板301、底板302与减震柱303防滑板301位于底板302的下端外表面,减震柱303位于底板302的上端外表面,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包括一号安装导入柱701、防滑套702、手指样凹槽703与二号安装导入柱704,一号安装导入柱701位于防滑套702的一侧外表面,手指样凹槽703位于防滑套702的上端外表面,二号安装导入柱704位于防滑套702的另一侧外表面,便于人们的使用。进一步的,防滑板301与底板302之间设置有强力胶,防滑板30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强力胶与底板30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底板302与减震柱303之间设置有强效胶,底板302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强效胶与减震柱30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便于装置的使用。进一步的,一号安装导入柱701与防滑套702之间设置有固定槽,一号安装导入柱701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防滑套70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防滑套702与二号安装导入柱704之间设置有卡槽,防滑套702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卡槽与二号安装导入柱70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增强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进一步的,船用舷梯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减震柱303与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使连接更为紧密。工作原理本技术包括船用舷梯主体1、船用舷梯阶层板2、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一号舷梯扶手4、二号舷梯扶手5、舷梯扶手竖梁6、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防滑板301、底板302、减震柱303、一号安装导入柱701、防滑套702、手指样凹槽703与二号安装导入柱704,在使用该机器时,通过设置的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让人们走在上面的舒适感增加,通过设计的防滑板301,能使整个设备的稳定性更强,通过设计的减震柱303,能使舷梯与脚之间的弹性增加,从而使上下舷梯的舒适感增加,耐压效果更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能使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增强,避免了手与扶手之间的滑脱事件,减少了意外的发生,通过设计的防滑套702,能增大手与横梁之间的摩擦力,不易滑脱,通过设计的手指样凹槽703,能使扶手的触摸感更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包括船用舷梯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舷梯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船用舷梯阶层板(2),所述船用舷梯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所述船用舷梯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舷梯扶手(4)与二号舷梯扶手(5),所述一号舷梯扶手(4)位于二号舷梯扶手(5)的一侧,所述一号舷梯扶手(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舷梯扶手竖梁(6)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所述舷梯扶手竖梁(6)位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包括船用舷梯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舷梯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船用舷梯阶层板(2),所述船用舷梯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所述船用舷梯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舷梯扶手(4)与二号舷梯扶手(5),所述一号舷梯扶手(4)位于二号舷梯扶手(5)的一侧,所述一号舷梯扶手(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舷梯扶手竖梁(6)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所述舷梯扶手竖梁(6)位于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减震防滑装置(3)包括防滑板(301)、底板(302)与减震柱(303),所述防滑板(301)位于底板(302)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减震柱(303)位于底板(302)的上端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船用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梯扶手防滑横梁(7)包括一号安装导入柱(701)、防滑套(702)、手指样凹槽(703)与二号安装导入柱(704),所述一号安装导入柱(701)位于防滑套(702)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手指样凹槽(7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依科攀船舶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