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宇专利>正文

一种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255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取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包括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表面插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顶部套接有圆形齿轮,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表面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输出端套接有第一传动圆板。该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通过第一转轴、圆形齿轮、减速电机、第一传动圆板、第二传动圆板、固定圆轴、第一连接杆、连接圆轴、第一矩形通孔、第二矩形通孔和恒力弹簧的配合,使第二连接杆可以方便有效的带动第二转轴与取物爪在水平方向做有周期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取物爪可以便捷的取放物品,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结构之间联动性较强,提高了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
本技术涉及物料取放
,具体为一种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运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设备,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一般会是机电设备,由计算机程序或是电子电路控制,机器人取放物品需要手臂末端工具辅助完成,手臂末端辅助工具也称取物手抓,现有技术的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231819U共开了一种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手抓结构,其通过安装座与支撑筋机安装盘通过焊机方式为圆台状结构设置,且安装盘的内部开设有三处呈环形状排列的椭圆状通孔的设置,便于第二支臂在椭圆状通孔内部运行,且不妨碍其他部件的运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彼此之间联动性较差,从而不能较便捷的取放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包括第一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上表面插接有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外表面顶部套接有圆形齿轮(3),所述第一承载板(1)上表面设置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输出端套接有第一传动圆板(5),所述第一承载板(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板(7),所述第一转轴(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圆板(8),所述第二传动圆板(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圆轴(9),所述固定圆轴(9)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连接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10)上表面外侧插接有连接圆轴(11),所述连接圆轴(11)外表面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取物手抓结构,包括第一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上表面插接有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外表面顶部套接有圆形齿轮(3),所述第一承载板(1)上表面设置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输出端套接有第一传动圆板(5),所述第一承载板(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板(7),所述第一转轴(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圆板(8),所述第二传动圆板(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圆轴(9),所述固定圆轴(9)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连接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10)上表面外侧插接有连接圆轴(11),所述连接圆轴(11)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内部插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承载板(7)上表面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14),所述第一矩形通孔(14)内部设置有滚轴(15),所述滚轴(15)外表面套接有取物爪(16),所述取物爪(16)外侧面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通孔(17),所述取物爪(16)内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18),所述矩形板(1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恒力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张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